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科学

点赞:3484 浏览:127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诗歌在文学宝库中向来是一支绚丽的花朵.在诗山词海中,科学诗屡见不鲜.晚唐时代有一位诗人名叫胡玢,《全唐诗》中他有三首流传下来,其中以《桑落洲》为题的地质科学诗最著名.诗曰: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涨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这是一首五言诗,全是讲河流地质作用的.桑落洲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北的长江河道中.八世纪时,由于江水的沉积作用,桑落洲已经出现在大江中心.河流的拐弯处,河水总是冲刷着凹岸,使河岸渐渐向后退却.相反,在河流的凸岸处则沉积大量的河沙,由小沙堆逐渐长大成沙洲.这种改变,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缓慢进行着,地壳的外貌就这样长期演变下去.

由此看来,诗人胡玢在《桑落洲》诗中所表现的地质科学思想是十分鲜明的,他选了桑落洲这个世人皆知的地方,来描写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这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为公元410年的桑落洲,曾是东晋农民军首领卢循大败官军将领刘毅的古战场,谁能想到昔日这里曾是波涛滚滚的地方.

古诗中的科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石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客从》的诗,他对珍珠变化的发现远远超过当时的科学界,为后人研究珍珠演化提供了资料.诗曰: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衰今征敛无.

诗人杜甫在这里提出了珍珠化为血的直观现象.原来在珍珠的物质成分中,有90%是文石,其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此外还有以氨基酸为主的有机质和水.俗话说,“人老珠黄”,指的是珍珠在几十年或上百年后,颜色要变黄或变红的现象.这个变化是因为文石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天长日久即变成方解石的缘故.文石变成方解石,虽然成分没有改变,但内部构造完全改变了,光泽、颜色也随之而变,再加上氨基酸等有机质是易分解的物质,随着它的分解,珍珠也就会化为“血”.

杜甫的这首诗,虽然没有讲述什么科学道理,但他首先发现了珍珠化成“血”的现象.据此可以解释在历代的出土文物中,为什么没有珍珠出土的道理.


(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