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下的商务韩国语课程设计

点赞:13499 浏览:576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为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商务韩国语课程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了高校韩国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并且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始终面临一些课程设计上的问题.本文试图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利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手段,分析商务韩国语教师、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就目前商务韩国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 键 词 :商务韩国语课程设计 需求分析 集群访谈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83

商务韩国语课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广泛地出现于高校韩国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始终面临如何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教学相关因素与学习者需求相适应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试图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利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手段,分析商务韩国语教师、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针对目前商务韩国语教学设计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1.需求分析理论及其对商务韩国语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

任何成熟的学科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商务韩国语教学作为ESP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放在ESP教学的大背景下审视,运用ESP需求理论指导其教学设计活动.

1.1 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被看做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研究的基础和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的ESP理论相关研究成果中,Hutchinson和Waters(1987)的观点在国内外学界获得广泛认同.他们主张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并将目标需求定义为目标情境中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将学习需求定义为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知识与技能需要做的一切.他们还把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化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把学习需求细分为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与学习者动机等.他们的观点对于ESP分支――商务韩国语教学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需求分析理论对商务韩国语教学设计研究的意义

需求分析对于商务韩国语的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法改进、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促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需求分析是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商务韩国语课程具有复合性特点.其范围涵盖韩国语语言教学,以及包含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贸易理论、交际礼仪、谈判技巧等对韩商务活动所需的诸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复合性特点加大了教学大纲建设、乃至教学目标确立的难度.这就需要通过需求分析,准确把握学习者、用人单位和学校的需求情况,以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组织教学及教学评价活动.

其次,需求分析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把握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可以使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有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还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既有的语言能力及相关知识水平,开展因材施教;更可帮助教师对学习者实施有效激励.

从学习者的角度,需求分析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在回答需求分析相关问题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还能参与到包括课程安排、教材编选和课堂教学等各个教学相关环节中,有助于触发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束定芳先生在总结需求分析对我国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时曾提到了四点,即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价提供参考等.在商务韩国语的教学设计研究中,需求分析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

2.商务韩国语教学的需求研究的数据采集方式与过程

为了充分调查商务韩国语课程面临的客观情况,把握商务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我们在需求分析理论基础上,采用观察法、问卷法,以及深入访谈等定量研究的方法,针对商务韩国语课程的学习者、用人单位及学校的实际需集了大量基础数据.并用需求理论对这些基础数据做出了分析.

2.1 数据采集对象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涉及三类群体:一是正在学习和学习过商务韩国语课程的高校韩语系在校学生,二是从事商务韩国语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三是中韩合资和韩资企业的管理者.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这三类人群的调研,把握学习者、授课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商务韩国语课程的现实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商务韩国语人才需求的目的.考虑到北京在全国教育、经济、对外交流等领域的特殊位置,本研究选择了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北京市的四所院校韩国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北京现代集团、韩国SK电子、韩国CJ集团等企业的管理作为调研对象.出于研究条件和研究效果的考量,我们对韩语系教师和外企人事处供职者主要采用了深入访谈法,对学生除访谈法外,还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8份,问卷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160份,占回收问卷的95%.

2.2 数据采集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现有研究成果的考察和教学经验分析建立研究检测设.其后,组织在校学生,按性别、年级、学校等分为四组,展开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检验并修改研究检测设.再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展开讨论,就调查提纲提供相关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入问卷问项与访谈大纲的设定工作.根据访谈大纲,组织20名在校学生,按性别、年级、学校等分为四组,展开集群访谈.再根据调查结果,开展修改问卷、实施问卷前测等工作,并根据问卷前测的反馈进一步完善问卷.最后,发放并回收问卷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深入地统计分析. 4.2 商务韩国语课程的内容设定

商务韩国语课程还面临课程商务知识取舍问题.鉴于该门课程内容含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做出取舍.选取的商务专业知识应该是涉及经济、管理等商务领域的基本、常用且易于理解的原理性问题.亦可将典型且能一看即懂的案例用相对少的生词和相对简单的语法表述出来.让学习者在兴趣的驱使下阅读并体会案例,从而加深对相应专业主题的理解、提升商务韩语交际水平.

4.3 商韩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在提高学生韩国语商务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商务韩国语的教学设计有必要做到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

第一,听说读写译等多种形式的采用.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构筑起教学支架,将复杂的商务知识内容与语言训练内容有机贯串、融合起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也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化解外语专业学生在接触其他专业的学习时常常面临的陌生感,发挥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第二,多媒体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合理设置模拟商务环境是成功构建商务韩国语课程设计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希望教师能在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实现提升韩国语听力水平和创设商务知识学习情境的效果.他们表示,创设的“情境”最好既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又不要拘泥于校园琐事.因此,我们建议将“情境”放在学生在校园外的社会生活中.如,学生在参加翻译活动中感受到的商务谈判技巧,做商品导购员时学到的商品促销策略,在财经新闻中观察到的国家财政策略,购物过程中见到商场促销方式、商家定价模式,以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中体会商家的宣传攻略等.适当的“情境”创设,还需要适当的方式推出.“视”“听”历来被认为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商务韩国语课程设计中引入视听手段,不仅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实现训练学习者韩国语听力的教学目的,更能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将学生引入商务知识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

第三,引入阅读材料阐释要点,进一步深化“情境”中的教学内容.阅读训练是外语教学中的传统内容.在外语阅读训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巩固和补充语法知识、提高阅读速度,更可以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商务知识是商务韩国语课程内容的重要构成.以阅读的形式,在情境对话内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情境中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等相关学科的原理做深入一步的讲解有助于学习者在提高韩国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商务相关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组建学习小组,在“说”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借助视听材料导入“学习情境”、借助阅读材料深化专业知识之后,再提供相应案例,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个人发表等形式用韩国语对案例展开分析.鉴于学生的韩语水平限制,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师要选择简明、典型的案例.适合说明一种经济原理的案例可以有很多,教师在对案例甄别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尽可能选择学习者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将复杂案例做简化处理,以突出重点、降低难度.其次,教师尽量事前提供学生在讨论中可能遇到的词汇.在学生表述遇到困难时,动态地、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提示,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引导有机嵌入并整体贯穿分组讨论环节教学中.此外,教师在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时,还要注意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一般而言,小组成员在四名左右比较合理,注意成绩优秀和相对落后学生的搭配.小组的设置还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即,把能力相异的学习者编排在同一组内,同时尽量保证不同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相似.这样既可以实现思维认识、语言水平相异的学习者能在同一组中提出不同的意见、解决不同的问题,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又利于不同小组间展开较为公正的竞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表明,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的程度.在商务韩国语课程中引入分组学习法,既有助于训练学生韩国语交际能力,又可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融会贯通,达到教会学生如何宏观地看待、总结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管理、贸易等现象的教学目的.

本研究具有以下局限性,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补充: 首先, 访谈法着重于对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剖析, 不是大样本调查.虽然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并且不同领域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但小样本不能保证统计学上较高的置信度.其次, 在有限的条件下, 我们选择了特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而不同地域、学校的人群对于商务韩国语课程的需求会有一定差异.这样的研究结果还有待于与本课题后续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互相印证、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