蒙古族翻译史简略

点赞:29901 浏览:1417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蒙古族有近千年的文字史.从十三世纪就开始翻译各国、各民族、各语种的著作.在成吉思汗远征时期被征服的民族中成吉思汗会经常选拔一批有功之臣,来充实自己的军队将领和政府官员,其中就有不少畏兀儿和其他族的知识份子,他们在各机构中担任要职.在蒙元时期还建构了很多翻译机构,设了不同等级的翻译官职.他们主要翻译佛教经典和汉文典籍.这是因为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及蒙古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庇护支持和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而很多佛教经典和汉文典籍有必要被译成蒙文.在佛经翻译和汉文典籍翻译活动中也涌现了很多知名的翻译家.有的为蒙古族的翻译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

关 键 词 :蒙古族;翻译;概况

一、蒙古族与其他民族沟通语言途径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远征.北方及西部都居住着各种民族,持着不同的语言.这在成吉思汗的远征带来了语言上的障碍.为了下情上达和上意下传就采用了两种沟通语言的途径:

1.利用本民族上层人物充当媒介.就是延揽当地民族中投降或归降的上层人物,利用他们获得信息并间接传旨,以帮助他们处理异民族地区的政事.据《史集》记载,在蒙古和花剌子模冲突的原因里就说到:花剌子模商人到蒙古贸易,由于要价太高而激怒了成吉思汗,当他们说那是他们花剌子模国王送给成吉思汗的礼物时成吉思汗以高价购下他们的货物,并派遣商队随那些商人去了花剌子模.到花剌子模后使臣马合木·花剌子宣读国书,传达了成吉思汗的旨意.这里说到的使臣马合木是花剌子模商人,经商到,蒙古归附了成吉思汗.他精通多种语言而受到信用,平时是大汗身边的翻译有必要时作为蒙古国的使臣往来于蒙古与中亚之间.所以他既是翻译家又是使臣,两者.

2.成吉思汗身边拥有通各种语言的人才.成吉思汗本人除蒙古语外不懂其它语言,而他身边却聚集了很多位能操各种语言的人才.其中有名的有耶律阿海、田镇海、阿里鲜等人.他们都是成吉思汗身边的要臣或近侍.他们既是官又是做他的翻译,但翻译不是他们的专职.他们多次主译过成吉思汗与中原全真道教的领袖丘处机之间的交谈.

到了元代已经专有了兼通多语的翻译人员,而且还设了很多翻译机构,有的官吏.为培养翻译员还设有专门学校.以下会说道这些.

二、蒙元的特设翻译机构及官职

大蒙古国的官制分千户制,怯薛制和札鲁花赤三大体系.1260年忽必烈继大汗位,建元中统,设中书省,行中书省及十路宣抚司.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后官制遂形成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中书省领吏、形、工六部,掌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兵;御史台掌督察.此外,还设有总理全国财政的国用使司;掌释教及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掌管也里可温的崇福司;掌回回历法的回回司天监以及蒙古翰林院及其所属蒙古国子监等.蒙元一代,上自政府和下至州县的各级机构中,皆有翻译官的设置.

元代所设置的翻译官职分口译和笔译两种,口译称通事,笔译称译史.译史和通事属于吏员类.(元朝官吏分官员和吏员,官员自上一品到九品十八级;吏员为下级官吏.)他们都属于专掌翻译的普通翻译人员.

译史,是笔译吏员,有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之分.

蒙古译史的职责是将下达的或由地方和某些部门向和皇帝呈报的公文、奏章、材料等译成蒙古文字,以供皇帝审阅或蒙古官员执行.

回回译史,是专为色目官员怎么写作者.其职责是将公文、奏章、报告、表册等译成波斯文字,供色目官员照办.

通事,是口译吏员.原本为蒙古和色目官员之间语言不通而传达翻译.他们由于终日活动在官员左右,其作用便大于译史.有时,通事还常作官府代表公事.

除口译,笔译之外还设有专司皇帝文书及诏令翻译的蒙古翰林院和擢拔文学之士的机构.包括、档案部、科学研究、写文字、传达指令、蒙古史书等官职部门.

内八府宰相,接待外宾即负责高级会晤时的口译,遇有诏令和蒙古翰林院合作翻译写作.

经筵译文官,就是向皇帝翻译和进讲儒释两家经典的高级翻译官职,同时也教怯薛官大臣子弟.他们大都是的.因为元朝许多经筵译文官都另有别的官职,如学士、供奉、参书、承旨、侍读等.

三、文字翻译活动及翻译家

(一)佛经翻译及翻译家

蒙古族与藏传佛教的接触是从十三世纪开始的.到了十七世纪末,佛教在蒙古社会中不仅得到了的承认和统治阶级的庇护,而且在整个蒙古社会中广泛传播,得到了蒙古民众的普遍信仰.元朝前期开始翻译藏传佛教的经典著作.但是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并无一定的组织和计划,而且主要是西域或西藏僧人主译佛经.到了元代中、后期,藏经蒙译趋向有目的、偶选择地进行了.从十三世纪中叶到十四世纪中叶,这一期间大藏经中的一些主要经典已经基本上被译成了蒙古文.但是藏文佛经的蒙译事业是在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才进入空前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涌现了许多知名的翻译家.元朝灭亡,清朝兴起后藏文佛经的蒙译活动依然很发达.乾隆皇帝旨令诸多翻译家、学者、僧人核对出刊《丹珠尔》的蒙译活动使藏文佛经的蒙译事业推向了顶峰,随后译经活动虽在继续,但不如从前活跃了.

在佛教传入的影响下,涌现了很多出身不同的大译师.其中有迦鲁纳答思、必兰纳识里等人最为有名.迦鲁纳答思,元朝维吾尔族佛经翻译家.精通蒙、藏、梵、畏兀尔语,主要从事梵蒙和藏蒙书面语翻译,兼及口译.作为宫廷翻译家他的口译、笔译都很出色;必兰纳识里,北庭感木鲁国人(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他所翻译的经书,汉字的有《楞严经》,西天字的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西凡字则有《不思议禅观经》,通若干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知名的译家及他们翻译的经文.他们所译的经文大都被收入《大藏经》中.元朝众多译家、学者、僧人的涌现使大量的藏、梵、汉文的佛教经典译为蒙文,这是不足为奇的.

(二)汉蒙翻译活动及翻译家

元代的翻译语种多,口译笔译兼备,内容广泛.从语种来说,有蒙译汉、汉译蒙.藏梵语译蒙语;从内容上说,也很广,但佛教经典和汉本典籍的翻译尤为盛行.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尤其接纳汉族的传世典籍,以治国治民.元蒙统治下汉人占绝大多数.所以蒙汉两种文字的互译方面保留下不少文献.从翻译内容来看蒙汉互译大体上有以下4类:

1.诏书制诰及文书的翻译.元世祖在制定蒙古新文字之后,便规定诏书制诰及文书一律以蒙文字为正本,附以各地区流行的文字.因此,诏书制诰之类必须译成汉文.

2.汉文典籍之类的翻译.元朝统治者属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他们同治中国必须讲求一套“御民”之术,而过去的汉族帝王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儒家的经典就提供了不少治民、愚民的方法.因此他们有必要向之求教.就设置了经筵译文、官之类的翻译机构,向皇帝讲解经史或进行笔译.其中有《大学衍义》《孝经》《贞观政要》《尚书》《帝范》《忠经》《帝诫》《帝训》等的翻译.

3.汉族大臣奏章的翻译,由于元朝诸帝及蒙古大臣多不学汉文,因此汉族大臣所上的奏章必须经过一道翻译手续,再呈御览.

4.回史的翻译,元代各朝都组织力量编写的前一朝的历史,名为“实录”,还纂修《经世大典》.这些国史都是用汉文写的,但元代国史还有一份是用蒙文记录的,叫做《脱卜赤颜》,是成吉思汗前后的蒙古史实.翰林院编写各朝实录时,往往吧汉文转译成蒙文,送呈皇帝审阅,批准后再定稿.

蒙古族翻译史简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元朝灭亡后,清政府曾严禁蒙古族接受汉族文化,也不给蒙古族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条件.并规定不准蒙古人延聘汉人教书或充文书,不准学习汉文,不准演听汉族戏剧,不准建汉式房屋.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受到了严控管制,但也有些蒙古族翻译家们仍吧不少汉籍译成了蒙文.《本草纲目》《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等.

蒙古族的这一辉煌的翻译史也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亮点,是掌握中国翻译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车力格尔(1988-),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2008级中国少数民族(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