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的

点赞:24105 浏览:1013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政治与经济的互动过程,从内向视角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从外向视角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了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引起亚太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促进了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日本等有关国家对华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

关 键 词 中国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亚太关系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8)06-0065-71

2006年10月,中国和东盟在南宁举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 “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间友好交往的典范”,“树立了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强调“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2007年1月,在菲律宾宿务召开的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怎么写作贸易协议》,这标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此,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东盟“一体化”“将成为改变地区局势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第一个启动建设的自由贸易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缺乏已有的理论给予指导,所以,中国和东盟双方都在为如何建设这一自由贸易区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由于FTA(即自由贸易区――引者注)合作进程在东亚地区还是一种新现象,特别是双边FTA,至今还有成熟的理论加以总结和阐述”.对此,本文拟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局势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动了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学所探讨的主要议题是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国家和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正如罗伯特吉尔平所说:“现代世界‘国家’与‘市场’的共存及其相互作用产生了政治经济学,没有国家和市场就不可能有政治经济学.没有国家,机制和市场力量决定经济活动的结果,这是纯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没有市场,经济资源将由国家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来分配,这是纯政治学家的研究领域.”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杰弗里A弗雷登和戴维A莱克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世界领域中经济和政治相互作用的学问.”霍尔斯蒂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考察由政府建立管理商务的安排、协定和机制的学科”.罗伯特吉尔平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相互作用,等国家和市场相互作用影响国际关系中权力和财富的分配.”笔者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理论学科,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经济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追求财富和权力的互动作用.”这就是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国家关系中,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是有关方的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问题,它也需要有关方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基础.国家之间没有政治互信,经济合作难以进行,更高级的经济合作形式一自由贸易区建设更难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既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从内向视角分析,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和必然结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中国而言,加强与世界经济联系与合作,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东盟是中国资源与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和产品出口的重要国际市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对东盟而言,其内部合作重点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东盟合作重点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期是政治和安全合作,90年代初以后是以经济合作为中心,政治、安全合作并存,并决定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要实现这些目标,东盟需要加强对外政治、经济联系与合作,毗邻的中国是东盟的重要合作对象.

从外向视角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是各国推进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中国而言,在与他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选择方面,东盟是中国的首选对象.东盟国家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联系,双方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政治互信、经济联系密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引起东盟的严重关注和忧虑.为化解东盟的疑虑,让东盟国家分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益处,中国主动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希望通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同东盟的政治、安全合作,使之怎么写作于中国构建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这一大战略.陆建人先生对中国提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 “中国之所以选择东盟作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与其说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如说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外交方面的考虑”, “如果从纯粹的经济利益角度来看,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所获得的好处有限.但从政治外交方面来看,其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东盟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实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的主要对象.与东盟关系的稳固发展,将大大改善中国的周边环境.”另外,有学者认为中国首先与东盟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因在于: “首先,中国要显示同其它国家合作的诚意和各个方面努力追求双赢的结果.在中国加入WTO前,对中国加入WTO所产生影响的研究表示,中国入世将给诸如东南亚印尼等国发展经济带来损害.不管这种评价是否正确,中国已充分认识这些国家的关注并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同其它国家分享中国作为WTO成员的益处.其次,中国把维持边界安全置于优先解决的问题并要与东盟国家维持稳定的关系.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保障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等第三,与东北亚FTA或东亚FTA相比较,中国与东盟的FTA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只有较少的摩擦成本.”

就东盟而言,在同大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方面,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都是东盟的重要候选对象.虽然东盟实行大国平衡战略,但从政治与经济等方面的双边关系来分析,东盟与这些国家在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问题上仍有很多障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具体谈判难以取得进展.只有中国在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让步,照顾东盟国家 的利益,满足东盟国家的要求,以至“东盟国家最初被中国的建议所震惊.”所以,中国是东盟在谋求建立同区外大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首选对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中国和东盟国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双方在政治、外交方面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这些因素促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中国与东盟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这又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二、促进了亚太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了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了中国和东盟政治友好、安全互信和经济合作关系的快速发展,为亚太地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00年,朱基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引起东盟国家的极大反响.2001年,中国和东盟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而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和东盟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

在经济领域,中国和东盟双方逐步签署具体协议,落实《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确定的合作目标.2004年1月起实施“早期收获计划,500多种产品实行减税.”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7月,中国、东盟开始全面实行货物贸易降税,涉及到7000多品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降税阶段.2006年12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二次修订协议书》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修订协议书》.这两个协议书主要解决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货物贸易协议》中的一些遗留问题,主要包括中国菲律宾早期收获计划、中国印尼修改早期收获计划特定产品清单、《中越货物贸易协议》等内容.这两个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的顺利实施,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2007年1月,在宿务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怎么写作贸易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双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开展怎么写作贸易的权利和义务及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中国承诺,在WTO承诺的开放条件下,进一步向东盟国家开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怎么写作部门的26个分部门.东盟10国也将向中国开放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

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2002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双方承诺:“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和平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之前,有关各方承诺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建立相互信任.”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在巴厘岛签署《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正式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正式加入该条约的东盟对话伙伴国,中国成为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东盟也成为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地区组织.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双方合作的具体建议,“加强战略协作、丰富合作内涵、维护共同安全、密切人文交流”;“促进军事对话与交流,开展机制化的防备合作,继续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南海共同开发.中国支持建立东南亚无区,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区条约议定书》”.这表明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与安全合作进一步加强.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国外学者强调,这不仅“限定于投资和贸易,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它“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福祉,而更重要的是能很好地预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东盟在亚太和世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为东盟进一步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加强和巩固东盟在东亚及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和东盟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合作.中国支持东盟在东亚及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东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和配合.东盟希望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推广为整个东亚地区国家间的行为准则,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在中国首先加入这一条约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也相继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与东盟双方认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在“由西方支配的决策过程中让我们的声音更响亮”,并可以“避免成为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贸易集团的牺牲品.”正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所说:“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摆脱我们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依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了东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东盟的实力,提高了东盟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亚太地区的其它大国为防止东盟与中国在政治、安全方面的接近,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与东盟的关系,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东盟进一步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强化东盟在东亚与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第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动了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及其它自由贸易区的浪潮,促进了亚太区域合作的发展.

中国宣布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后,中国的建议得到东盟的积极响应,双方很快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并顺利达成协议.中国与东盟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中国的带动和影响下,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纷纷宣布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且分别与东盟展开了谈判,从而兴起了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浪潮.

2001年以前日本对建立自由贸易区持排斥态度和反对立场,主张多边合作,但在中国宣布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构想后,日本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态度和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政府立即制定和颁布了日本关于建立地区自由贸易区战略.2002年1月,日本首相访问东盟,主动提出要与东盟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同时,日本与新加坡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3年10月,日本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12年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印度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11年建立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韩国与东盟发表全面合作伙伴共同宣言,并于2005年开始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谈判,计划于2009年建立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美国也建议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2002年lO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并承诺,东盟成 员国只要证明它们确实推动经济改革,美国将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这被美方称之为“激励东盟方案”.此后,美国与东盟就自由贸易问题开展谈判并取得进展.2006年7月,美国国务卿赖斯与东盟10国外长共同签署了《实施增进东盟―美国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06年8月,美国和东盟签订《贸易与投资框架协议》,主要内容是简化双方办事程序,鼓励双方贸易流动,保护美在该地区的知识产权等.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指出,该协议表明美国重视东盟的长期经济潜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双方达成全面自由贸易协定奠定了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后,不但亚太地区大国提出与东盟分别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且,亚太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相互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协定,例如,2003年,美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新自由贸易区.2007年4月,美国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韩自由贸易区.同时,亚太地区多边区域合作迅速发展,在原有合作形式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新的合作形式,如2005年建立的东亚峰会.这些不同形式的合作促进了亚太区域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进一步揭示了有关国家的对华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揭示了美国、日本、印度的对华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为实现其共同的对华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美国、日本和印度既调整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又调整其亚太政策,使亚太地区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

随着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亚太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而中国的发展又是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崛起可能是世界引力中心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这一根本转变中最重要的现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更扩大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和影响,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削弱中国的国际作用和影响,美国、日本和印度调整其亚太政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国宣布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日本加速推行与亚太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试图抵消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作用与影响.日本首相于2002年1月访问东盟,主动提出要与东盟建立日本―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同时,日本与新加坡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03年10月,日本邀请东盟国家领导人到举行峰会,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日本举办这次峰会的意图,日本舆论都认为:“日本在2003年主办会议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牵制正在东盟急速扩大影响的中国.”同时,日本在加强与美国传统同盟关系的基础上,调整和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2005年3月,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在访问印度后的一次座谈会上说: “必须使印度成为我们的战略伙伴等21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对内是人口的减少,对外是与崛起的中国如何相处.经济上崛起的中国,对我们有可能成为机遇,然而在安全和政治上等则有可能构成威胁.对此,重要的是首先要加强我们同东盟之间的友谊.等(同时)在人口上,能够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应对的只有印度,经济上也有充分的潜力.”在东亚地区合作问题上,日本主张以包括东盟10国和中、日、韩、印、澳、新共16国组成的东亚峰会为基础,构建东亚共同体.对东亚峰会,日本力图把东亚峰会变为所谓国家共同体,使之成为遏制中国的工具.

美国实行对华遏制战略,力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为了实现其对华遏制战略,美国拉拢中国周边有关国家共同形成对华包围态势.美国的这种对华战略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对此,吴心伯先生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说:“美国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使得中国的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化.”为了削弱中国的作用和影响,美国调整其对东盟和印度的政策.美国担心“东南亚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倾斜必然导致其相应地在政治方面对中国的倾斜.”对此,美国也提出要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的这一意图明显针对中国,“一旦东盟与美国的一系列协议全部完成,那么其价值就远远超出中国同东盟的一系列协议了.”“这既符合美国的贸易政策,又促进美国的国家利益.”对印度,美国放弃了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对印度的政策,转而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支持印度的“东进政策”.

印度在加强推行“东进政策”同时,加强与美、日的关系.2003年,印度与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印度加强同美国的合作,牵制中国.“美印战略伙伴关系是试图遏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使印度成为“反对崛起中的中国的一个潜在的树篱.”为了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一方面,印度响应日本提出的建立亚洲自由与繁荣之弧的建议,提出印日共建横跨亚洲的“繁荣弧线”;另一方面,印度在对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历史问题上迎合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要求.2006年12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访问日本时在日本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他提出印日共建横跨亚洲的“繁荣弧线”的主张.他说,日本和印度是“亚洲最大并且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和印度的伙伴关系“有可能创造一条横跨亚洲的有利和繁荣的弧线,为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打下基础.”曼莫汉辛格声称,“印度人拉达比诺德帕尔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唯一裁定二战时期的日本领导人未犯战争罪行的法官”,称赞“拉达比诺德帕尔战后做出的秉持原则的裁决.”曼莫汉辛格的这一演说表明印度为了加强与日本的关系不惜否认历史,在历史问题上站在日本的一边,与亚洲广大国家对抗,特别是与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中国对抗.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结合是国家推行自身对外政策和谋求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对此,罗伯特吉尔平给予了深刻的分析,他说:“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提供了国际经济可以在其中运作的必要框架;而国内和国际经济所产生的财富则是国际政治体系的基础.等国际政治体系的经济基础起了变化;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各国重新确定它们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在所有社会中,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市场在实现这些目的时所起的作用取决于政治活动,最终由社会托给国家负责.”

中国的发展对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采取一种不应有的戒备和敌视心态.为了尽可能削弱和抵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的作用,美国、日本和印度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明显地暴露它们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使亚太地区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不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