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比较

点赞:5535 浏览:167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以期减轻金融危机的危害,防止经济衰退.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翘楚,其经济政策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IS-LM-BP模型,对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两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指出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IS-LM-BP模型

早在2007年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的端倪便已出现,至2008年3月份贝尔斯登被低价收购,持续的次贷危机逐渐加剧,紧接着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随着一批批金融机构倒闭或者破产,股市的暴跌,人们对金融市场恐慌的加剧,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海啸在美国全面爆发了.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很快便蔓延到了全球,并通过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立即因对美国出口下降等因素,连续八年高增长率的经济趋于下滑,公众普遍预期国民收入增长率不会超过8%.受到对美贸易的影响,出口部门大批工人失业,进而波及其他产业部门,股价也是急跌,大量经济指标不断恶化,原本过热的中国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迷雾中.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中美两国政府迅速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本文将比较分析中美在金融危机中所积极采取的货币政策,并阐述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期望对有效应对未来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

一、为应对金融危机中美货币政策实施的经济环境比较

中美两国同属开放型的经济大国,但在金融危机中两国所处的经济环境具有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在:(1)两国金融市场运行状态的不同.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际上许多大的金融机构破产或者倒闭.但幸运的是,中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并且与国际金融市场不存在密切联系,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危机影响不大(几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倒闭),国内金融市场依然能够稳健运行;(2)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同.中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重要角色.而美国的金融结构是市场主导型,金融资产的市值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很高,依靠金融市场投资和筹资的渠道十分畅通,市场对利率的变动很敏感;(3)两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不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有好几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前,经济持续过热,通货膨胀水平较高,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推波助澜,产生较大的资产泡沫.美国自2001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低速增长,实际增长率基本在3%左右,其国内经济形势并不好,较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并存.两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其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基于IS-LM-BP模型对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比较

1.中国政府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迅速反应,相继推出巨额的投资计划,将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主要是货币当局降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写央行票据,以增加市场中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2008年9月15日、10月8日、11月26日和12月22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2009年存款准备金率没变,但是辅之以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等)的使用.银行在2008年三次下调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表1和表2分别显示了0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调整的具体情况.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不断向全球扩散的2008年,中国央行频繁下调利率,而在2009年利率政策非常稳定(该年利率保持不变),说明人民银行从猛烈的货币调节到(配合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微调的转变,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渐趋稳健.

2.美国政府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美国对金融危机最初的干预,仍以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主,主要是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从2008年9月份到12月份,美联储连续九次下调利率,使联邦基金基准利率维持在了0.25%左右,几乎接近“零利率”;为配合利率政策,美国也是频繁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中注入大量资金.尽管美国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经济的低迷,但是民众普遍预期悲观,美国的信贷市场并未有效改善,一些金融机构还是面临破产威胁,美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效果并不好.在无法继续降低利率的情况下,美国选择实行量化宽松的超常规的货币政策.经统计,美联储在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执行期间购写金融资产共计1.725万亿美元.美联储除了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外,还启动了“信贷与流动性支持”等计划,对金融工具进行创新,比如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AMLF)和新开的短期融资窗口—商业票据信贷便利(CPFF).这些金融工具的创新对缓解美国金融市场的压力也有一定帮助.

(二)IS-LM-BP模型对中美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

1.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当局采用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如图1所示:在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3%左右,当年国民总收入为302853.4亿元.由于中国投资需求、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是很敏感,较为陡峭的IS和LM曲线相交于均衡点E;我国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BP曲线位于E点下方,且向右上方倾斜.为配合财政部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所引起的IS曲线右移,银行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LM曲线右移,新的均衡点可能位于BP曲线上方,此时国际收支仍为顺差,但是顺差减少;新的均衡点也可能位于BP曲线下方,此时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受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BP曲线向左移动,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加大.但从当年数据看来,我国仍为顺差.表3显示了07年到10年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进出口状况.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对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826260万美元,比2008年减少3548088万美元,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同比都在下降,贸易顺差也有所降低.

图1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在利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IS’和LM’曲线相交于均衡点E’,该点仍在移动后的BP’曲线上方,说明在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仍为顺差,顺差有所减少,这种模拟与海关统计的数据相符合.

2.分析美国货币政策的效果.美联储连续九次降息,把利率政策发挥到极致,美国利率从5.25%降到0.25%.在市场利率极低的情形下,美国经济陷入了凯恩斯陷阱,其LM曲线趋于水平.美联储被迫采用非常规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营业和金融体系的顺利运行,货币政策的发挥主要通过汇率渠道、财政渠道和相对渠道,其本质是将资金经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散.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稳定金融系统的同时,却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出口增加引起BP曲线向右移动.

如图2所示,水平LM曲线代表美国在0.25%的利率水平的凯恩斯陷阱,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无法促使LM曲线移动,美联储货币政策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但是,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严重,仅依靠经济政策无法阻止经济的衰退,也就是说,受到公众投资和消费下降的较大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又不那么有力,其所带来的投资增加亦无法促使IS曲线右移(在图中表现为IS曲线向左移动至IS’).从实际数据来看,2008年美国GDP总量为14.27万亿美元,2009年美国GDP总量为14.01万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1.8%,经济出现负增长.

三、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一)货币政策要符合基本国情

中国金融市场比较落后,金融产品少,因而可用来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就单一,货币当局就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美联储经过数次降息后,利率政策不再有效,故其借鉴日本经验,选择非常规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美国金融体系很完善,金融创新活跃,金融产品也很丰富,美联储就有多种工具的选择,并且还不断创新金融工具.


(二)为有效应对危机货币政策要注重国际协调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其货币政策的实施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应对危机时,美国单方面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直接引起我国对美出口下降,而我国为避免净出口减少,必然减少从美国的货物和怎么写作的进口,这就导致双方贸易额的下滑,显然不利于双方经济的复苏.因此,进行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以更大程度地维护中美双方利益,延缓经济的衰退,促使全球经济的回暖.

(三)中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应向灵活性迈进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相似度检测目标,这种硬性措施缺乏灵活性,对经济波动影响很大.在积极培养市场对利率的敏感性的同时,货币政策的相似度检测目标应逐渐转向利率.在金融市场中,应注重培育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以更有弹性的方式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为建立一个完善灵活的金融体系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