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功能

点赞:34205 浏览:157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观念系统,其中的四个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包容性、层次性、民族性、开放性等六大特征;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实践、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健康人格等四大功能.

关 键 词 :核心价值体系;特征;功能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1-0006-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价值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功能,既是一个紧迫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笔者拟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看来,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以及人和其创造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和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关系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包括价值理念、价值选择、价值评价、价值标准等意识要素.“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其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客体,而是客体属性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观反映.价值体系也称为价值观体系,是指同一性质的价值观系统.价值理念、价值判断、价值标准、价值实现等构成一定的价值体系.

任何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都有以对应的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为其主体.在有阶级对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价值观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多元性;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一般说来,一个社会的利益关系越是复杂,其社会意识中的价值体系也越是复杂多样;在多种价值体系并存时,其中有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也有处于非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价值体系;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所认可、倡导、大力推广的价值体系通常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它领导、规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其他的价值体系也顽固地试图支配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社会中同时并存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中,有先进的、落后的乃至腐朽反动的价值体系之分.先进的价值体系一定是正确反映价值关系、遵循客观的价值评价标准、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价值观系统;不能将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与先进的价值体系直接等同.在有阶级的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统治阶级,其价值体系不仅是占统治地位的,而且通常是先进的;处于没落时期的统治阶级,其价值体系是占统治地位的,但性质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它能有效制约并引导其他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不同程度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价值体系可以是多元的,但是在一个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只能是一种,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的思想即只有统治阶级的价值体系才是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点.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着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三纲五常”和仁、义、礼、智、信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核心价值体系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价值观念的系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任何社会都有自身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在我们的社会里,有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也有受资本主义价值观、封建主义价值观残余影响的价值体系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只能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观念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观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概念的同时,还明确指出其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即以科学理性为指导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系统,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既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会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利益,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最高产物,它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解决的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旗帜和道路问题,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的主线和中心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谓精髓就是最重要、贯穿始终及各个部分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民族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是焕发人们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让中华民族秀甲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源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改革创新精神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建设中国特色会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所必需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辨别人的言行荣辱的标准的根本观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们日常行为中的体现;它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随着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一些人群中出现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模糊,是非美丑不分的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在社会行动中提供了是非、美丑、善恶的界限,为人们的言行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是相互区别,具有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要素是有区别的、分层次的.其中马克思主义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价值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认同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真理性价值的基础,认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根本价值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追求,是价值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引申和体现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次高层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直接体现在人们现实行为中的思想意识,它不仅是隐性的、看不见的,而且表现为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为人们的意志和,又是显性的、看得见的,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较为表面化的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表达的是辨别人们行为荣辱的标准,它直接与人们现实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以至于直接成为人们的“行为意识”,在实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发挥对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最表面化的层次,也是与人们的实际行为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内容.

二是相互联系,具有统一性.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要素不仅具有层次性,同时又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表现在:其一,相互渗透.从哲学意义上讲相互渗透是指彼此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要素是相互渗透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彼此相互包含着对方的成分,我们一说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毫无疑问马上就能联想到是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荣辱观;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的荣辱观.其二,相互贯通.相互贯通的意思是指在相互联系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具体到核心价值体系的四要素,就表现为彼此之间相互贯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只有将其贯穿于其他三个要素之中,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指导思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果不包含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荣辱观,它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其三,有机统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制约,构成了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根本属性,它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过程和一切方面.“离开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作‘西化’或‘儒化’的解读;不与社会主义中国相联系,爱国主义就会窄化演变为狭隘民族主义,或者泛化演变为复古主义;不与领导的改革开放相联系,改革创新就会演变为割断历史的虚无主义,或者演变为‘全盘西化’的洋奴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前三个方面,都是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功能和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引下,明确规定了当代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基本涵盖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风尚等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是社会主义道德集中体现,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我们不能孤立的看某一方面的内容,而应对它进行整体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一)高度的整合性

首先,这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次高度整合.注重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不论是、还是时期,党都十分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全国各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新时期以来,党根据新的实践特点和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对以往党对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创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其次,这是党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高度整合.当代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更大程度让人们形成价值认同,党在综合各方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最后,这是党对个人、集体、国家形成价值追求有机统一的高度整合.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公有制经济的确立,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二)显著的实践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实践的迫切需要.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提供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顺应这种社会实践需要的产物.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提供了原则和目标,提出了能够很好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方针和途径.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指明实践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们指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又为人们更好地推动实践指明方向,荣辱观更是明确地告诉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是非标准、美丑界限.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重在实践.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让它入耳、人脑,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博大的包容性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但这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只允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目前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党的十七大对这方面的表述是,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本身体现很大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又有精神动力、道德基础,显示了它内容的广泛性,适应了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它价值体系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外,目前中国还有多种社会思潮,它们从不同方面表现了社会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尊重它们,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需要,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中汲取营养.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它价值体系的包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纵容.由于目前我国还存在不同形式的经济结构,因而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外,其它价值观念还有存在的需要和空间,但是它们毕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价值追求,因而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敢于并善于引领它们,朝着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发展.

(四)递进的层次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层次性,这是它包容性特征的进一步延伸.首先,如前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目标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不同,他们的利益需求也会有所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据这一实际状况,在它的实现目标上就体现了这一点,既具有最高理想、共同理想,还有很切实可行的操作层面的东西,坚持了循序渐进.

(五)独特的民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中国人总结中国实践经验和结合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实际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征.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就把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厚德载物、轻利重义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精华包容在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上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最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知耻”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在对以往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注入时代内容而形成的;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

(六)宽广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体系,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它能够“充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充满改革创新精神,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基本内容,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与时俱进,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开放性,能够始终正确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决定它是一个随实践、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最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国以往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要求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借鉴其他民族先进道德文化的基础上而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功能

(一)对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功能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具有先进性,具备评价和鉴别其它社会思潮的能力,能够对其它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引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决定了以它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理论本身是先进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它社会思潮提供了可行性,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它既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适应当代中国思想领域的现实需要,又提供建设的目标原则,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保证了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它社会思潮的引领和带动.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包容性特征,促使其对其它社会思潮的引领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有利于消除其它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排斥心理,赢得社会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是在尊重它们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来实现的,因而,其它社会思潮在社会实践中会逐渐发现自身的欠缺而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功能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了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价值目标也是基本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所应遵循的价值标准.有目标是第一步,接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人们所应遵循的具体价值标准,让人们在实践中有切实的参照标准;以此为参照,让人们的思想行为朝这个方向发展,最终落实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在遵循价值标准、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所应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使人们的行为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取.

(三)在全社会形成最大共识的凝聚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形成价值认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凝聚人心.近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愿意团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国的领导下共同奋斗.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共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如何协调这种关系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求同存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整合人们思想上的差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普遍认可,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最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内容,它们能够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共同团结起来,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有塑造健康人格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完成对人的塑造,把人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人的塑造本质上是人格的塑造,而人格精神的核心是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类型的人格,也自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通过提供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所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逐步剔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和人格特征,树立社会主义需要的价值观念,从而完成自身健全人格的塑造.

[责任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