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策略

点赞:13532 浏览:572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培育学生乐学、会学,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追求,更是每一位参与教改的老师钻研的课题.作者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归纳为:让学生读教材、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议疑难、让学生讲解法、让学生说收获,供同行参考.

关 键 词 :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

中科院卢仲衡教授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道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职能,既可提高学生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品质,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阅读教材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依存阅读能力,即阅读能力影响着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教材中一些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定义、法则、性质、公理、定理,还有公式的推导过程,计算法则的总结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领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到:找出关键字句,准确地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学会运用,熟悉公式的推导方法等;对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阅读,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这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成功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对教材中比较难的,如复杂的几何证明等,可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理解会更加深刻,认识会进一步提高,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举出非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并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让学生阅读“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后,要求学生说出条件和结论,并与“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相比较,加强了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对同学说不,对老师说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对一些新奇的想法,教师不可一概扼杀,要科学引导,决不能让学生创新的火苗熄灭,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张扬个性的舞台.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学生在阅读后,提出:只知道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出的三角形能和已知三角形全等吗?知道两个条件有几种可能情况?如果知道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动了脑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忙个不停,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去.


三、培养学生析疑解难

1.独立思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析疑、解难,让他们推导过程、总结方法,这样,必然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一课时,因为学生有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知识和一般辅助线添加方法的经验等,我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就能掌握新课的知识.于是在导入新课后告诉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动手操作,一定能掌握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理解其证明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这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来突破难点、疑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

知识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了“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其中,“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跳”强调的是学生的努力,“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如《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一课的教学,“等腰梯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塞给学生的.学生通过“跳一跳摘桃子”,自然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2.分组讨论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阅读后提出的疑点、难点有效地形成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商讨,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有助于师生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通过集体的力量,疑点、难点得到了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在教学初三数学上册“中位线”一课时,其中的例题1只给出了一种证明方法,画了一种辅助线.我就问:此题还有没有新的证明方法,你想好了吗?要不要作辅助线,如果要作,如何作?一时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画线,大有议不清楚,决不放手之势.

四、培养学生讲出解法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引导激发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沉浸于学习的兴奋中.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如我在教学中,对于几何题,步骤不复杂的,就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说出解题步骤;对于较为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我就让学生先到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再讲一下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讲得好的,自然会受到同学的鼓掌表扬;讲得不好的,同学也热情地给予帮助.往往在一个学生讲完后,还会有其他同学举手说出这样或那样新的方法.实践证明: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听得更认真,记得更牢固.

高效课堂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五、培养学生说出收获

新课内容学习之后,要进行课堂小结,过去课堂小结一般都是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如初三下册《统计的简单应用》一课,在课堂小结中,可以提问:你能用我们刚学到的统计知识分析我们班的学习情况吗?学生能举出例子,但具体的分析可能不十分完整,这时教师可以给予引导或是补充.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学生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况且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也将运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在课堂小结中这样引导,必然能激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