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西域来(二题)

点赞:29674 浏览:141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本刊新创设“发现者”栏目,将联合全国多家报刊,集中推出一批有实力的作家、诗人的散文和诗歌作品.主要目的是发现和推举新人,为初露锋芒的写作者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契机.其最终的要求是倡导文学写作回到清醒、独立、自由的状态.这里面,有三个含义,第一,写作者要自觉回到散兵游勇、孤胆英雄的自我境界当中来;第二,写作者要时刻对文学大环境特别是风向做出敏锐的反应,特别是要对潮流的裹挟和跟从保持警惕;第三,要从容淡定,相信写作是自我长进,是细水长流,是破釜沉舟,是落草为寇.

《海燕》首次推介的是刘梅花的散文作品.刘梅花近年来崭露头角,其散文清新自然,淳朴且妖娆如开春原野,灵气、诗性,为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女作者之一.

回到常态,回到自由.愿更多的媒体和写作者团结到一起来,愿每一个写作者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发现.

张掖,十万芦苇从诗经里赶来

天苍苍,野茫茫.不见青草,不见牛羊.灰蒙蒙的戈壁滩,远山黯淡,灰黄.千里河西,动不动就拉长这样一张荒芜的脸,苦焦给你看.

看着真是累啊.不看又看什么呢?难道远处还藏着好风景吗?

果真是啊.车过山丹,远远地,像一把折扇,张掖绿洲缓缓地渐次打开了.老天爷还真不错,有点良心,总算没有一直撂着一张苍黄的老脸.

张掖到了,是传说中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戈壁绿洲.

几乎是扑进芦苇湿地里的,或者说是一头扎进也可以.看啊,浩浩荡荡的十万芦苇,密匝匝地开进湿地,正在匆匆忙忙扩展地盘,各自疯长各自的.

眼前是茫茫一片碧绿,看不到边,看不到际,就这么慌慌张张地绿着,美丽着,如火如荼地赶往季节深处.空气里是水的味道,青草的味道,荷花的味道.

诗经里的芦苇是清瘦的,让人看一眼,怜爱起来,心疼起来.诗经里的芦苇是爱着的芦苇,相思的芦苇.爱得青筋都露出来了,爱得缠绵沧桑,爱得恍恍惚惚,爱到很高很高的境界里去了.

张掖的芦苇不.有点肥硕,有点霸气,有点无敌.满塘的芦苇都是丰腴的,妖妖的勾人,盛大的张狂.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它们生命力的旺盛和长势凶猛.像一个女孩,青春的底气十足,让人除了羡慕,一点办法也没有.

芦苇不是一种,是好几种.有一种芦苇,很高,盛气凌人,齐刷刷地往空中伸展,霸占了大片地盘,毫不在乎身边低矮的水草.你拔你的节,我长我的叶,谁干谁的活.还有一种,却是诗经里好脾气的芦苇.扬着穗,柔软,温暖,谦和.这样的芦苇,一点一点把美唤出来,淡淡清愁,美得朴素,收敛.

整个湿地里,一条栈道九曲十八弯地穿过,也很诗意.木头的栈道,似桥,淡淡的,古色古香.桥下碧水潺潺,觉得自己就是从诗经里,古风里赶来的女子,赶着自己的十万芦苇,放牧它们.

我想,若是穿上布裙,着木屐,我就是在诗经里了,谁也拽不出来.

你看诗经里清瘦的芦苇,相思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等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等

这样凄凄的芦苇,就是用来表达薄薄清愁,就是一滴泪,是个多愁善感的诗意女子.除了爱,什么都可以不在乎.霜落在芦苇,一曲埙音飘飘渺渺,若有若无.旷野苍茫,芦苇萧索,我心里只有你,等你啊,在水一方.

眼前的芦苇,没有忧伤,是大野里盛开的一朵绿色的莲,饱满,干净,喜气洋洋.这样的芦苇,是世俗里的小女子,满足,幸福,一脸得意.

踩在栈道上,是空空荡荡的一种声音,有余音,咚――咚――咚――,栈道下是水,清凌凌的水.芦苇的叶子小心地从栈道木板的缝隙里探出来,柔弱的,可人的,也在风里轻轻招摇.

走一走,栈道突然拱起来,搭成一座小小的桥,随即又平展起来.让人禁不住惊喜一下.栈道两边,芦苇就推推搡搡地挤过来,密不透风.风一吹,叶子飒飒地响成一片.

无端地想起打鬼子的青纱帐,也是这样的青绿着严密着吧.可是这么轻柔的时光里居然想起鬼子,真是大煞风景.去他鬼子奶奶的.

栈道曲折盘桓,特别有诗情.你走着走着,发现前面没路了,一截栈道顶在芦苇丛里,什么也看不见.打算折转,却又不甘心,索性走到尽头去.

待走到尽头,柳暗花明,另一条栈道就衔接在眼皮底下,横着搭过来,伸向另一个方向,像一把折尺一样.我喜欢这样小小的迷惑,小小的惊喜.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不走到顶端,怎么会发现新的路途.

曲径通幽处,又是一村.由着性子,跟着栈道走.栈道下水波粼粼,水草丛里,野鸭子逆流而来,突而又一头扎进水里,只留下几圈波纹.

栈道途中,有一个亭子,像一把大伞,撑开在苍茫的芦苇里.木头的柱子,茅草的顶子,很古风啊.很想打着这把巨伞,四处走走.可是这样大的伞,怎么能扛得动呢.

想起一个人,他一定能够扛得动这个亭子做的伞.这个人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力士,把一头牛轻轻地举起来.牛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空中吱吱哇哇乱叫.

这个大力士若是看见这样的亭子伞,一定会游手好闲地扛起来四处溜达.等他玩够了回家时再把亭子栽回原地.也说不定他会一路打着这把伞回家,栽倒自家院子里,随便在伞下歇个凉喝盅酒什么的.那要看他的心情如何了.

我若在张掖有一个院子,就一定要做这样的一个亭子伞,种半池芦苇,半池荷花,还要养几只水鸟才好.闲来无事,约两三好友,伞下品茶赏荷,听一曲古筝,悠悠地闲散.朋友告别时,一定要折一枝荷花相送.送别的背景是清雅的芦苇,孤美的荷,还有一曲《平沙落雁》.心情不好呢,就乘一叶扁舟,躲进芦苇丛里,写诗,睡觉,谁也找不见.就算孤独,也要气定神闲.这是境界.

有一种水草叫菖蒲,很高,摇着一个个毛茸茸的暗红尾巴儿,长得就汪洋恣意,旁若无人,十分夸张.还有一种水草叫黑三棱,毫不示弱地汹涌着,好大的气势,霸道刁蛮,几乎遮住栈道.还有一种水草矮呢,却也是不要命地疯长,我担心它们长着长着就累死,不懂得歇口气儿再长.

告诉你,这些水草不是我从诗经里赶来的,是一路偷着混进来的.我的芦苇是扬着淡黄的穗儿,轻柔含蓄,懂得节制,安安静静地长,秀气地长,不要这么轰轰烈烈,搞得我很惊讶.

拐过几个弯,一下子看见一塘荷花.立刻惊喜起来.满塘的荷花头顶露珠,在朝阳里晶莹闪亮,清净,寂美,好像开在童话里.

荷塘静寂.荷啊,我来看你,只为一个美丽的预约.前生的千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万转千回之后,我找到了你.我不能匆匆走开,我要留住脚步,陪你盛开,陪你等待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清雅.

在戈壁荒滩的河西,藏着水,藏着芦苇,倒也罢了,居然还藏着荷花!多么诧异啊.荷花高雅清洁,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挑剔.可是在张掖湿地,却开得如此安逸优雅,真是难以相信.可见,它对张掖的厚爱了.有适合它的阳光,清水,环境,有它喜欢的邻居芦苇,有它要等的人.

河西千里,多的是沙漠戈壁.可是张掖最占便宜了,两山夹川,地势偏低,黑河从祁连山流出后,汇聚在此,便有了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水乡气息.有水,就有了灵气和诗意.

干旱荒凉的旷野里,黑河的水使张掖有了田园牧歌的人间烟火,有了草木葱茏的清雅幽深,

传说周穆王游天下,在张掖黑河边钓鱼打猎.老子骑青牛西游,途径张掖作《道德经》,后羽化而没于流沙等

这样人文和自然的环境里,荷花也迁徙而来了.荷花开得很含蓄,一点也不张扬,没有苇子们的肆无忌惮.苇子们是我从诗经里赶来的,荷花为谁而来呢?

坐在荷塘边上,看一塘水波里田田的叶子,梦幻一样美的花朵.据说雅士喝茶,在黄昏时分,把茶叶放在快要收拢的荷花里.次日清晨,荷花刚刚张开时,便摘去带露水的茶叶.这样经过荷花沁浸一夜的茶叶,沏了,清香满室,余香不绝.还有一种粥,煮了荷叶,也是清香盈口的.

我若在张掖,也一定会这么干的.带着我的茶叶,我的诗情,轻轻放在荷花里,等待一缕美丽的清香.最好把我的心情也盛放进去,梦也盛放进去,让我的灵魂在一朵荷花里,慢慢清香.

荷塘里的荷花,并不是一种颜色,有淡粉的,白的,绯红的,千姿百态,美得毫无道理.每一种颜色都是极致的,每一朵花都开得真诚,安逸,悉心悉意.恨不能让人仔细呵护每一朵.

荷花与佛有缘.每开一朵,都是佛的一句偈语.一花一世界,一念一清净.荷不喜欢热闹,只在乎自己的盛开,飘逸,安静,清凉,绝美.

一塘荷,淡淡的摇曳,捕捉了一个清晨的清净.这样的花,怎么能不开得超然淡泊呢.

荷啊,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是你淡淡的清香.知道吗?梦里我就是那枝佛前的莲,也在开.开啊,只因前生的那个预约,只为等待今生的一次惊诧.花开花落,缘聚缘散,千百次的擦肩而过,只为等待最后那一次的刻骨铭心.

荷啊,你是跟着佛音来的吗?茫茫无际,来自诗经的芦苇,小心地衔着一塘唐朝的荷花.赏荷的人,都不懂你的心.错过了花期才赶来的,是晚唐的诗人.那么,留给他一塘雨吧,残荷听雨,本来就是唐诗里的意境,是古风里的清雅.

水塘边的那朵小小的黄菊,是谁留给谁的一滴相思泪?那么水塘,也是宛若一朵黄菊了.对于美的东西,让人有些惊怯了.

也喜欢那凋谢衰败了的残荷.像佛门里孤寂的女子,木鱼声声,从世俗的人间烟火走向佛家素淡的日子.妙玉就是这样的女子,骨子里是残荷的清幽,凄美.黛玉也是,弹琴,焚诗,自己把自己的内心开败,爱着的心,慢慢凋零.败了,仍然高傲,仍然不食人间烟火.

一种蒿子,黄也不怎么黄,绿也不怎么绿,很无赖地掺在荷塘里,极力装出清雅的样子,紧紧贴着荷花招摇.真是煞风景,有心拔出来踢它几脚.几只野鸭子,在荷下散步,看见我们掉头踏波而去.这些鸭子,有些闲云野鹤的韵味,淡然,悠闲.冬天它们到哪儿去了呢?

塘边的几棵很粗的沙枣树倒是枯萎了.水太多它真是不能适应,它喜欢沙漠.王老师说,先前这儿是农田,没有芦苇和荷花,所以栽着沙枣树.前些年填湖造田,湿地萎缩退化严重.近几年重新蓄水,恢复生态,才有了这几千亩湿地芦苇的苍茫.

河西只有这么一块湿地,多么珍贵.若是失去了这块湿地,河西将会失去一个绿色的梦.幸好,它被保护起来了.热爱自然的张掖人是幸福的.

紧邻湿地公园,是张掖的滨河新区.新区在一片乱石滩上渐渐湿润起来了,蓝天,碧水,树木,花草,高楼,一点一点地美丽起来了.戈壁水乡,是大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诗情画意.

远处袅袅几缕炊烟,戴着祁连玉镯子的姑娘,草丛里的水鸟,淡淡的栈道,烟柳,都带着一小团幸福的呼吸,走进张掖的水墨画里.还有啊,这浩浩荡荡苍茫的芦苇啊,念着佛经的荷啊,被我还给诗经的清幽了.

西夏的大佛寺

我是踮着脚进了甘州大佛寺的.

大佛枕着佛音,睡在一方宁静里.要轻轻走动,不要把尘世的喧闹带进来.如果可能,我愿意捡起我留下的脚印儿,不留一点痕迹.

青砖的墙.木头的门楼.都是旧旧地,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古朴.青砖和木头都来自西夏,颜色不再鲜亮.都褪色了,褪得一身沧桑的容颜.

我推了推佛殿一扇雕花的木头门,吱嘎嘎响一声.声音涩涩地,迟疑地,仿佛隔着时空传来的.这是来自西夏的声音啊,那么遥远,那么苍凉,那么幽深.

大佛寺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涅.一睡千年.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大佛涅后容颜安详,自在.一切皆空.空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我们凡尘中人,一辈子都不会明白.

佛说,要放下一切.可我真的放不下,什么都放不下,并且天天都找来一些东西背在身上,一样也舍不得丢下.这样的贪,怎么会理解佛的空呢.

睡佛在至高的境界.我们芸芸众生,都活在尘埃里.我恨,我爱,我感恩.我在尘世,如一粒灰尘.佛在万物高处,极乐净土,大音声稀,洞悉一切尘缘.

睡佛方面,阔耳,慈眉善目,是汉人的面相.塑造佛像一定是有参照原型的,也有人说大佛的原型是唐王李世民.不过谁知道呢,只有当初修建寺院的住持――西夏国师嵬咩他才知道.

大佛寺是西夏皇家的寺院,你完全可以想象当初的规模了.据说国师嵬咩在此地掘出翠瓦覆盖的一尊睡佛像,禀报国王,获准修建皇家寺院的.古河西佛教兴盛,是佛教东传必经之地.修建一座寺庙,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事.

因为寺大,佛大,当地百姓就称为大佛寺.

睡佛真的很大啊,长三十多米,身躯修长,丰满,优美.如果佛像站起来,比佛殿后面的甘州名塔――土塔,都要高出几米来.

走进佛殿,一种肃穆和虔诚从心底油然而生.佛殿幽暗,地面的青砖衰老,墙壁发黄,都是古古地坚韧.大佛伸出一根手指头,大过我们几个人.拜伏在大佛脚下,人是渺小卑微的.就算是多么妄自强大的人,在佛脚下都会不由自主收敛起来.大佛慈悲为怀,却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

站立在大佛面侧的一尊菩萨,是佛祖的舅母.站立在脚侧的另一尊菩萨,是舅舅.佛祖涅后,两尊菩萨一直守护着佛祖.这两尊佛像身体微微前倾,与地面垂直线前倾十五度.为什么要前倾呢?菩萨和凡尘中人一样,也要表示对佛祖的敬仰.

德行高尚的人,都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内心.菩萨对面佛祖也是敬仰而虔诚的.

两尊菩萨双手合十,低眉,肃穆,谦卑,恭敬,守着佛祖的千年长眠.

卧佛眼睑微合,留一条线,目光恬静,安详.在佛殿内顺时针转一圈,转到大佛脚侧的时候看过去,大佛的双目已经闭上了,面容淡然,自在,恬静.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差异呢?这是表现了释迦牟尼佛涅的过程,没有痛苦,没有贪嗔,只是很自然地,熟睡了.肉体解脱了,佛祖进入最高境界,走向高级生命的涅过程.

西夏的能工巧匠们心中有佛,眼里有佛,才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出佛祖涅前的那一刻.

陈列柜里,有一面铜镜子,还有一只罐.罐的造型很独特,细长的瓶颈,罐体线条流畅,像葫芦,像人体的胃.是的,这个西夏的罐曾经就“装藏”在大佛胃的部位.而铜镜呢,就装在大佛心的位置.佛家说心是明镜台,所以要装一面镜子啊.

那一刻,我想起西夏的工匠,那些手艺高超而心存温暖的人们.他们一定伏在西夏的羊皮上,双手合十,默诵经文.他们的内心,藏着甘州土黄的忧伤吗?

佛也有心,也有胃.佛腹部的位置“装藏”了五谷粮食,金银,经书.“装藏”的仪式神秘特殊,有活佛、高僧 及僧众之加持圣物以及五谷、金银珠宝经书等物,象征着五蕴清净、福德圆满的美好愿望.


从西夏到现在,漫漫近千年的岁月,时光漫长得像一条河流,让人想一遍都累.可是,大佛却安然地睡了千年,保存完好,真是令人惊叹.

据说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在大佛腹部打了个洞,想用炸掉大佛.可是,他们发现了大佛腹里“装藏”的金银宝物,于是拿着这些宝贝一哄而散了,没有破坏大佛.

大佛轻轻一笑.破财消灾.不要惊扰我的长梦.现在还能看到一道修补后的痕迹,浅浅地,蜿蜒着的伤痕.佛都有伤痕,何况人呢.

睡佛是木头的骨骼,泥土的肌肤,彩绘的皮肤.佛像下有通气孔,小小的方形空,圆形空,保持了佛像内部的干燥.西夏人真是太能了,设计得多么科学合理.

风西域来(二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芦苇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座寺院从西夏的时光里赶来了,千年不变.一尊卧佛,安静熟睡千年.一种信仰,也沿着岁月长河跟着走来.虔诚的人,内心端坐着佛.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中国艺术讲究对称美,所以两侧各九尊.罗汉塑像在漫长岁月里受到了破坏,有几尊少了眼珠,少了手臂.为什么要破坏掉罗汉的眼珠呢?因为眼珠是琉璃眼珠,很精美,也很神似.琉璃眼珠有一种奇特的效果,就是你无论在大殿的哪个方向,罗汉的眼睛都在看你,无处躲藏.你走哪儿,罗汉的眼神就跟到哪儿.

罗汉的造型都是有一种大气势的,张扬,震慑邪恶,直逼人的灵魂.内心邪气的人,做过坏事的人,心术不正的人,怕这样的目光,太怕了,怕被罗汉看穿心思.因为惧怕,因为心虚,就破坏掉了罗汉的眼珠.

不过呢,佛的目光无处不在,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双苍天的眼睛.内心阴暗的人,怎么会逃过佛祖的目光呢?又能躲到哪儿去呢?堂堂正正的做人,善良的做人,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呢?

断了的手臂也是无法复原的,没有资料让人们知道手臂原来的姿态,所以,以残缺面对世人,不做修复.生活中不完美的事物太多了,之所以残缺,是因为受伤.

大殿东南角的屋梁上,盘旋着一条金龙,脚爪粗大,气势威严,目光霸气.金龙下方端坐的是十八罗汉里的降龙罗汉.

天底下寺庙里的降龙罗汉,都是骑在龙上的.降龙罗汉的职业就是降服巨龙的.但是啊,大佛寺是个例外.大佛寺的降龙罗汉不能降龙,只能随便摆个姿势好了.

为什么呢?你想啊,大佛寺是西夏的皇家寺院,皇帝老儿的精神家园.龙代表什么?可不就是帝王嘛.所以,西夏王就说了,降龙罗汉到一边歇着去吧.我是真龙天子,你降服了我,我怎么当帝王呢,真是的.

我原以为只有中原汉人崇拜龙图腾,原来边塞之地的西夏人也一样.所以,大佛寺的降龙罗汉没什么事可做了,只能发发呆,想想心事.没事做也就罢了,可怜的是他的手臂还被破坏掉了,真是郁闷.

十八罗汉的面容特征是典型的西域人,高额,深眼窝,浓眉,大眼.绝对没有汉人的影子.表情都凶巴巴的,动作各异,但都是很有震慑气场的.罗汉们穿的衣衫相似,对襟,掩在一起.衣纹自然生动,我相信那是来自汉朝的服饰.

说起衣服,凉州天梯山石窟里有两尊菩萨,衣饰是穿越时空的.这是北凉的菩萨,一尊穿着标准的西服,衣领外翻,样子很时尚,跟我们今天的西服一模一样.另一尊穿着紧身衣,紧身裤,潮得要命.可见西服不一定是西方的,我们凉州的先民早就这样穿着了.只是好东西都被西方人偷走了,变成他们的了,想想都生气.

大佛背靠一面墙.墙后面是巨大的彩色壁画唐僧取经.告诉你,这可比吴承恩写《西游记》早四百多年呢.

这幅壁画精美自然是不用说了.真正有意思的是,壁画告诉我们,猪八戒在河西地面的民间故事里是很勤劳踏实的,不是《西游记》里那个又馋又懒的胖家伙.

详细地描述一下几个场景,不说一下会发疯的.我觉得太有意思了,简直让我乐不可支.尤其是猴哥,描绘得入木三分啊.

壁画中间部分看不清楚模糊了,两边的很清晰.

第一幅:师傅坐在树下,双手合十,打坐诵经,神态安静.猴哥手搭凉棚蹲在石头上,四下里张望,心不在焉.沙师弟牵马吃草,神态悠闲.只有可怜的八戒在干活.干什么活呢?三块石头支起来的灶上烧饭.火焰冒出锅底,八戒一手添柴一手持勺,忙死了.

第二幅:猴哥干了坏事跪在一块石头上,双手作揖求饶,可怜巴巴的.师傅骑在白马上,脸朝前.一只手朝后摆,不愿意回头,决绝而去.沙师弟牵马,身子朝前大步流星,想尽快走开,也不回头.只有八戒,挑着两垛行李,偏过头同情地看着猴哥.可怜的八戒挑担子不说,还得提溜着钉耙.

第三幅:好像是大战红孩儿.我们都知道,每当有一场恶战,必定是猴哥冲在最前面的,八戒多半躲在石头后面.但是,这幅壁画却恰恰相反.八戒挥舞着钉耙冲在一条山路上,猴哥躲在远处观望,抓耳挠腮.沙师弟护着师傅躲得更远,师傅衣袖掩面,惊恐之极.

还有一幅是取经回来时,师傅马上得意,春风满面.沙师弟空手牵马,狡诈耍滑.猴哥蹦蹦跳跳,浮皮潦草.八戒搂着钉耙,挑着两大垛子经书和行李,慌慌地跟在白马后面.干活的只有八戒啊.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想笑,一股笑意在脸上乱窜.但我不敢笑出来,佛殿是肃穆的,岂容我随便大笑.我把笑摁下去,腹内笑得扑通扑通.

甘州的民间传说里,八戒是勤快勇敢的.甘州人说,吴承恩没有来过甘州,没有见过大佛寺的壁画.所以猪八戒没有机会翻身了.也许是吴承恩老先生根本就不喜欢八戒,故意把他写成那样.我若不喜欢某一个人,我写小说一定要将这个人写成个丑八怪.再懦弱的人都有勇敢的时候.

甘州人说,大佛寺为什么有唐僧取经的壁画呢?因为猪八戒的高老庄就在甘州,八戒是甘州人的招女婿,所以要把八戒跟随师父取经的事情描绘到壁画上去.在甘州人看来,八戒很勤劳的,是个老实巴交的好女婿,不是又懒又馋不干活的那种逛鬼.

出了大佛殿,阳光立刻倾泻下来,很热烈,晒在皮肤上有点疼.沿着西夏的青砖墙往殿后面走.摸一摸那些青砖,也是温热的.大殿上的风铃叮咚叮咚响着,声音脆亮清澈.

墙角有一棵红星杨.红星杨据说是西路红军牺牲时的一个约定:我们的信仰是挡不住的,苍天在上,白杨树见证着我们不变的革命信念.第二年,被鲜血浸染过的白杨树枝里,都藏着一棵红红的五角星.后来,甘州地面的好多白杨树枝里,都藏着红星.

这样的故事让人心酸,泪流满面.同行的王老师帮我折断一枝,果然是一棵红星.我的内心,一股清冽的泪水涌动.佛无语,树无语,唯有泪成行.

佛度众生,大觉悟,大智慧.红军拯救百姓,大爱无疆.我们凡尘之人为什么总是执迷不悟,是因为放不下内心的温暖与爱.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阁.

镇寺之宝是明朝永乐帝朱棣颁赐给大佛寺的佛国天书《北藏》.

陈列柜里有一部经书是用金泥抄写的,字体端庄清逸,太漂亮了.另一部是银泥抄写的,不过每当出现“佛”时,都用金泥代替,可见这是一个佛教信徒抄写的.内心的虔诚,落在笔端,佛是知道的.

藏经阁历经战乱而完整保存下来,也是奇迹呢.据说当年寺僧为了躲避河西战乱的破坏,采用夹壁藏经书的方法.在整整十二橱经书柜子前砌了一面墙.

后来,僧人散去了,有个叫本觉的尼姑独自守护着藏经阁.本觉一直坚守着这个秘密,没有吐露一个字.青灯孤影,惨淡活命,一直不肯放弃自己悲壮的使命.

大约七十年代中期吧,一场大火吞噬了本觉和她的屋子.救火的大水冲塌了这面泥土的墙,这才意外发现了这十二橱经书.

佛说一切都是有机缘的.时机到了,宝贵的经书重见天日.圆寂而去的本觉,一定是化为一阵清风,吹动那一页页珍贵的经书.她的泪,她的信念,都在风里.

还有擦擦佛.我是第一次看见.很小的,很玲珑的佛像,手掌大小.我说的是我的手掌大小,不是壮汉们那蒲扇大的手掌.颜色淡红的,是佛教信徒把自己的血滴在泥土里塑造的佛像.颜色土黄中略略带白的,是高僧的骨灰掺了泥土塑造的.

这样的擦擦佛,是信徒们随身携带,随时可以供奉起来膜拜,给人带来吉祥和平安的.河西地面自古佛教鼎盛,一尊佛,一颗心,就是生活的全部了.

还看到一幅十八罗汉的画.是古甘州一个很出名的民间画师画的.降龙罗汉骑在龙上,双手抓住龙角,气势威猛.民间没有忌讳,不避龙,所以降龙罗汉有活儿可干了.

有一个罗汉从额头撕下一张面皮,四只眼睛看人,这是表达了人性中善恶的两面性.

另一个罗汉剖开胸膛,胸腔里端坐着一尊佛.这是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心中有佛就是佛.

走出藏经阁,阳光依旧朗朗.微风吹一吹,停一停,又吹一吹.檐角的风铃苍啷啷地响,声音空旷,辽远.这风也是从西夏吹来的,它累了,吹一下,歇一下.我喜欢的是抄写经书的那些字体,太漂亮了.也许是我写得字很难看了,看见一笔好字就要艳羡不已吧.

曾经有一段日子是发誓要练字的.研墨时雄心万丈,可是写两个字就开始打瞌睡,写满一张纸几乎要睡着了.可是,看见经文中的漂亮字体,口水都流下来了.人生要是写好一笔漂亮的字,多么诗意啊.

西夏的时光里,泊一轮明月.门轴吱呀一响,众僧齐声诵出梵文.

佛睡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

这是大佛寺大门的一副对联.我笨拙,想了很久,不解其意.

碧空朗日.

大佛寺里,香火盛开在经文的时光里.朱漆的大门敞开着,一院子人间清凉的树荫.那棵红军杨,摘去一两只麻雀,拂一拂满地光影.十八罗汉在殿里默诵经文,头一句还在西夏那个刮着大风的黄昏,结尾一句却回到了这个清净的夏日中午.梵音一路从西夏赶来,一定有斑驳的锈迹了.佛擦亮了梵音,南无喝怛那哆夜耶等等

作者简介:

刘梅花,又名刘玫华.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武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_孙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