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的“文化”

点赞:4493 浏览:173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沟通的目标是实现参与沟通主体间信息的平衡,也就是说,要达到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所拥有的信息量和对信息理解的一致.

说话明白是种境界

工作中的沟通不是私下里的闲聊,不可以漫无目的扯到东扯到西,它需要将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对方.因此,信息的清晰、简明、易懂是有效传递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清晰简明,就需要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出核心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传递给对方.否则,就有可能使对方感觉云山雾罩,无法抓住谈话的核心内涵.

易懂就是要用对方能够明白的语言来表达信息的内容.对方是专业人士,你在沟通中就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如果对方不是专业人士,你就应尽力避免专业词汇,用对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进行沟通.爱因斯坦在向一位普通的大学生解释什么是相对论时,就幽默地说:朋友,当你夏天坐在一个火炉旁,你会觉得一分钟是一小时,而当你坐在一个美丽女郎身边时,一小时就像一分钟,难道不是这样么.我们要向别人解释的信息通常不应该有“相对论”这么复杂、高深.爱因斯坦能够做到浅显易懂,我们同样应该能够做到.

沟通的目的是信息的传递或者通过信息的共享来形成共识、增进感情.这就要求沟通的双方应相互确认对方对信息的把握程度,以免单方的想当然,造成信息理解的偏差.所以完整的沟通应包括信息共享和信息确认两个循环.

要做到信息共享,首先需要双方的相互认同,认同对方的个人价值,认同对方信息的价值,这是做到信息接纳与共享的前提.而许多人误将沟通当作辩论,更多的是批驳对方,造成双方的防卫态势,结果是信息难以共享,共识难以达成.

确认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沟通环节.信息传递完之后,信息的发布者要通过询问来确认对方是否真正把握了自己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应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告诉对方自己对信息已经理解;通过发问来增加自己对信息难点的理解;通过复述核心要点来验证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传递者的意思.这一确认过程是确保信息沟通有效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沟通过程中,人们行为模式的选择往往很难抛开自己的文化背景,经常所犯的错误是由自己的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取向来理解对方,这就形成了不能把“话”说明白的现象.因此,要想取得沟通的良好效果,人们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文化;其次,要避免容易产生误解的沟通行为;最后,要适应对方的文化,就像到一些单位工作就要学会喝酒一样,才会沟通得更顺畅.在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是我们必须予以关注的.

国家与教派,各有一种文化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包括信仰、生活习惯、禁忌等,因此,我们在沟通中就需要了解对方的宗教,理解对方的行为,以免在沟通中产生障碍,甚至造成误会.我的一位朋友就发生了类似的误会.这位朋友当时在北京市属的职能部门工作.他所在局的一位副局长对他的各方面都十分关照.为了表示感谢,他想送给局长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最好是这件礼物既有精神价值,又有物质价值.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送给局长一尊佛像.礼物送去后,局长说,自己不太爱好这个.搞得这位姓王的朋友心里很郁闷.后来,他突然醒悟了,明白局长为什么不喜欢了.局长不信佛.他把这个问题忽略了.这就是忽视宗教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不同年龄段的人,由于所经历的历史实践不同,其对问题的语言表述也往往不同,通常会用自己那个时代大家都认可的习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经历过洗礼的55岁以上的老同志写文章,经常使用“高歌猛进”、“形势一片大好”等时期的特有词语,而50岁以下的同志却很少用这些词汇.即使明星或新闻人物在用语上也很难避免.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在一次竞争性娱乐节目中,就激动地将拳头举起来,高呼:我们也要放一个大大的卫星.和我一起看电视的小侄女就问我:什么叫放一个大大的卫星?搞得我解释了半天.

另外,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从自己年龄阶段的优势来看待问题,这一点在沟通中同样需要予以关注.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我到一位近60岁的老同志家拜访,看到电视上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像小伙子似的精神抖擞,而韩国总统金大中老得走路都拖着腿.我说:韩国的领导人年龄都这么大了,和布什、普京这些年轻人能一样吗?老同志接着说道:当然不一样了!年龄大的领导人吃过的盐都比年轻的吃过的饭多呀.我当时惊讶无语,深深感受到不同代人看待问题的巨大差异.

不同国度之间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体现在沟通领域的差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同一肢体语言所表现的内涵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同样是伸舌头,在西藏表示礼貌与敬重,在内地则表示尴尬,而美国则表示鄙视;同样是女性穿着暴露,在西方是美和性感,而在伊斯兰国家则是不能容忍的放荡.

二是文化不同,沟通过程中语境的作用强弱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沟通中的信息传递模式也大相径庭.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依据人们沟通方式的差异,将文化分为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强环境交流突出按预定程序传输的信息, 这样的信息储存在受信者身上和背景之中; 传达的信息中只包含极少量信息.弱环境交流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信息之中, 以弥补环境中失缺的信息(包括人体内和人体外的信息) ”.这里的“强环境”和“弱环境”实际上应翻译为“强语境”和“弱语境”.强语境文化下的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往往不单单依靠所使用的词语的语意本身来进行,更多地凭借沟通中的语境来进行,表达方式含蓄、委婉;而弱语境文化下的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则主要依靠所使用的词语的语意本身来进行,表达方式坦率、直接.

话里的“文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境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中国、韩国、日本属于典型的强语境文化,而德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属于典型的弱语境文化.强语境文化下的沟通更为注重语境的铺垫,在讲核心内容之前,会先铺垫与核心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期对方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核心观点;而弱语境文化下的沟通往往是直来直去,直奔主题.同时,强语境文化比较注重语言之外的主旨表达,即没有说出来的比说出来的可能更为重要,需要对方去体会和领悟;而弱语境文化则是将要传递的内涵,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再者,强语境文化下的沟通,时间限制较为弹性,事先约定了谈30分钟,谈得高兴可以扩展为两个小时;而弱语境文化则不同,事先约定谈30分钟就是30分钟,一般不做更改.另外,强语境文化下,人们的感情与工作的联系更为紧密,感情沟通到位,工作沟通就会更为顺畅;而弱语境文化下,个人感情与工作的联系相对较弱,私人感情是一回事,而工作关系则是另一回事,私下里的感情沟通对工作关系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同西方人进行工作沟通往往不需要宴请、出游等感情沟通活动.对于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的这些特征,需要我们在跨文化沟通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责任编辑:刘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