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点赞:4272 浏览:113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顺应了国际化的要求,体现了一种趋同趋势.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会计准则是依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定的综合因素而制定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综合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内容与形式以及不同的环境背景.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制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会计准则 比较研究 国际化

1.前言

会计准则是一种指导性原则,用于规范会计核算(尤其是财务会计核算)、制定会计制度等.会计准则规范的数字背后体现并调整着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影响利益分配格局,与国家的法规、政策一样,都是一种政治博弈过程.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新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依旧存在着一些差异,下面通过四个方面的差异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会计准则,以便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1]


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

2.1会计准则体系的差异

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准则对各项具体准则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基本准则所规范的内容相对比较概念化,属于指导性形式,并不列出具体会计实务的相关处理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和操作方法处理做出较为详细的规范性规定,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直接指导和规范.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则是对准则内容的解释及部分补充,同时对具体实务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国际会计准则(IAS)体系的主体为国际会计准则,其作用是对会计实务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指导;解释公告的作用是对会计准则应用进一步的解释,而

“编报财务报表框架”本身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配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

2.2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存在,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特色.尤其是2001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就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

2.3会计处理及披露要求上的差异

仅就我国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相比,就存在着很多差异.比如,存货准则中,在采购成本的计量上,我国准则采用总价法,国际准则采用净价法;在流量表准则中,国际准则同时允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正表,我国只允许采用直接法;对收到或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国际准则允许在保持一贯处理的前提下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我国准则要求将支付的利息和股利列为筹资活动,将收到的利息列为投资活动;国际准则允许资本化的对象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存货.此外,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性质、制定程序、实施范围和招待机制等与其他国家的做法也有较大的差异.

2.4文化差异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能不受到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这些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不同的社会因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以及不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塑造出具有不同民族特性的会计准则特征.东方文化注重强调群体意识而不是个体差异,并总是习惯于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和组织,这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反过来也会对会计准则制定和执行产生深远影响.会计文化作为一个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多层次复合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趋同不相同.不同文化之间在价值准则、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差异本身就是矛盾,矛盾就是各国会计准则冲突的根源.从会计的文化环境角度不难理解,我国的会计人员所偏好的是按部就班的会计制度,对制度的具体性要求较高,在出台政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具体办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果一味引进、模仿,必将因为文化的不相容而搁浅.

2.5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当局三者相互制衡的机制,其核心是所有者“管理”经营者,使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意图经营公司,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会计准则的设计也据此展开,形成了与其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会计模式.而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管理当局与董事会的关系形同于上下级关系,在我国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突出国家“管住”经营者.国家既作为所有者又作为公司取得税款的相关利益者,我国会计准则的设计也强调了国家的这两种需要.会计系统是在一定的治理机制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健全的公司治理可使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防范舞弊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法人股东持股比例高,使得股票市场“用脚”的功能难以发挥;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报告却没有相应的处罚;商业银行对公司的监控作用较小.这些治理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公司舞弊的机会.未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倾向于原则基础,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当前如果将这种灵活的会计准则运用于我国,无疑会给舞弊者制造更多的机会.由此可见,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一个障碍.

2.6会计准则产生和应用背景的差异

中国市场经济较落后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又要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故中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规则的制定,其既要根据中国特有的经济、法制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兼顾多种所有制及东西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客观因素.此外,它主要是由制定,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合法律效应.而国际会计准则(CAS)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制定的,其依据是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及法制环境,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不具备法律执行的强制性.

2.7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此次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虽然采用了公允价值.但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3.结语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已加入WTO这种需求尤为迫切.我们应该看到,会计准则国际化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需要,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会计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