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刍议

点赞:16489 浏览:709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地方高校的重要课题.农村大学生具有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等特点,其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心理上的强大是最坚实后盾;认清现实和了解自己;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等方面.

关 键 词: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44-02

一、农村大学生的特点

农村大学生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他们大多对农村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和独特的阅历,生活艰苦朴素,自立自强.但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各种环境差异巨大,农村大学生有着他们这个群体特殊的性格特点.

(一)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

他们在农村落后教育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无论从生活习惯还是学习方式等,都与城市大学生存在巨大差异.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心理上不战而败,经常否定自己,不敢积极去争取.此外,农村大学生曾是乡中学习佼佼者,但是来到城市后,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光环,有时还觉得自己形象土气、见识肤浅、生活拮据.

(二)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农村大学生多数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深知父母供自己上学的不易.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也是高中班级的佼佼者,普遍背负着来自各方面沉重的压力,渴望通过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三)人际交往障碍

农村生活相对单调,民风淳朴,人际交往没有城市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参加集体活动,但交往不主动,交往面窄,交往障碍多.特别是由于经济上拮据,对需要花钱的活动,总是尽量躲避.

二、就业竞争力内涵及外延

姚德超、晏月平指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系的构建,应该具备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和就业资源利用能力.[1]“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一名大学生在长期学习、工作中形成的并被自身所控制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可以持续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优势能力,是人文精神、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这种竞争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所形成的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大学生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2]


根据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能力,中间层次是专业能力,最高层次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其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写作、英语会话能力等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满足学生宽口径就业的需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专业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应具备的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其中创新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形成大学生竞争优势的源泉,其关键是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赢得竞争优势.[3]大学生有了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拥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途径

农村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比城市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对他们来说也意味着更多.因此,除了高校常规性的就业指导之外,专门针对农村大学生,高校相关部门和老师应该做的还有很多.

心理上的强大是最坚实后盾

针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心理上的改变至关重要.高校作为他们成长、跨越、蜕变的平台,承担着心理支持和心理改变的重任.首先是要培养农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正确的减压方式,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越是怯场越是要迎难而上.其次是要培养农村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关键.因此要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明显不足.所以,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自我认识,更有利于使得他们适应职业,尽早实现人生价值.

认清现实,了解自己

1.开展社会实践

依托社会实践活动,让农村大学生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社会,提高农村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将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农村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园区、科技园、地方单位合作,广泛开展各种个体鲜明,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农村大学生在项目开发、校企合作、科技攻关等实践活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

2.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视

高校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就业指导课,优化“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模块教学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一定要对农村大学生进行实用就业技巧的指导.相关用人单位根据“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来招聘,并且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所以,就业指导老师应该着重介绍笔试、不同形式的面试、求职礼仪等一些实用的技巧,这可以让毕业生提前做好准备.

3.了解自己的性格,配合职业性格测试找准就业目标

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研制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MBTI已经成为全球最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主要应用于职业选择、职业咨询、团队建议等.MBTI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按照这一理论,划分了四个维度,按照这四个维度分别的倾向即所谓“四维八极”,在“外向E―内向I”、“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判断J―感知P”综合分为16种性格类型.通过做测试,有助于大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发现与自身性格相匹配的职业目标.

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1.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平台,增加锻炼的机会

在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学习为人处世,学习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和冲突,学习调节生活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在活动中可以结识更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自身的素质也会提高得更快.

2.学好专业知识与“考证”比翼双飞

(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学校学期期间,就要不断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外,要更多地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地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不明白的地方,要积极地利用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丰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为日后在工作中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通行证

职称在就业中将逐步淡化,将不再成为企业招工的标准,而职业资格证书将在就业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针对这一现象,农村大学生“考证”的确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

当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村大学生必须要理性认识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利用大学四年时间,提前、充分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强化自身的知识能力,充实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主动出击,努力实现成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