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自责”看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控制

点赞:6591 浏览:220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扁鹊自责”这一典故,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中实施预防式质量控制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控制水平的策略――预防式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预防式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制造业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曾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2008年,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演变为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金融海啸”波及全球.

中国制造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外贸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

金融风暴的寒潮,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冷静的思考.纵观其他国家制造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常常是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与高端、高质、高价挂上了钩,70年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制造的产品也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也摆脱了这种联系,如今这种联系甩给了中国制造的产品.[1]中国制造如何在挫折中发展呢

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毫无疑问是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地位的必要条件,而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的大调整,更是企业改革质量管理的契机.“扁鹊自责”这个典故中,扁鹊所体现的对疾病预防式控制的思想――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无疑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个质量控制的良方.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控制现状更是如此.

1.中国制造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致使中国制造业往往与低端、低质、低价相联系,质量控制因而缺乏现实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先后经历了“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两头在外”――前店后厂模式――OEM(贴牌生产)――“山寨”制造等制造模式.中国制造由于其天然的自然优势: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其一开始就走的是低生成产本路子.而起点的薄弱,又致使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为国外大型企业代加工、模仿其它企业产品大行其道.结果,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严重缺乏生存的现实基础.

2.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执行力.

从学术界到企业界,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到90年代趋之若鹜地进行ISO9000认证,但到现在质量控制的如何呢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抽检结果仍不如人意.2006年8月份,“温州中国电器城又爆检测冒伪劣案件、多家小企业停产”的新闻又一次让“温州制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人们的眼球又一次拉回温州检测冒伪劣产品肆虐的20世纪90年代,使享有“中国电器之都”的温州柳市镇制造企业又一次蒙羞.[2]尽管我国制造业绝大部分已按ISO9000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但质量管理水平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具调查显示,造成我国制造业质量控制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层缺乏质量控制意识,难以形成先进的企业质量文化.

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到90年代趋之若鹜地进行ISO9000认证,企业间明显存在从众行为,质量管理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基于顾客满意,企业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意识,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推动力度不够,质量目标、指标、考核方式不健全甚至不合理,在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往往重产量而轻质量,不能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难以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2)缺乏合适的管理方法指导,盲目套用他人的方法.

不论是戴明的质量管理学说,还是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TQM),还是国际通用的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中国制造业接受的无不是舶来品,而缺乏对这些舶来品消化吸收,企业往往盲目的套用.

(3)重形式、轻效果,缺乏执行力.

我国企业大多一旦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便以为企业的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为高枕无忧了.质量管理体系成了摆设,重文件、轻效果,缺乏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以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为手段,不断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扁鹊自责”看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控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制造业企业实施预防式质量控制的原因

从“扁鹊自责”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而言,治病的最佳时期是在病还没有发作之前将病因去除,这样病对人的损伤是最小的,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质量问题就如同人得的病,解决质量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防止它发生.在质量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将“病因”铲除,这样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才是最小的,而如果等到问题发生之后再想办法进行补救,这样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企业质量控制就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

单纯事后控制存在严重的危害.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异于“亡羊补牢”,无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进行预防式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前期的质量隐患而引起后期质量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因此,在产品生产的前期阶段,一个微小的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引导、调节,会在后期引起更大的质量问题,从而使后期的改进越来越难,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改进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的严峻挑战,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声誉,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改进质量控制上应采取预防式质量控制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全员质量控制的意识.

企业质量的提升,首先需要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并且从行动上强有力的实施.企业的质量管理离开管理层的推动都会落空.管理层的推动不仅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推动计划、资源保证和定期评审.其次,通过全员培训,转变每一个员工的观念,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员工参加跨职能的质量改进小组活动,使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行动.最后,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理念.这里的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企业不仅要通过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怎么写作使外部顾客满意,同时在企业内部,应把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顾客,建立“每个下工序都是自己的顾客”的理念.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其顾客对象,并建立基于顾客满意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由此形成顾客驱动的质量管理体系.


2.优化“供应商”,从源头上把质量隐患扼杀于摇篮.

这里的“供应商”有二层含义,一层指传统意义上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另一层把企业上下游工序之间视为供应与被供应关系,每个下工序都是上工序的顾客.因此,优化“供应商”有两层含义:(1)建立与传统供应商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以从源头上保证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谋求与供应商的协同发展.在必要情况下,应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2)制造企业每个上游工序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最终的目标是通过控制上游工序的半成品质量而达到下游半成品或成品少检、甚至不检,而最终产品是高质量的.

3.建立预防式质量控制监控指标体系.

对预防式质量控制事前或事中(上游)阶段进行分析、调查,一一找出其对下一道工序生产的不利因素,进而设计对下游工序造成影响的上游工序的关键影响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可能对事后(下游)阶段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并进行相关评价、改进或控制,从而达到对事后(下游)产品质量的提升.

4.运用并行质量工程的思想,将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尽量并行和集成.

若生产与设计脱节,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应组织跨职能的设计团队,采用面向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修性等,简称DFX)的理念和方法,设计横跨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设备、质量等部门,甚至包括供应商和客户.[4]同时,企业全体员工应为质量控制的改善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从工艺创新上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5.整合各个部门、工序,利用系统化思维,使质量控制各模块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最终产品的完成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工序的共同作用,组成这个系统的每一块都必须合理高效,这样整个系统的产出才是最优的.因此,质量控制应该着眼于使整个系统的产出最优,通过系统化思维,努力找出该进的节点,通过对系统的整合、改进,使系统处于受控状态,使事前或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实时被处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式质量控制,使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生产中,其质量问题的“病因”在没有发生之前已被铲除,使问题被扼杀于萌芽状态,真正达到治本的目的,这样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而如果等到问题发生之后再想办法进行补救,这样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金融危机环境下,通过预防式控制,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提升产品的品质,是“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世界制造”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