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馆臣的《庄》学观

点赞:4252 浏览:145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庄子》书目21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对《庄子》研究过程中的以儒解《庄》、以佛解《庄》、文学解《庄》的倾向都提出了批评.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便于更为深入的把握四库馆臣的《庄》学观.

关 键 词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馆臣,《庄子》

一、

《四库总目》之中,《论语》、《孟子》二书,列入经部,地位超然,故四库子部不列《论语》、《孟子》.考《四库全书》抄录《庄子》书籍共5部,《老子》书籍共10部,但《庄子》存目共收13部,《老子》存目则仅有5部.若再加上《经典释文》中的《庄子音义》,存目中的《庄屈合诂》、《方斋补庄》,则《总目》共收《庄子》书目21部.而于《墨子》、《荀子》、《韩非子》,《总目》均只收1部.可见在先秦诸子中,四库馆臣对《庄子》一书尤为看重.

四库馆臣的《庄》学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庄子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目》所收《庄子》之书,特别重视保存历代《庄子》研究的材料,故于收罗宏富者,往往著录.如所收《经典释文》中所含的《庄子音义》即包含了魏晋各家注庄材料.又如《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提要称:

盖宋以前解《庄子》者,梗概略具於是.其间如吴俦、赵以夫、王旦诸家,今皆罕见,实赖是书以传.则伯秀编纂之功,亦不可没矣.

该书保留了诸家注《庄》材料,对于《庄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又焦《庄子翼》提要:

前列所载书目,自郭象注以下凡二十二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凡十六家.又章句音义自郭象以下凡十一家.

该书所引,以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五家之说为多,其余各家,虽仅略备家数,亦可见该书搜集之广.该书又附《庄子阙误》一卷、附刻一卷,搜集了部分《庄子》研究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所收《庄子》书目,虽然重视资料搜集的宏富,但同时也反对芜杂冗蔓,故作艰深之作.《庄子口义》提要:

以其循文衍义,不务为艰深之语,剖析尚为明畅,差胜後来林云铭辈以八比法诂《庄子》者,故姑录存之,备一解焉.

《庄子口义》一书,语言通俗易懂,晓畅明白,故被收入.对于明人著书,好夸博奥的毛病,四库馆臣亦颇有微词.明朱得之《庄子通义》提要:

得之所解,议论陈因,殊无可采.至於评论文格,动至连篇累牍,尤冗蔓无谓矣.

与此同时,四库馆臣对研究者随意删减《庄子》一书,也极力反对.如《南华模象记》提要批评该书:

分割并附,又多所芟,是直修改《庄子》,非注释《庄子》矣.

当代的一些《庄子》研究者,对《庄子》文本以意去取,随意割裂、组合原文,以求复原所谓《庄子》一书真面目,却不知此种行为早已遭到四库馆臣的反驳.

二、

儒学的独尊地位使得学者在解读非儒家经籍时,往往受到儒学观念的影响.早在魏晋时期,以儒学来解释《庄子》就已开始.向秀注《庄》突出了儒道相合的思想,以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郭象《庄子注》既肯定儒家的名教之治,又倡导道家的自然无为,合儒、道为一体.宋代王安石《庄周论》、苏轼《庄子祠堂记》、吕惠卿《庄子解》、林希逸《庄子口义》等均表现了极为明显的以儒解庄倾向.明清两代的注《庄》者也多援引儒家经典解读《庄子》,这种倾向遭到了四库馆臣的强烈反对.

以儒解《庄》者,往往以为《庄子》与《周易》相通,因而在解《庄》时多援引《周易》.四库馆臣对此给予了强烈的批评,认为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李杞《用易详解》提要称:

夫老庄之书其言虽似近《易》,而其强弱攻取之机,形就心和之论,与《易》之无方无体而定之以中正仁义者,指归实判然各殊.

此论虽针对以《庄》解《易》而言,但体现了在四库馆臣对二者的看法:《周易》为群经之首,《庄子》不过诸子之一,两者思想旨趣绝不相同.

以《易》解《庄》者,甚至认为庄子深通易学,惠士奇《易说》提要:

谓庄周精於《易》,故善道阴阳,先儒说《易》者皆不及,尤未免失之不经.

惠栋称庄子精于《周易》,先儒皆不及之,遭到了四库馆臣的贬斥.而四库馆臣之所以反对以《易》解《庄》,除两者间确有不同之外,其根源则在于崇经而卑子.陆德明《经典释文》提要称:

其列《老》、《庄》於经典而不取《孟子》,颇不可解.

总目对《经典释文》收《老子》、《庄子》而不收《孟子》,颇有不满之意.又王世懋《经子臆解》以经、子并列,又有老、庄之言,故为四库馆臣所讥,以为沿袭了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误:

世懋是编,虽亦解《周易》、四书,然不过偶拈数则,特笔记之流,不足以言经义.又参以道家之言,是有德明之过而无其功,不能与之并论矣.

有的解庄者又以为《论语》与《庄子》相通,如苏轼《庄子祠堂记》称庄子是“助孔子者”,林希逸《庄子口义》也常用《论语》解释《庄子》,但在四库馆臣看来,两者也不相通.宋陈祥道《论语全解》提要称:


惟其学术本宗信王氏,故往往杂据《庄子》之文以作证佐,殊非解经之体.以其间徵引详核,可取者多,故不以一眚掩焉.

陈祥道以《庄子》解《论语》,这在四库馆臣看来,绝非解经正体.

四库馆臣虽然以经为尊,但对那些拘泥于经的做法也并不赞同.方正瑗《方斋补庄》提要:

是书以《庄子》背驰圣道,故即其内篇之目而补其所未及论者.盖欲明孔之全,正庄之偏,反庄之肆,以归学庄者於醇也.然庄子之书,汪洋恣肆,本不附托圣人以立言,此乃一一与之辨难,殊为赘设.

在四库馆臣看来,庄子本为独立一家,并不附托于圣人,方正瑗以儒正之,实为画蛇添足之举.

三、

历代解《庄》者又往往以佛解《庄》.向秀、郭象在注释《庄子》时,主张“自然”之说,宣扬以顺化为归的思想,在思想旨趣上向佛教大乘空宗的思想靠拢.到了唐代,佛、道二家均获得长足发展,庄子地位日益上升,佛、道一致的思想较为流行,更促进了庄子与佛教之间的交流、融合.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便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到了宋代,儒、释、道三者之间互相援引以阐明其旨趣已经非常普遍,林希逸《庄子口义》更是明显的表现了以佛解《庄》这一倾向.到了明清,这种倾向更为突出.

四库馆臣对以佛解《庄》的倾向也进行了关注,在所收书目及存目中,涉及到以佛解《庄》的著作便有5部,其中有3部为明代作品,2部为清代作品.大约是因明清时期,以佛解《庄》的倾向更为明显.四库馆臣对这些著作的以佛解《庄》倾向均一一说明.明陆西星《南华经副墨》提要:

大旨谓南华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门.盖欲合老、释为一家.

明释德清《观老庄影响论》提要:

其书多引佛经以证老、庄,大都欲援道入释,多惝恍恣肆之言.

德清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另有《庄子内篇注》,表现出了很强的以佛解《庄》倾向.对于《庄子》研究中的这种倾向,四库馆臣并不赞同.如在清徐廷槐《南华简钞》提要中称该书“大抵原本禅机,自矜神解也.”所谓“自矜神解”,便是其解《庄》之法未获四库馆臣的赞同.又明方以智《药地炮庄》提要:

大旨诠以佛理,借洋恣肆之谈,以自摅其意.盖有托而言,非《庄子》当如是解,亦非以智所见真谓《庄子》当如是解也.

在四库馆臣看来,方以智的注解,乃是有所寄托,借《庄子》以抒怀,但《庄子》不当作如是解.而其援引佛理,也非正解.至于强以佛经比附,随意删减,更为四库馆臣所讥.清张世荦《南华模象记》提要:

其学以禅为宗,因以禅解《庄子》.等其篇目皆依佛经之例,以内篇之名标曰某品某品,删去盗跖、渔父、说剑三篇,又删去蒋闾数段.每篇之首,各为宗旨,叙其所以分并之故.等今则分割并附,又多所芟,是直修改《庄子》,非注释《庄子》矣.

四、

自宋以来,学者除了以儒解《庄》、以佛解《庄》外,还存在着文学解《庄》的倾向.魏晋至唐,对《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理和字词注释上,文学研究方面亦仅是对其总体风格作出评论或简单的指出寓言和比喻.至宋代,林希逸《庄子口义》对《庄子》散文艺术的重视则远超前人,开始了对《庄子》散文艺术较为全面的研究.明、清时期,文学解《庄》已成一时风气.但四库馆臣对文学解《庄》这一倾向并未给以太多的肯定,甚至还有指责,如林希逸《庄子口义》提要云:

今案郭象之注,标意旨於町畦之外,希逸乃以章句求之,所见颇陋.即王、吕二注,亦非希逸之所及.遽相诋斥,殊不自量.以其循文衍义,不务为艰深之语,剖析尚为明畅,差胜後来林云铭辈以八比法诂《庄子》者,故姑录存之,备一解焉.

《庄子口义》一书对《庄子》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比喻手法和文章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是《庄子》研究的新突破,而四库馆臣对此并未给予肯定,反称其注释不仅逊于郭象,甚至不如王和吕惠卿.又清吴世尚《庄子解》提要:

大旨引《庄子》而附之儒家,且发挥其文字之妙.观其目录後附记,称向来解《庄子》者惟林西仲可观,但有不尽洽乎文义者,是不知古有向、郭.

吴世尚所注,仅只《庄子》内七篇,该书亦有文学解《庄》倾向,故推崇林云铭之注,此亦为四库馆臣所讥.

然而四库馆臣胸怀极广,虽不赞同文学解《庄》,却不碍其著录该类书籍,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总目》中所收《庄子》书目及存目,涉及到文学解《庄》的书目便占了5部.

以文学解《庄》者,多是文学评点,或分析其文字血脉,或归纳其段意,揭示文章主旨,或提醒读者看文章的紧要处.四库馆臣对此亦有注意.明陆西星《南华经副墨》 提要:

是书编次,一依郭象本,而以天道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八字分标八卷,每篇逐节诠次.末为韵语,总论一篇之旨.

又清张坦《南华评注》

今案其书,分段加评,逐句加注,皆不言本某家之古注.其注似徐增之说唐诗,其评亦如金人瑞之评《西厢记》、《水浒传》而已.观其或问第二条,以《庄子》为风流才子,可知其所见矣.

从这些评述中,可以看出四库馆臣虽充分认识到了明清时期文学解《庄》的倾向,但对这些著作的评价都不高,可见四库馆臣对文学解《庄》也并不赞同.也正因此,林希逸《庄子口义》才遭到批评.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四库馆臣对《庄子》解读过程中的以儒解《庄》、以佛解《庄》、文学解《庄》的倾向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都持批评的态度.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四库馆臣更为看重《庄子》本身的义理,同时也受到朴学大环境影响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