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点赞:25799 浏览:1194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面向非法律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公共必修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相关见解,以期把握学生心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关 键 词法律基础课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310-01

法律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公共必修课.不是法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既不属于理论法学,也不属于应用法学.这门课程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让他们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因此这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培养法律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

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培养对象是刚刚迈入高等学府非法律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大多都在十八到二十岁之间,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刚刚迈出高中的校园,其生理、心理尚不成熟.行为表现上一方面为接受新鲜事物快,兴趣培养较快,但另一方面表现为敏感,自控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可以说,这个阶段、这些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时期,如果不好好引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如何引领他们顺利过度到人生新的历程非常关键.

一位前苏联教育家曾经说道,“如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所参与的活动,能与学生的认知兴趣相吻合,就能产生积极的作用.”P作为高校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调动大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优势,引导其学习的积极性,使法律基础知识不仅停留在书本、课堂上,还要贯彻到思想中,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对象具有特殊的个性,因此在教学目标上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是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法律基础课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大学生关于法律基础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不仅要能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同时还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二个层面的教育目标是解决大学生所选专业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这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来安排教学.也就是说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步入职场后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和纠纷.这就要求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目标除了完成大纲要求外,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职业需求、自定目标,才能达到较好效果.法律基础课老师要有所侧重的设计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

三、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索

法律的特点是条款众多,概念复杂,所以在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往往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难以理解.教学中,做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各种形式,使教学气氛生动活泼,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部分内容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对法学教育效果最有效的、被西方多年法学教育史所验证的法学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Q案例教学法使教师由过去讲台上的主角,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导,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授课教师通过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案例,来说明理论问题,使理论形象化、通俗化,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强记法条,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形成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提到与知识的传授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R这种讨论,使得书本知识转变为思想观念,然后变成学生的法律说信仰,最后变成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当注意,所选定的案例要能够较好地体现授课内容,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选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要弄懂有关的理论和概念,还要对学生起到启发和激励作用,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就要求选择的案例既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要有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

普通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现代化手段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法律基础课教学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法理性,而大学生的用法实践机会几乎是零,对所学法律条款很难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法律基础理论,解决学与用之间的矛盾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可以使抽象的法理、法条形象化,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集中精力学习,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操作便捷、图文清晰、富有动感等特点,学生能充分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使教师原本艰难单调的教学活动充满无穷的魅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学习兴趣的增长,对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会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透彻,运用得更恰当.这对于法律课教师来说,就能够有可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比原计划更多的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来说,就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比预计更多的法律知识.

当今高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学习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革新已刻不容缓.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教学,是为了改善教学成果.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他们感到学习轻松而愉悦.学生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必要手段.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的法律基础课,既不同于专业课,又不同于一般普法,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我国正处在法治建设发展阶段,一个有法律素养的毕业生更容易步入职业轨道,将比未经过法律教育的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思维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生活、职业、社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必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让他们成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高素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