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谋战略和谐社会谱新篇

点赞:16105 浏览:706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0月11日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全面部署,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全会精神亮点纷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新战略: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关键时期推进发展的战略举措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将出现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将变得非常突出.当前,我国整体上已进入这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如何顺利通过这一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全会对此明确作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并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勾勒了清晰的“路线图”,提出了9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即: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怎么写作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同时确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6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9个奋斗目标体现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6项原则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发端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则完成了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将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关键时期发展的战略举措,这标志着中国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又上升到新的水平.

新高度: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社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革和分化,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社会公正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基本要求.这为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指明了行动方向.

全会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要求政府从具体事务的圈子里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的举措上,以加强和完善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六项制度来确保社会的公

新重点:将群众利益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体现了中国执政为民的理念,力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为人民怎么写作”,提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与其一脉相承,是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对怎么写作人民的新解读.

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全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部署――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这些要求和部署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怎么写作”,随着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将逐渐解决我国群众诉求最突出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新概念: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需要共同理想作支撑,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作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繁重.对此,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以和谐为核心,包含发展、富裕、、文明等要素.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的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明确提出,表明中国正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六中全会谋战略和谐社会谱新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近年来,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和谐文化建设的尝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应运而生.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积累了经验,使党对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方向有了更好的把握.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全会对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新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不大,仅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社会和谐的目标最终是难以达到的.

全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这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近年来,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医 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问题反映较多,意见较大.抓紧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会强调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怎么写作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怎么写作.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进一步深化.

新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党的建设要有新突破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党更是其中之关键,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全会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用“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16个字,概括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确定了党的工作应该达到的覆盖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一次重大考验.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党的建设必将有新的突破.

(执笔:左志强熊厚)

和谐社会六十特征

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据《人民网》)

中国古代哲学家有关“和谐”的论述

和谐问题很早就受到了众多先哲的

关注,甚至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和精神特质.

孔子提出“中庸之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调和,以求社会矛盾的缓和,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孟子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提出“天人感应”说,在客观上对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起了巨大作用.

在道教和佛教中,和谐也是一个核心范畴.

道教始祖老子的“玄同论”实质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超越和寻求三个方面的和谐.即:超越现实社会制度,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超越世俗价值观,寻求人自身的和谐;超越世俗的有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佛教早期代表人物竺道生提出“顿悟成佛”说,为后来的禅宗所继承和发展,进而提出“凡夫即佛”.其学说不仅能劝慰和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也能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中其他的流派,如墨家和法家等,也都非常注重和谐.墨家提倡“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建立一套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的秩序.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为生,各得其养以成”,“和谐”与“中道”被认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