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区域城市史综述

点赞:22576 浏览:1050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城市作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网络上的结点,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异军突起,运河区域城市史的研究也迈开了新步伐,不少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从宏观上对城市发展史的论述,从微观上对运河和单体城市关系的研究,到从单因素对城市史的研究,逐步揭开了运河城市发展的面纱.

【关 键 词 】运河;城市史;研究综述

城市作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网络上的结点,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异军突起,运河区域城市史的研究也迈开了新步伐,不少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从宏观上对城市发展史的论述,从微观上对运河和单体城市关系的研究,到从单因素对城市史的研究,逐步揭开了运河城市发展的面纱.

一、运河区域城市史研究现状概述

据《运河文献数据库》统计,目前已出版的研究运河区域城市史的著作有3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按照研究的方向和主题,大体上分为水系、环境、建筑、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的研究等等.按照研究范围划分,主要有宏观全体城市研究、单体城市研究和城市单因素研究.研究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扬州、杭州等,皆为运河岸边比较重要的城市.笔者认为,还有一些成果从单因素方面对城市史的研究,有重叠或交叉现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运河区域各个城市的研究均有涉猎.

二、运河区域城市史研究分类

(一)宏观上对运河区域群体城市的研究.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是一部比较早的研究城市史的著作,本书写了城市的位置、环境、人口、经济、文化五个部分,对京杭运河岸边的城市与运河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考察的主要城市有通州、天津、临清、德州、济宁、淮安、扬州、苏州.作者认为,没有运河沿岸的城市,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和发展就没有了动力;反之,没有南北大运河的畅通,运河沿岸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1].郭蕴静、涂宗涛等编著的《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对天津城市史作了比较翔实的论述.全书分上下两编,以明清时期为主线,尤以明清经济为重点,采取纵横结合的写法,探讨了天津平原的形成直到明清时代天津城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和农业、渔业、盐业、商业及手工业等各经济部类的发展及其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2].王守中《山东运河城市兴衰鉴》一文认为明清时期,由于运河的畅通及生产力的发展,山东运河城市临清、济宁、东昌、德州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飞速发展.清末河道阻塞,这些城市则黯然失色,经济文化发展迟缓,成为闭塞落后地区.王瑞成《运河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一文从运河漕运体系在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入手,探讨了都城和行政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中国南北城市系统的整合和运河城市类型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得出了运河漕运体系是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重要基础,并使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和规律[3].此外,宏观上对城市与运河关系的论述还有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4]、韩晓《论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与功能变迁》等.

(二)对运河与单体城市关系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有共同的研究路线,即对运河区域特别是沿岸城市的兴衰与运河关系的论述,学术论文几乎囊括了运河沿岸的所有城市.王晓静《运河与苏州城市的发展》论述了发达的水上交通,使得苏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相对其他地方更发达的商业能力,在隋朝京杭大运河贯通以后,其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与地方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5].此类学术论文还有,陈代光《运河的兴废与开封的盛衰》[6],傅崇兰《通州与运河》[7]等.


(三)以运河为背景对城市单因素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单因素研究主要是指城市因运河的开凿和漕运而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变化.

1、从经济方面论述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古运河对古代沿岸城市的经济兴衰的影响显而易见,且学术论文较多.吕景琳《大运河的畅流与明代东昌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由于运河的畅通,明代东昌(今聊城)一带社会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清晚期以后鲁西北地区迟滞闭塞的情况大不相同[8].此类学术论文还有,魏梦太《试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城市经济》、邢淑芳《古运河与临清经济》、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等.

2、从文化角度论述运河城市的变化.运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运河文明史就是运河城市发展史.刘士林《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论述到,大运河与沿岸城市是一体同胞、唇齿相依的,对于运河城市它们或是由于运河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城市化进程”,从默默闻的农村或普通市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城市;或是借助大运河的综合功能超越了城市已有的规模与局限,使城市在空间、人口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大运河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内部的循环与交流,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使中国社会因为更广泛的交流而成为一个内在联系更加密切的有机体.[9]

3、从社会方面对运河城市的研究.这类研究包括城市风俗、信仰、宗教、人口等方面论述城市的变化.如袁澍李兴华《济宁伊斯兰教研究》、《济宁东大寺记》,沙彦振、马洪彬《济宁回族与清真寺》,丁慧倩《坚守与融通:运河沿线的明清华北城镇回族聚居区——以沧州城回族聚居区为个案》,高艳林《明代天津人口与城市性质的变化》等.

4、从建筑风格上研究运河城市.如沈旸《大运河兴衰与清代淮安的会馆建设》、《明清时期天津的会馆与天津城》、《明清聊城的会馆与聊城》,以明清时期城市的会馆为研究对象,探讨会馆的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加深对明清时期运河城市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5、从城市变迁方面研究运河对城市的影响.如刘捷《明清清江浦的变迁与大运河》,通过论述明清时期清江浦兴起、发展与大运河的关系,阐述运河对于清江浦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明清清江浦的城市建设现象以及它作为地区性集散中心城市的特点.此类的学术论文还有,殷黎明《运河与临清的变迁》、崔新明《枣庄段运河的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定位》、范今朝《运河(杭州段)功能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作用》等.

三、几点缺憾

(一)对运河区域城市史的研究区域分布不均衡.从研究的运河区域的城市看,研究北京市学术论文11篇;研究天津市的著作有2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临清的论文有50余篇,研究聊城的论文有30篇,而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论述的沿岸城市未提及聊城.因此,对单体城市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

(二)对城市史的研究尚不完善.宏观上研究运河区域城市史的著作仅3部,在城市史研究热度膨胀时期,该区域的研究为数不多.有的集中于经济、有的侧重于文化,有的重点写水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非是真正的城市史,只是作为研究城市发展的一个角度而已.

(三)有些研究并没有深入,缺少微观层面的支撑.多数学术论文集中于运河与城市关系的研究,有的是群体城市研究,有的是单体城市研究,但是多数在宏观的层面上泛泛而谈,缺少微观的深层次论述和挖掘.运河区域城市史研究空间广阔,应该对该区域城市史的研究,特别是单体城市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1.

[2]郭蕴静,涂宗涛.天津古代城市发展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9.

[3]王瑞成.运河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

[4]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历史趋势及特点.东岳论丛,2008(3).

[5]王晓静.运河与苏州城市的发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1).

[6]陈代光.运河的兴废与开封的盛衰.中州学刊,1983(6).

运河区域城市史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运河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7]傅崇兰.通州与运河.北京文史,2001(2).

[8]于德普.山东运河文化文集,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

[9]刘士林.大运河城市文化模式初探.南通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