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点赞:20499 浏览:939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本文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必要性分析,明确指出了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并从立法、标准、审计人员质量和现行的审计体系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加以改进.

【关 键 词 】社会责任;外部性;审计内容;立法;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财富分配不公、歧视或员工等一系列问题,也恶化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评价一个企业不能仅限于其财务状况的好坏及经营成果的大小,还要看它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相继出台政策,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状况.而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引入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逐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潮流,其发展呈“井喷”态势,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逐渐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当中.但是,不乏一些投机分子实行“面子”工程,欺骗夸大宣传,杜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会计和审计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会计的核算需要审计来监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一门新兴的分支,对企业经济活动给外部造成的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披露,而社会责任审计则是对会计产生的信息,遵循一系列的准则和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再确认,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需动了社会责任审计的进步,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是社会责任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审计学界于80年代中后期将“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各种研究.陈金池(2005)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工具,它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阳秋林和(2006)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积极、主动地接受政府、社团和社会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前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后者依据委托写作技巧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可以从经济学中外部性的角度论证.英国经济学家皮古首次提出了“外部效应”的理论,即某一生产者(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消费者)的成本(效用).他认为,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的同时对他人造成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免费受益,相反,负外部性是经济体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害而不会承担社会成本,无论是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都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比如,富士康为了增加产量和缩减人工成本,制定严苛的业绩考核制度,给员工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最终有了“十九跳”的骇人新闻.这些企业在为自己创造财富时,往往会造成其他人的损失,产生外部成本,由企业之外的公众或者政府来写单,这显然很不合理.因此,要尽量使外部性内在化,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纳入日常成本核算体系中,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会逃避责任,这就要求社会责任审计应运而生,通过规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和奖惩制度,监督和审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将强加给社会的外部成本转化成由自己承担.例如,国家规定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这样既鼓励企业采取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又保护了员工基本的生活权利,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

对社会责任进行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因为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情况不同可以参照的标准不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可归纳如下:

1.企业对自身经济成果的评价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否认企业经济利益目标的重要性,任何企业不获得利润就无法正常经营下去,更无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应该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从平等权和了解信息的权利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从薪水报酬、福利待遇、五险一金、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从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怎么写作、广告的真实程度及顾客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等.审计内容包括产品绿色程度、资源利用率、排污量、污染治理情况等方面,选择具体的定性、定量指标,衡量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并在财务上反映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

3.企业对政府、社会公众影响的评价

审计的内容包括为是否合法纳税,为发展公共事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财务支持和捐赠;扩大社会就业机会,为失业者、妇女、残疾人提供的财务救助.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建议

1.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借助于法律手段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最有效的约束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法律法规,虽然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二十多部法律,但不成系统,难以用于实际指导社会责任审计. 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审计的立法工作,完善社会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可循,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针对特定的问题和方面制定特定的法规,规范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方式,并逐步连成体系.除此之外,社会责任审计成功与否,更重要的在于执法的正确性与执法的力度.由于全面推行社会责任审计成本巨大,基于委托写作技巧理论,企业个体无法承担这“额外的负担”,可以采取以政府审计为主,民间审计为辅的监管模式,选取部分国有企业试点,汲取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不健全

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对信息的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我国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和审验标准尚未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和审计的实际操作无据可依,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无法可靠地计量和综合地比较判断.法规规定,社会责任审计只对企业发布的将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目标、参与程度及是否符合计划进行监督,但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承担以及承担多少则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审计机关没有权力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承担,只能通过社会公众的购写力影响供需关系,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600多份,尽管我国企业逐步披露了一些相关责任会计信息,但报告还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社会责任审计还无法进行,只停留在舆论监督的层面上.因此,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明确细化审计的标准,依靠政府审计的先进性和强制性,调整产业政策来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和声誉.

就全球来看,我国制定的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与国际准则不统一,不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制定标准可采取“求同存异”的策略,对于国际普遍认可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修订.

3.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冲突和重复性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虽然与一般审计处理问题的重点不一样,但是都是属于审计的范畴,在研究理论和审计程序上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相互借鉴.目前,我国将财务报表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独立核算和审计,鉴于社会责任审计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还要支付额外的成本,企业往往选择避重就轻,支付一小笔钱来掩饰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过程,这样不仅造成了重复审计和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就目前情况而言,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环境审计的耦合和分离.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政府审计资源有限,企业将是承担社会责任审计的主力军,社会责任审计终将成为企业审计的一部分.因此,尽快将社会责任审计纳入到一般审计体系或企业自我评价绩效机制中,在现有的审计规则中增加一些新的规定,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审计,还可以节省一笔单独审计的成本.当然这依托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与常规会计核算的融合程度,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刻不容缓.

4.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和素质不合格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指标评价、审计方法、责任界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审计方法和技术,还要求他们具有相关的社会责任标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然而对于所有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来说,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足,为审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带来巨大的挑战,增加了审计风险.

因此,在制定社会责任审计规范标准时,也要加强从业资格的考核力度,增加对审计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审计的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

5.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虽然现在企业社会意识有所提高,但尚未形成一种习惯和社会风尚,部分企业管理层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目标中,或者虽然表明目标但缺乏实际行动.因此,在我国大多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中,增强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管理层业绩考核体系中,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法律只能规定,却无法强制实行,但是可以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纳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之中,这样政府和社会公众可监督其执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