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调查

点赞:6158 浏览:212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当前就业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列全国第一,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也较多,其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地区六所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的就业观进行调查研究,意在了解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29-03

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教育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近年全国高校在不断扩招,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同时我国经济低于预期增长,企业计划招聘岗位数也在不断下降;据报道,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部分行业起薪下调,行政管理、文秘等专业,从2200元降到1800元,高校签约率同比下滑,2013年被称为史上就业最困难年,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更难,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也难逃噩运.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观,从而实现就业.武汉是我国中部最大城市之一,高校众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名牌大学都聚于此,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列全国第一,经管类专业学生人数也较多.通过对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1.2研究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指高校毕业生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其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经济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经管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贸易、保险学、电子商务等十几个专业.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武汉市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调查,共发放210份问卷,回收21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80%.调查对象为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调查内容为就业形势预测和就业压力心态、毕业打算与企业性质偏好、就业薪酬要求与地域选择、求职方式等.

2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

2.1.1就业形势预测和面对就业压力的心态

通过调查,多数学生对自己毕业时就业形势看法不是很乐观,共有5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不好、很不好”.面对就业压力,多数学生选择面对现实,承认压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实现自己就业的愿望,这有利于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习好专业知识并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焦虑心理严重.从性别来看,男生要比女生自信,有25%的男生面对就业压力,他们很自信,没压力,认为找工作不成问题,而只有14%的女生会这样认为.从学校来看,国家重点高校学生自信率要比一般高校学生自信率高14个百分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学生面对就业形势较悲观,存在一定焦虑心理.

2.1.2毕业打算与企业性质偏好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44%学生会选择进入企业就业,但想考取国家公务员和进事业单位的学生比例也较高,合计34%.由于近年考研热,11%的学生会选择考研,继续学习深造,回避当前就业压力;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只有6%.在企业偏好上,进入国有企业是大多学生的梦想,有50%的学生会选择进入国有企业,但随着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有39%的学生会选择进入民营企业.这一结果表明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时趋于追求稳定,很多学生为回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很少.

2.1.3就业择业的看法与就业优先考虑因素

在就业与择业问题上,55%的学生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但也有39%的学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有6%的学生选择无所谓或者其他.就业时,薪酬和个人发展前景是学生考虑的两个首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占了58%的比例,而个人发展前景占了35%.同时,地域与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学生就业选择.这说明,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时择业心理较严重,利己因素为就业主要考虑因素.

2.1.4期望薪酬和就业地域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期望薪酬高于企业现实薪资给付水平,近90%学生的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据相关报道,2013年用人单位薪酬给付水平为2000-3000元.重点院校的学生的期望薪酬要高于一般院校学生期望薪酬,男与女生期望薪酬几乎一致.华中科技大学有61%的期望薪酬是4000元以上,而湖北工业大学只有17%的学生期望薪酬是4000元以上,该校学生大的期望薪酬大多在3000-4000元之间.男生与女生期望薪酬为4000地以上的都为29%,期望薪酬为3000-4000元之间的各位62%和60%.在就业地域选择上,84%学生愿意选择在一二线大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到三线及以外的城市和农村基层工作,有42%的学生不愿意到西部进行志愿怎么写作计划,但面对现实生活成本的压力,选择在二线城市的学生比率比选择在一线城市的学生比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西部人才紧缺,而中东部“人才济济”.调查表明,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扎堆现象严重,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发展.

2.1.5实现就业的方法为了使自己实现就业,41%的学生会选择通过校园招聘会实现;除此之外,亲朋好友推荐、学校推荐与大型人才市场也是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经管类专业学生会选择多种途径使自己实现就业,但在就业途径选择上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学生存在就业依赖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学校推荐和亲朋好友推荐实现就业,而不愿自己去争取一个就业机会.

2.2存在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大致存在如下问题:

(1)面对就业形势较悲观.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就业形势预测较悲观,认为毕业时就业形势不理想,部分学生面对就业心存焦虑,担心无法就业.在这种心理条件下,很多学生没法安心学习专业知识,任由大学美好时光流逝,面对就业,只能逃避.

(2)追求稳定,规避风险.很多学生就业时期望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规避失业风险,因此他们选择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在选择进企业时,则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太多人想做公务员,吃公家饭,做公家人不是一个好现象,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接受挑战,不怕吃苦,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

(3)就业薪酬期望过高,导致求职那难度加大,求职成功率低.据相关报道显示,2013年企业对应届大学生平均薪酬给付水平为2000-3000元,在本次调查中,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为89%,他们的要求超过了企业的给付水平,这就增加他们的就业难度,增长找工作时间,导致他们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4)依赖性强,消极等待就业.在找工作方式上,虽然很多学生选择从校园招聘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也有很多学生依赖性较强,消极待业,等着学校和亲朋好友推荐,这不利于大学生快速找到工作.

(5)就业扎堆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宁愿在大城市做一个小职员也不愿意到西部和基层去锻炼,这导致中东部人才扎堆,而西部人才紧缺,造成了职位空缺与事业共存的现象,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3建议及结语

3.1建议

3.1.1对经管类本科生的建议

(1)保持自信,面对挑战.自信永远比黄金更重要,失去了自信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失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经管类专业学生应该保持自信,不自卑,学好专业知,丰富课余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把面试机会留给有实习经验特别是大企业实习经验的学生.大学生应以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业挑战,只要努力,总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总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勿过多追求安稳.国家的发展需要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过多的学生就业时追求安稳只会让国家的发展停滞不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今天,职位的稳定性已经大不如从前,不再有终身职业的概念,也不再有“铁饭碗”.大学生就业时不能只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等稳定的单位看齐,我们应该打破就业观念上非公有制的束缚,实现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到集体和民营企业去接受挑战,在那里,大学生需敢于追求技术创新,勇于追求管理制度的完善,使企业做大做强;在实现自己事业丰收的时候也助推社会的发展.

(3)着眼于现实,勿期望过高.很多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时由于从利己角度出发,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个个人发展前景好,工作收入高,工作环境好,职业地位高的工作;在找工作时,他们才发现用人单位给出的条件与自己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总是徘徊犹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着眼于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期望,根据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行业状况来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地为自己谋一份职业.

(4)积极就业,敢于创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要积极就业,充分利用整个社会庞大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每一个人的就业行为纳入到市场,不能“等、靠、要”,指望天上掉下大馅饼.多跑招聘会,多去大型人才市场,总会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单位.尽管目前广大毕业生求职时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算多,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第三产业必将有大的发展.广大毕业生完全可以在第三产业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自己创业,开创一片展示自己的天地,这样不仅使自己实现就业,还给别人提供就业机会.

(5)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过滚打成长起来的,好高骛远、目空一切、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不再是紧缺型资源.因此,大学生不要总是处于“自我优越感”中,高不成,低不就.完全可以到基层去就业,通过在基层就业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要从基层做起,敢于到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3.1.2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指导.大学生入世不深,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他们很多就业期望是不切实际的.学校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开展一些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知识讲座,向学生讲解国家和相关省市的就业法规,从而使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观.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到祖国的西部去锻炼成才,使他们在满足国家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科学设置专业,增开实用课程.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冷门专业,就业压力较大,所谓冷门专业就是社会需求少的专业.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专业设置盲目、陈旧,不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课程设置也不合理,因此出现了很多冷门专业.学校应结合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增设一些实用性课程,如求职技巧培训,文书写作,实用办公软件使用等,通过这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和工作能力.

(3)多掌握就业资源,提高就业率.帮助毕业生就业应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会选择通过校园招聘会实习就业.高校应该多联系用人单位,加强校企合作,掌握就业资源;多举办校园招聘会,多掌握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传递率,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2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如就业期望过高,就业依赖性较重,就业追求稳定,不愿到西部和基层就职等.作为大学生自己,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好专业知识,丰富课外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保持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同时,高校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