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现代化

点赞:5827 浏览:211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是当前大类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提出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及优势,然后以佳木斯大学的大类招生培养为例,通过对其现状的说明与分析来完成其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构建.

关 键 词:大类招生;课程体系;现代化

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概述

高等教育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一种趋势,首先在我国的一些重点大学得以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在参考与借鉴这些重点大学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索、试行这一新的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将同一学院或同一系的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经过一至两年的大类基础培养,再依据学生的兴趣与专业的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将传统培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转变成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方式.然而,这种改革并不是将相近专业进行简单的合并,而是涉及到学校整个教育教学的一次深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

二、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现状

佳木斯大学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求,佳木斯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于2012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的培养试点工作,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第二学年末在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根据学校实际,考虑专业的相关、相近性等因素,在全校23个二级学院中选择了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信息电子技术学院三个教学资源相对丰富的理工科单位,分别成立了机械类、材料类和电气信息类作为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试点.

三、佳木斯大学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构建

任何对教育问题的探讨,都不能回避课程问题,因为课程问题一直是教育问题的实质与核心.

(一)以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为切入点,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而先进的课程体系又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把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现代性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贯穿于课程设置的多元层面,并通过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融入来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和整体优化,最终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构建原则

改革传统培养为大类培养,必然导致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并需要结合各大类的培养特点进行全新构建.我校在课程比例安排上,必修课占80%―90%,选修课占10%―20%;时间安排上,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时间为1.5―2年,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为2―2.5年.第二,通过设计开设高质量的通识课程来夯实、拓宽和完善大类学生知识基础与结构.

(三)构建方法

基于以上的构建原则,佳木斯大学构建了三个平台与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个平台,其一是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大学体育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等为主的共同基础课平台;其二是在综合分析现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打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车辆工程及包装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构建机械类学科基础课平台;打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构建材料类学科基础课平台;打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基础课构建电气信息类学科基础课平台;其三是构建专业基础课平台.


两个模块,一是从专业方向角度整合资源,通过增设多方向的不同模块来设计专业选修课模块;二是从全校角度整合资源,通过开设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等选修课构建全校通识的公共选修课模块.

四、结束语

学校是个体现代化形成的最佳场所,而作为教育核心问题的课程问题也就成了大类培养课程体系的现代化构建的关键之所在.

随着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大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所以我们今后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一步构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评估手段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