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健康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

点赞:34094 浏览:1579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8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举作为金融改革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落实了此前国务院提出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怎么写作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引导金融系统的运行方向和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决策,是实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的手段,而金融自身的健康则是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

一、实体经济运行和金融改革推进互为促因

从长期的经济运行趋势来看,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正如人民银行所说,“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环境异常复杂.”经济增长趋缓,内外动力不足,产能过剩严重.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计算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金融系统却呈现“空转”状态.虽然M1和M2的增速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新增人民币贷款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向意愿却不强,以各种途径和各种产品的形态在虚拟经济内部循环.因此,金融改革刻不容缓,如何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趋暖,为金融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首个8月份经济数据暗示,始于7月份的良好数据表现将持续.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7月份的50.3升至16个月高点的51,高于50的荣枯线,表明制造业在扩张.8月汇丰PMI终值也高于50,结束了之前连续3个月处于50下方的局面,由7月的47.7升至50.1.另外,此前还公布了好于预期的7月出口、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利好的8月PMI增加了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将强劲增长的可能性.这一切,为实施金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时间窗口.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仅仅是金融改革的一小部分,实际上此前央行对“钱荒”静观其变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的思路,金融应当怎么写作于实体经济,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金融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而其背后的隐含条件,或者说金融改革同时还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只有金融系统本身的健康运行,才有可能讨论金融为实体经济怎么写作的可能性.

二、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目前面临许多问题

1.“投资饥渴”和“信贷宿醉”依然是目前金融系统的路径依赖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依赖投资拉动,经济严重向投资倾斜.金融危机以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7年投资占GDP的42%,信贷繁荣将这一比例进一步推高,2010年达到48%,2011年更高,2012年依然为48%.金融危机以后,信贷成为刺激增长的重要手段,中国家庭、企业、政府背负的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2008年的130%增加到现在的将近200%.但这一阶段的实体经济缺乏内生动力和增长点,大部分信贷的投向不能有的放矢,反而造成了新的产能过剩,并且提高了坏账比例的潜在可能.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策取向变得进退维谷.短期来看,继续增加信贷,扩大投资热,以保证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即便短期有效,也不可持续.而将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在中国绝非一日之功.

2.“金融空转”与监管缺位既增加了金融风险,又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

今年以来,贷款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出现显著增长,但是经济反而不温不火,体现出实体经济明显缺血的状况.这表明相当数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间打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7.1万亿元,信托产品7.47万亿元,保险资产7.4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1.89万亿元.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润,把资金引向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低下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企业三角债、银行票据和进出口贸易成为主要的“空转”风险点.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银行信贷资产就变成了“理财产品”、“信托”、“券商资产管理”等,轻松逃避了监管.而一些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会将银行资金转向信托市场,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追求更高的回报.总社会融资占比数据来看,新增贷款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而增长最快的则是新增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2013年6月分别为12.1%和11%,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2%和9.1%,以及2010年同期的7.4%和4%.

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适应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有不断积累的可能.基于分业监管的行政体制架构,面对混业经营日新月异的发展,显得捉襟见肘.最初我国实行统一监管是基于银行业一家独大的金融现状,此后证券、保险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行三会”的形成.然而快速的金融发展已经不仅使信托业以及其它金融业态迅速壮大,也孕育出大批的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大量的混合金融产品被不断创造.在这种情况下,分业监管无法覆盖所有的金融领域,监管套利和表外业务的繁荣也大大增加了金融的风险.中国银行业没有适当地怎么写作于中国的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金融系统已变得如此复杂,使得风险正在通过监管体系的漏洞显现出来.本周,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的效率“还需大幅提高”,他还警告称,要“防止监管套利”,以及“防范风险传染”.这些风险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监管制度已经达到有效期.不仅如此,虚拟经济内部的“空转”,破坏了实体经济的供血机制,使其日益萎缩.

金融健康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前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产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金融资产质量和金融机构信用遭到市场怀疑

如果说8月16日光大证券的“乌龙指”是一场个案,不具备普遍意义的话,日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潜在风险上升则成为业界普遍的担忧.经济增速下滑使得银行的业绩表现低迷.工商银行今年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出现小幅上升,行长易会满表示,工商银行仍将对坏账可能增加的势头保持警惕.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大幅提高了信贷投放,此举维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扩张,并使银行利润年度增幅保持在20%以上.但光伏设备、造船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利用这些现成的信贷扩大了业务,造成了产能过剩.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早些时候曾表示,虽然该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在1%以下,但该行仍面临坏账规模上升的巨大压力.农业银行行长张云警告称,随着中国政府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将面临压力.虽然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水平仍处于极低水平,但坏账规模可能要超过报告所示,因为各银行都在为掩盖借款人难以偿还的到期贷款而投放新的信贷. 尽管汇金公司今年上半年总计斥资约3.4亿美元增持了中国四大银行的股份.但在经济放缓以及中国金融系统健康状态持续令人担忧之际,此举被认为是为了提振股市.一个佐证是美国银行周二宣布将以至多15亿美元将所持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悉数出售,从而退出八年前对其的投资.一旦交易完成,美国银行将不再持有建设银行的股份.专家认为,继过去几年旨在刺激经济的信贷巨量扩张之后,市场仍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警惕.

三、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1.必须建立更加宏观审慎的监管体制

8月20日,国务院公开发布文件,同意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金融行业迈出大监管时代.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也造成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复杂性.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国务院文件明确规定,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也不改变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不替代、不削弱有关部门现行职责分工.这在目前“三会”已经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庞大统一的监管体制系统的背景下,已经跨出了一大步.然而,要真正解决监管重叠、交叉、缺位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形成更为统一和富有实际宏观审慎监管效用的监管体制.

2.必须引导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向实体经济转移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一步扩大无疑迈出了积极正确的一步.传统的融资模式包括直接融资模式和间接融资模式两大类,而资产证券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再将这部分贷款转化为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承担贷款的信用风险,而是由投资者承担,银行负责贷款的评审和贷后管理,这样就能将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和市场的风险承担能力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融资的效率.

引导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向实体经济转移应当富有针对性.金融产品的涉及和金融业务的延伸应当避开产能过剩的行业,应当更多怎么写作于有先进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理财产品的涉及应当成为融资的重要工具,而非金融系统内部高收益业务的快进快出.鼓励消费性金融产品的涉及与推广,拓宽保险资金的应用化.

3.必须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倒逼银行加强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强调金融监管三大支柱中的内部监管,保持银行经营的独立性,在信贷投放和业务定位时,结合宏观经济周期,详细评估行业特征和企业前景,控制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保持金融资产质量的优良.加强纪律建设,对业务流程和合规操作高度重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接受更为广泛的监督.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前提是金融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引导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向实体经济转移,做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才能真正为使金融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加速器和造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