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内基督教音乐文化文献综述

点赞:22197 浏览:971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前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曾一度中断,几乎没有专业性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1年初,以中国艺术研究所外国音乐研究室和《中国音乐学》编辑部主办的以“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为主题的第五届音乐学读书研讨会为契机,萌发了我国音乐界对基督教音乐的研究.笔者统计自了1990-2000年这十年间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论文约17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基督教音乐展开了论述:基督教与西方音乐关系的若干专题、中世纪的基督教音乐、基督教信仰与西方音乐家、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等.

过去鉴于中国百年来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经历以及思潮的影响,往往将基督教视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势力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绝大多数涉及到基督教音乐文化方面内容的文章中,在西方音乐史研究上,在对待基督教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关系的问题上是予以回避和批判的.

音乐学院的李应华老师1991年在《中国音乐学》第3期发表了关于《对“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重新思考》一文,直接指出“多年以来,在西方音乐史研究和教学中,有一个显而易见又未曾触及的现象,就是对‘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的关系’的回避.这个被西方学者视为‘不成其问题的’问题等是观念问题”,指出“如果仅从无神论观点,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而弃绝这宗教,却对基督教这种西方人的精神现象不作深入研究,忽视它在人类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无疑是将一把理解西方文明历史的钥匙给扔掉了.纵观西方专业音乐史,基督教的影响随处可见.”[1]这论证了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高士杰1994在《中国音乐学》第3期发表了关于《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1998年在《中国音乐学》第3期又发表关于《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在其文章中指出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而仅仅是在对西方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正视基督教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音乐文化的认识.”[2]文章并从“形”和“神”两个方面考察了基督教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的作用和影响.另一篇文章则从基督教与西方音乐的生成和早期发展、基督教的普世精神与西方音乐的世界性、神旨感召下的西方音乐三个方面论述了基督教与西方音乐的关系.

在这同时,蔡良玉老师在1994年《交响》第1、2、4期上连载了《欧洲中世纪音乐》.欧洲中世纪音乐是基督教音乐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纠正了把欧洲中世纪音乐说成是愚昧和黑暗的片面观点,正视教会对中世纪音乐艺术所起的作用.

另外对基督教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也在悄然兴起,修海林老师1992年在《音乐艺术》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中世纪神学氛围中的音乐思想》.邢维凯老师1994年在《乐府新声》第2期上发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李晓冬老师1994年在《艺圃》第4期上发表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浅析》,这些文章成为了基督教音乐美学研究的导入.

杨民康老师1991年在《音乐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的基督教音乐文化》的文章.陶亚兵老师1992年在《音乐研究》第4期发表《唐代西方音乐流传中国史事考》,文章是针对唐代《大秦景教威蒙度赞》并非西洋音乐传入,而是东方音乐的传入说的讨论辩证,拉开了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序幕.

纵观以上的研究不难发现,发表这些文章的都是我国西方音乐史学界的著名学者.在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我国现代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的开创者,所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他们不仅在研究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拓了基督教音乐的学术研究,并在某种意义上为后来基督教音乐研究领域培养了后备力量,有些是直接师从他们.由他们引领和发起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西方音乐这方面的空白,而且在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起着领军人物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国内学术界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已逐渐成为西方音乐文化研究领域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研究成果似乎给人一种接连不断地涌现的感觉,不仅数量迅速增多,而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研究水平的快速提高,主要表现在研究论文的数量及其所涉及的内容的变化上.据初步的统计,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公开发表这方面研究的论文约138篇左右,与过去的十年比增长了八倍多一点.研究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和成熟,其中有一支专业的队伍,也有音乐院校年轻在校的学生,更有基督教的信徒和神职人员.学术界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学术意义的认识整体得到了提高,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在中国不断地拓宽着自己学术领域.主要循着以下两条线索展开的:一是关于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研究.二是关于基督教音乐文化本身诸领域的研究.体现出了我国研究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基本特色.笔者统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的.

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内基督教音乐文化文献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

以陈伟2003年发表在《音乐学院学报》第3期的《中国基督教圣诗发展概况》和王旋2006年发表在《黄钟》增刊上的《基督教赞美诗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以及卓新平发表在2008年《中国宗教》第7期上的《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为代表的关于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论文约10篇.他们的论述都是以历史时间为脉络,按已知史料考证,将赞美诗最早追溯到8世纪唐代景教盛行时期.作者们以景教赞美诗歌词作为中国最早的基督宗教赞美诗,其后对不同时期基督教的活动进行梳理考证.

三、基督教音乐中国本土化的研究

王鑫2006年的硕士论文《基督教(新教)圣诗音乐中国本色化探研》为代表的研究基督教音乐中国本土化的论文约9篇.文章指出:“自20世纪初始,基督教圣诗音乐中国本色化问题一直是教会关注的焦点,基督教从一个“洋教”落地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终于形成了中国本色化的教会,圣诗音乐本色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3]论文分三章阐述了中国基督教圣诗音乐的生成、表现特征及其人文阐释.随着关于基督教音乐在中国传播史研究的全面展开,一些带有区域特点的关于基督教传播史的研究课题纷纷出台.这些研究及其成果的出现,凸现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整个学术界关于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史的研究.2005年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生冯锦涛以题为《从国际礼拜堂看基督教音乐在上海》作为硕士毕业论文.文章指出19世纪40年代,基督教音乐伴随着上海的开埠而传入中国,在上海都市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它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论文选择上海在基督教音乐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教堂国际礼拜堂作为考察重点,试图通过研究此教堂三个不同特点的唱诗班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近年来的圣乐现状来看基督教音乐在整个上海的发展状况.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王秀缎毕业论文:《福州基督教会音乐与诗歌研究――以基督徒聚会处诗歌为个案》从音乐社会学基点出发,以福州基督教会音乐与诗歌为研究个案.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周晶写了题为《兰州市基督教青年教会唱诗活动初步调查与研究》,笔者以兰州市基督教青年教会唱诗活动调查为线索和案例,通过详细调查青年教会唱诗活动的过程,对中国城市青年基督教会的诗歌敬拜仪进行研究.2008年《河北曲周基督教音乐个案调查》[4]文章以对曲周县基督教堂仪式与音乐,曲周县基督教堂献堂礼拜仪式实录,曲周县基督教堂音乐现象考察,曲周地区的灵歌和福音民谣等调查为例,探讨西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农村本土化的现象.

以上的论文都是选某一个地方的基督教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来展开对基督教音乐的本土化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很有说服力.王鑫在他的基督教论文研究综述中写道:“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幅员广阔,各地方言众多,成百上千的地方音乐对基督教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反之基督教音乐文化也影响着各地方的音乐文化.这种相互影响产生了多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对这些新的音乐文化现象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一开始进入这项研究,就有那么多的年轻学者加入了进来,给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带来新的生命,他们是基督教音乐研究未来的主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让学术界来认可基督教音乐本土化研究的意义,从而成为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术课题.

四、基督教音乐与西方音乐

之间关系的若干专题的研究

在基督教音乐研究中,关于基督教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关系的话题是一个热点.类似《基督教音乐及对西方音乐的影响》[5]题目的论文约有16篇.《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6]一文从基督教的音乐经典、音乐理论、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作四个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从而能更好地解读中世纪音乐美学研究应该是基督教音乐研究的一重要话题,可它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硕果累累.在这十年中约有5篇文章.在《中世纪美学理论与其音乐成就》[9]文章指出,基督教美学成熟于柏拉图影响下的奥古斯丁.传承了古代传统的哲学思想,并加以利用,为宗教信仰怎么写作.不仅对中世纪的音乐文化发生作用,而且对整个西方未来音乐文化的生成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对西方音乐的美学价值刍议》[10]笔者从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音乐美学传统的融合与传承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主题和题材的启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审美意象的奠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体裁建构的发生学价值这四个方面阐释了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音乐的发生、发展和繁荣.

五、对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的研究

在西方国家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是基督徒,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始终贯穿着其宗教文化信仰,要对他们创作的音乐有深刻的理解,那必需对影响他们创作的基督教音乐文化有所了解.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有对梅西安、莫扎特、李斯特、亨德尔等的研究.对国内的有杨荫柳、青主等.据笔者初步的统计,这方面的论文约有11篇,还有3篇是对《赞美诗》的研究.如《透过梅西安虔诚的目光――钢琴套曲<对圣婴耶稣的十二凝视>》[11],全文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梅西安的宗教题裁的作品《对圣婴耶稣的十二凝视》.《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在中国的接受初探》[12]“《弥赛亚》是西方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清唱剧,从其诞生至今200多年间在西方常演不衰.自上世纪初以来,我国上演了这部作品全部或局部唱段的频率也逐渐增多,但这一作品在我国的演出并不为世人关注.作者特从历史的视角,尝试描述和分析这部作品在我国的演出及接受历程.为此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传播的研究提供了个案参考.”基督教文化在很多程度上是西方音乐创作的动力,它无不渗透在音乐作品的题材和体裁上.在音乐文化的价值观念、心理意向上都和基督教精神有着内在的联系.

六、关于我国基督教音乐

活动的报道和评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基督教的音乐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前所未有地出现了许多有关基督教音乐活动的报道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如2004年《天风》第12期的《关注艾滋、共享生命――记2004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慈善音乐会》,2004年《天风》第8期《用歌声颂赞我们的天父――上海市基督教举办史奇牧师圣歌作品献唱会》,2008年《天风》第1期《圣诞和谐繁荣――贵阳市基督教2007年圣诞音乐晚会侧记》.2007年的《金陵神学志》第2、3期连载了一篇《2006年辽宁省基督教音乐调查报告》,[13]笔者通过对辽宁省10个城市,16个市区级教会重点人物的采访,及1000余份问卷调查的分析.在唱诗班的人员的基本结构、音乐素养、内部管理、“教拜赞美”活动的表现形式、圣诗的选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这些文章从表面看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但它确实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着第一手资料和依据.

以上所列各种研究成果均为迄今为止笔者认为是能够反映近20年来国内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况.在该学术研究领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地提高.有的研究虽然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但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基督教音乐的研究.但毕竟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对基督教音乐文化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对于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的这方面研究的,应该说还要更深入地进行,学者不能从单纯的叙述入手,还要着眼于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与中国社会、中国音乐文化产生的相互联系.中国地广民族多,不同地方音乐对基督教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相互的碰撞和融合产生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对于这些新的音乐文化现象是需要我们去进行调查、整理和研究的,并以此来考察基督教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关于传教士对中国音乐和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的作用,虽然杨民康教授已有所研究,但为数不多.还有令人遗憾的是,在对基督教音乐研究的初阶段,只有个别人对宗教音乐作品加以关注,在西方,许多音乐家大多为基督教徒,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始终贯穿着其宗教信仰文化,有的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为宗教题材的作品,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就可能是片面的.随着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宗教题材的音乐作品也在增加,对此进行研究又是基督教音乐文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们研究不但要从史料里得到考证,还要挖掘史料背后的东西.在注重纵向历史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学术之间的横向联系,研究视角要趋于多样化.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展开对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对一般的基督教人物及基督教在某一地区的传播研究,还要更深入、更理性、更细致;其次,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是一不可忽视的部分,这就使得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基督教音乐的研究自觉地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应华.对“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重新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1,(3):90-91.

[2]高士杰.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4,(3).

高士杰.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J].中国音乐学,1998,(3).

[3]王鑫.基督教(新教)圣诗音乐中国本色化探研[D].南京艺术学院,2006.

[4]孙晨荟.河北曲周基督教音乐个案调查[J].中国音乐学,2008,(8).

[5]王鑫.1994-2004中国大陆基督教音乐理论研究综述[J].艺术百家,2006,(3).

[6]甘霖.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J].音乐探索,2004,(2).

[7]王红梅.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方音乐[J].艺术研究,2009,(2).

[8]陈俊生.中世纪西方宗教音乐的承前启后意义[J].音乐创作,2008,(4).

[9]司杨.中世纪美学理论与其音乐成就[J].交响,2003,(1).

[10]陈俊生.基督教文化对西方音乐的美学价值刍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11]梁晴.透过梅西安虔诚的目光―钢琴套曲《对圣婴耶稣的十二凝视》[J].音乐爱好者,2005,(5).

[12]黄丽.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在中国的接受初探[J].音乐研究,2005,(5).

[13]葛大威.2006年辽宁省基督教音乐调查报告[Z].金陵神学志,2007,(2-3).

(作者单位:诸炜,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