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点赞:25149 浏览:1173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江山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建设幸福家园、保障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来抓,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创新夯实基层基础为主要抓手的工作机制,重点在“思想理念深化、镇村组织夯实、机制办法创新、社会合力凝聚、民生民利保障”等五个方面强化突破,取得了初步成效.

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双争先”,保障各级理念意识到位.为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责任意识,江山市从2007年开始就实行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双争先”考核制度,将有关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年终考核范围,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是在“双争先”考核中突出“一个并重、两个同时”.“一个并重”就是突出社会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并重的导向,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两个同时”就是部门和乡镇(街道)社会管理争先考核同时开展,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和经济发展工作争先考核、通报同时进行.在经济发展争先考核上,综合考虑各乡镇(街道)经济实力、功能布局、发展重点等因素,分类平衡经济发展争先考核指标,明确考核重点和方向,避免为经济发展一哄而上、盲目攀比,从而忽视社会管理工作.在社会管理争先考核上,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不作分类.突出考核社会安全稳定、镇村基层建设、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工作等内容,并在市级机关部门中开展工作目标争先考核,重点考核创新与突破性工作、安全与稳定工作、作风与怎么写作效率等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保证各级各部门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样的高度上来.二是推行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专项考核制度,重点是以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与评优评先活动为载体,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村民小组长向村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乡镇党委书记向市委述职等述职制度,有序开展部门乡镇之间交叉式的全面检查,坚持每年评选“两先、两优和六十佳优秀干部”,年底专门召开基层基础工作交流表彰会,通过考核、述职、评比、表彰等,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导向,推动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突出基层组织与硬件基础“双夯实”,加强镇、村两级的战斗力.为加强镇、村两级组织建设.2008年以市委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基层基础33条”以及“两个实施意见”,从操作层面对加强村级建设、推进干部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维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部署,强化落实,有效夯实基层组织.一是以“五新争先”夯实村级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在全市村级组织中大力开展以选优配强新班子、全力打造新风貌、积极谋划新思路、完善运行新机制、激励再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争先”活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提升村级组织运行水平.二是以“五项措施”推进重心下移.在全市乡镇、街道机关中全面推行五项制度,促进乡镇干部重心下移、走进基层、联系群众.五项制度即干部分片包村“五五”责任制,认真落实一张联心卡、一部民心、一批民意信箱、一支民情联络员、一个督查办公室等“五个一”,填写农户民情单、矛盾调处单、工作进展单、团队分析单和发展建议单等“五张单”:乡村干部民情沟通日制度,全市统一在每月15日,由镇、村两级干部组织开展民情沟通活动:定期蹲点调研制度,要求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集中不少于一个星期,开展蹲点调研活动;镇村干部联合办公制度,原则上定在每周二上午为乡镇、村干部联合办公日,各级农村工作指导员、联(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到村集中现场办公:分片包村干部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对分片包村干部实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工作成效与其奖金、补贴、晋职、晋级等相结合.三是以三项保障夯实基础.机构保障上,全面规范建设“一中心、二员、三室”,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治工作中心,全市所有社区都建有综治工作室,82%的村建有综治工作站.队伍保障上,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综治工作中心主任,平均每个乡镇配备4名专职综治干部,并充分整合乡镇(街道)综治、司法、、信访、计生等各线力量,不断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使之真正成为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民便民怎么写作中心、和谐稳定指挥中心.财物保障上,市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统筹用于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各地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时,在办公场所、工作经费方面优先给予保证.

突出长效机制与能力水平“双提升”,提升社会管理的工作实效.坚持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和人的能力提升两措并举,共同推进,以制度促规范,以专业促提升.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加强创新完善,推进长效化管理.致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完善并深入实施联动大接访、矛盾纠纷月排查分析、信息报送与研判、陪访导访等八项制度,出台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预案办法,建立健全动态治安防控网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更加明确有力的政策和严格的处理措施,着力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在专业队伍建设上,加强能力提升,推进专业化管理.开展稳控办法、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处置等专业培训,加强以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地质灾害和危化事故处置为重点的应急预案演练,提高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结合本地实际.总结提炼出信访安全维稳“6环节72法”,切实提升维稳工作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安全管理人才库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企)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安监、卫生等部门建立了应急专家库,积极探索将威信较高的退位村干部、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社会人员、法律界专业人士纳入信访维稳队伍建设系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安全维稳工作队伍,提升社会安全管理水平.

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突出责任落实与载体创新“双结合”.凝聚社会管理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党政干部和社会力量在推进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主体作用,着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合力,协同推进.一方面,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党政干部人人有责的社会管理局面.在责任落实上,实行“六包”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常委包片、副市长包口、其他市领导包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属地、部门包职责范围、各级领导包案的“六包”责任原则,落实了联系片区领导职责,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工作.在责任追 究上,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和原则,对维稳和综治建设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先后出台了信访责任追究办法、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办法等责任追究制度,对基层基础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严格按照办法追究责任,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正把维护和谐稳定的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创新栽体实施,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局面.主要是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项活动,创新各种载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抓好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以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幸福连万家”活动,建立了一支以村民小组长、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幸福使者”队伍,全市所有村共划分成5896个网格单元,配备“幸福使者”11792名,扎实开展政策宣传、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怎么写作和村务监督工作.广泛开展“三结对、四送、四教、五进、六赛”活动和“春泥计划”,有效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问题,实施村达三分之二以上,受益儿童5万多人.开展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等奖先评优、百家新社会组织怎么写作群众、诚信怎么写作先锋等活动,把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着力点集聚到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平台,配备了一支由社会人员和各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舆情信息收集和引导员队伍,建成了一套网络舆情上报、会商、信息共享等制度,形成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合力.


突出民生事业与管理怎么写作“双优化”,打好社会和谐的扎实基础.坚持以管理和怎么写作并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工作,改善民生,怎么写作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一是扎实推进八大民生工程,优化民生事业.突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行“穷财政、富民生”政策,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把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在基层,重点抓实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为民办实事等八大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和“幸福社区”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促进民众的幸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二是深入开展“三民工程”,提升怎么写作水平.深入实施以民情档案、民情沟通、民生怎么写作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深化基层便民怎么写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怎么写作水平.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村情、户情、事情的收集、校核工作,建立健全民情档案,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每日一值班、每周一集中、每月一沟通”的“三个一”村级工作机制,畅通民情反映渠道,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加强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365民生怎么写作站建设,按照便民怎么写作要求.开通“民生365怎么写作”,确保随时、及时、不间断为群众事项.三是积极实施文化乐民工程,营造和谐氛围.大力推进基层文体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送体育器材下乡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睦邻文化节、农动会、农村排舞、座唱班、腰鼓队等群众性文体比赛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办“江山大讲堂”、“市民讲坛”、“幸福乡村讲习所”等教育平台,向农民群众传授现代文明知识,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和文明家庭、幸福家庭等评选及“让亲情呵护,做幸福老人”等活动,弘扬守法、孝道、诚信等传统美德,致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