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卷

点赞:5824 浏览:205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西湖凭什么征服世界?

①白堤、苏堤、断桥等西湖的景观无疑是文化的,这个文化无疑是中国的.作为一个文化湖,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无疑是中国文化又一次成功地“走出去”.

②在此之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有一次带着一个外国专家考察西湖.看着湖水,望着远山,陈同滨沉浸其中,不由向老外感慨.然而无论她怎么解释,对方就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③因此,□□西湖的人文内涵是国人必修课,□□要让外国人了解还需要花一番力气.比如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现在西湖上的这座桥既没有断裂,也没有积雪,理解上就有困难.还有白堤、苏堤,在一般的老外看来,那就是一条很宽敞的马路,如何让他们将之与白居易、苏轼联系起来,也需要动脑筋.

④在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中国是神秘的,是不可理喻的,是他们的“化外之地”.能成为世界遗产,西湖凭的是什么?走国际化路线.这里的国际化不是西化,而是现代化;不是迎合,而是包容.

⑤在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具体到西湖,杭州市拆掉有碍观瞻的建筑,修复人文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等更重要的是,让西湖对所有人开放,不设障碍.这么一来,西湖就是可亲可爱的,是触手可及的.

⑥因为开放,西湖兼融雅俗,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既有岳飞的庙,对于民族节义以褒扬,也有苏小小墓,给世俗人物以安慰.在民间流传广泛的白蛇传,也是在西湖产生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把这几个方面这么好地糅合在一起.对于一个现代化的西湖来说,这种包容的胸怀来自古人的智慧,更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自信.

⑦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这个宇宙是圆融一体的,人在其中,必须要顺和而动,破坏与山水的互动,那就是不和谐.历代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给西湖添加景观、故事,但他们似乎商量好了,每一次添加都那么得体,没有任何滞涩,千年而下,西湖变成了中国天人合一理念的绝佳载体.

⑧如何更有效地传播这种理念,如何让世界读懂西湖,这些年我们做了大量阐释工作,的、民间的,颇有成效.

⑨事实上,最晚从马可·波罗开始,西方人就已经开始不断关注这片湖水了.这方面的记载,史不绝书.今天,我们的西湖能够让他们懂,能够让世界懂,不是他们更努力了,而是我们更自信了.因此,西湖在今天成为世界遗产,不用雀跃,因为她早就是这样了.我们应该为之雀跃的,是这个时代.

1.第②段中写“陈同滨有一次带着一个外国专家考察西湖”的故事,用意是_________.(2分)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仅而且B.尽管但是C.因为所以D.既然那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化外之地”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金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练习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4.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湖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表明中国文化又一次成功地走向世界.

B.因为杭州市拆掉有碍观瞻的建筑,修复人文景观,保护生态环境,所以使西湖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历代中国人,给西湖添加景观、故事主要依据天人合一理念.

D.西湖最晚从马可·波罗开始,就被西方人不断关注了.

5.从全文看,“西湖征服世界”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3分)

6.文章列举了许多和西湖有关的古代人物,任选一位人物,介绍他和西湖的故事.(不超过80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枸杞树

季羡林

①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这使我困惑.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里么?但是,都不像.最后,我想到才到北平时住的那个公寓;于是我想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

②我现在还能很清晰地温习一些事情:我记得初次到北平时,在折过了不知多少小胡同以后,我被拖到西城的某一个公寓里去了,我甚至也没有看清我住的小屋,黑夜跟着来了,我便糊里糊涂地睡下去,做了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梦.

③虽然做了梦;但是却没有能睡得很熟,刚看到窗上有点发白,我就起来了.因为心比较安定了一点,我才开始看得清楚: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里,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错落地摆了几盆杂花.我记得很清楚:这些花里面有一棵仙人头,几天后,还开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一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枝干苍老钩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幼年在故乡里的时候,常听人说,枸杞是长得非常慢的,很难成为一棵树,现在居然有这样一棵虬干的老枸杞站在我面前,真像梦;梦又掣开了轻渺的网,我这是站在公寓里么?于是,我问公寓的主人,这枸杞有多大年龄了,他也渺茫:他初次来这里开公寓时,这树就是现在这样,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太息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

④就这样,我每天看书乏了,就总到这棵树底下徘徊.在细弱的枝条上,蜘蛛结了网,间或有一片树叶儿或苍蝇蚊子之流的尸体粘在上面.在有太阳和灯火照上去的时候,这小小的网也会反射出细弱的清光来.倘若再走近一点,你又可以看到有许多叶上都爬着长长的绿色的虫子,在爬过的叶上留了半圆缺口.就在这有着缺口的叶片上,你可以看到各样的斑驳陆离的彩痕.对了这彩痕,你可以随便想到什么东西,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这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这小的叶片上呈现给你.当你想到地图的时候,你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小的黑点,算做你的故乡.再大一点的黑点,算做你曾游过的湖或山,你不是也可以在你心的深处浮起点温热的感觉么?这苍老的枸杞树就是我的宇宙.不,这叶片就是我的全宇宙.我替它把长长的绿色的虫子拿下来,摔在地上,对了它,我描画给自己种种涂着彩色的幻想,我把我的童稚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⑤在雨天,牛乳色的轻雾给每件东西涂上一层淡影.这苍黑的枝干更显得黑了.雨住了的时候,有一两个蜗牛在上面悠然地爬着,散步似的从容,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静静地发着光.一条虹从北屋的脊上伸展出去,像拱桥不知伸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枸杞的顶尖就正顶着这桥的中心.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阴影,渐渐地爬过了西墙,墙隅的蜘蛛网,树叶浓密的地方仿佛把这阴影捉住了一把似地,渐渐地黑起来.只剩了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俨然如来佛头顶上金色的圆光.


⑥以后,黄昏来了,一切角隅皆为黄昏占领了.跟着来的是个长长的夜.我坐在窗前读着预备考试的功课.大头尖尾的绿色小虫,在糊了白纸的玻璃窗外有所寻觅似的撞击着.不一会,一个从缝里挤进来了,接着又一个,又一个.成群的围着灯飞.当我听到卖“玉米面饽饽”戛长的永远带点儿寒冷的声音,从远处的小巷里越过了墙飘了过来的时候,我便捻熄了灯,睡下去.于是又开始了同蚊子和臭虫的争斗.在静静的长夜里,忽然醒了,残梦仍然压在我心头,倘若我听到又有悉索的声音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周围,我便知道外面又落了雨.我注视着这神秘的黑暗,我描画给自己:这枸杞树的苍黑的枝干该更黑了罢;那匹蜗牛有所趋避该匆匆地在向隐僻处爬去罢;小小的圆的蜘蛛网,该又捉住雨滴了罢,这雨滴在黑夜里能不能静静地发着光呢?我做着天真的童话般的梦.我梦到了这棵苍老的枸杞树.——这枸杞树也做梦么?第二天早起来,外面真的还在下着雨.空气里充满了清新的沁人心脾的清香.荷叶上顶着珠子似的雨滴,蜘蛛网上也顶着,静静地发着光.

⑦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初秋的澹远里去的时候,我这种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终于也不能继续下去.我离开这公寓,离开这苍老的枸杞树,移到清华园里来,到现在差不多四年了.这园子素来是以水木著名的.春天里,满园里怒放着红的花,远处看,红红的一片火焰.夏天里,垂柳拂着地,浓翠扑上人的眉头.红霞般爬山虎给冷清的深秋涂上一层凄艳的色彩.冬天里,白雪又把这园子安排成为一个银的世界.在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层轻渺的紫气,给这园子添了不少的光辉.这一切颜色:红的,翠的,白的,紫的,混合地涂上了我的心,在我心里幻成一副绚烂的彩画.我做着红色的,翠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各样颜色的梦.论理说起来,我在西城的公寓做的童话般的梦,早该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但是,我自己也不了解,在不经意的时候,总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飘过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红花;飘过了夏天的垂柳的浓翠;飘过了红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现在,是冬天,白雪正把这园子装成银的世界.混合了氤氲的西山的紫气,静定在我的心头.在一个浮动的幻影里,我仿佛看到:有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像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

1933年12月

节选自《季羡林散文集》第12页—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有删减)

7.第③段中,作者说“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太息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作者“惊奇”的是什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8.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枸杞树》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回忆了1930年夏,作者第一次到北平考大学,住在西城一个公寓里,伴着院内一棵苍老的枸杞树,读书备考,做着理想之梦的生活经历.

B.“枸杞树”在本文中不是描写的重点,而是作者联想的一个触发点,是一个“媒介”,这一写法与伊瓦什凯维奇的《草莓》相同.

C.本篇文章笔触细腻,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笔下的“枸杞树”,令人如见其神,似闻其馨,余味无穷.

D.我们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一个愁苦多梦而又孤独寂寞、无助的灵魂.

E.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于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繁富绚丽的美,具有文白结合的特点.

9.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当我听到卖‘玉米面饽饽’戛长的永远带点儿寒冷的声音”中“寒冷”一词使用不当,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10.文章中多次提到“梦”,阅读文章第⑦段,说一说“论理说起来,我在西城的公寓做的童话般的梦,早该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句中“梦”的含义.(2分)

11.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2.结合高中教材中季羡林先生《漫谈散文》中对散文的“偏见”(即优秀散文的标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枸杞树》的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_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遥怜小儿女,__________.

(杜甫《月夜》)

(6),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中庸》)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河北民

(北宋)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二边:指当时北宋王朝与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相毗邻的地区.南:指黄河以南地区.

14.(2分)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以概述“河北民”饱尝外族侵扰之苦起兴,引出后面悲惨遭遇的具体描述.

B.“输与官家事夷狄”讥刺了北宋王朝靠民脂民膏供奉辽和西夏以求苟安的屈辱行为.

C.诗歌通过赋税之苦、饥馑徭役之苦和流亡之苦,具体描写“河北民”的“长苦辛”.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作者用贞观盛世与贫弱现实对照委婉表达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

16.(4分)赏析画线的两句诗,谈谈其在作品里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①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②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①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使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②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③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④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魋结(zhuījī):同“椎髻”.②屈彊:通“倔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客从高祖定天下(2)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3)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4)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

18.下列句子与“陆贾者,楚人也”句式现象一致的是()(2分)

A.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B.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

C.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

(2)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20.联系文本内容,简评陆贾的儒生形象.(2分)

21.联系文本内容,谈谈陆贾是怎样靠口辩之才说服君王臣子归理顺义的?(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①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②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①,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③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节选自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注】①弟:同“悌”,敬重兄长.

22.第②段中作者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理由是□□□□□.(2分)

23.作者写“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这一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分)

24.对“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世道昌盛时,大家读诗书敬王道;若世风日下,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

B.当世道昌盛时,大家遵耕织守王制;若世风日下,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

C.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风日下,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

D.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偷盗成风,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

25.本文语言上与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写法上有明显的异同之处,以评析.(3分)

26.古代读书为官之人一般认为是自高世人一等的人,作者却认为是“四民之末”,为什么?(3分)

二、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的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供稿杨玉华矫宇本

参:

1.(2分)具体说明(运用实例说明)西湖的人文内涵我们国人能够沉浸其中,感同身受(1分),要让外国人了解还需要花一番力气(外国人理解上就有困难).(1分)

2.(2分)B

3.(2分)文明地区以外的地方.

4.(3分)B

5.(3分)“西湖征服世界”的原因:(1)走现代化、包容的国际化路线.(2)坚持天人合一理念修复人文景观,保护生态环境.(3)把西湖对所有人开放,体现出西湖是可亲可爱的,是触手可及的.(4)是这个时代,体现出与世界接轨的自信.(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6.(4分)采分点:(1)人物介绍(1分).(2)与西湖景观的联系(1分).(3)关于西湖的诗句(1分).(4)语言组织(1分).

7.(2分)作者“惊奇”的是:(1)生长非常慢的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像千年的古松一样.(2)公寓的主人,也渺茫于这枸杞的年龄.(3)这棵枸杞树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作者的情感是:由树的苍老,皱的树皮等自然现象,年轻的作者感到了岁月的沧桑,由此触发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思考.(“惊奇”答2点给1分,情感只要答出“岁月的沧桑”即可.)

8.(6分)BD

9.(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以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词语的搭配),指出其搭配不当的语病;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以从修辞角度、表达作用认定它使用恰当.

10.(2分)“梦”是指作者年轻时寻找、追求的人生理想.年轻求学时追求理想、寻找梦想的生活经历,是作者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一直刻在作者心中.

11.(3分)形式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成为统一整体,能唤起读者的联想与回味,加深读者的印象.(1分)内容上:是枸杞树让作者得以观察到蜘蛛结网,蜗牛爬行,被虫子咬过的许多叶片上的半圆缺口等这些情形,带给他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使作者产生许多联想,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枸杞树是作者理想的寄托.(2分)(答案可以根据文章的第⑦段的开头句“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初秋的澹远里去的时候,我这种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终于也不能继续下去.”和第④段的结尾句“我描画给自己种种涂着彩色的幻想,我把我的童稚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概括.)

12.(5分)答题角度:(1)真情.(2)结构严谨,主要体现在开头、结尾.(3)语言.(课文内容2分,评价2分,语言1分.)

13.(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澄江一道月分明(3)是故无贵无贱(4)五月渔郎相忆否(5)未解忆长安(6)梧桐更兼细雨(7)皆若空游无所依(8)知耻近乎勇

14.(2分)古体;讽喻

15.(2分)A(不属于“兴”的写法)

16.(4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悲愁充塞天地,白日为之昏暗,路旁边的行人面无血色”.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写了黄河两岸人民深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悲惨遭遇,但他犹嫌不足,又以此景物描写和夸张之笔续写百姓之苦,更具形象性、典型性.

17.(4分)(1)跟随,随从(2)十分,很,太(3)你,你的(4)征兆,引申为原因

18.(2分)C

19.(6分)(1)中国刚平定的时候,尉他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3分,“平”、“王”各1分,句子通顺1分.)(2)您骑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3分,补省略“您”、“居”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0.(2分)①精通《诗》《书》儒家治天下经典(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②尊天道,重王道(“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③著述论辩治理之理(“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答一项得1分,得2分止.)

21.(4分)对外,对称王不臣之臣,兼以中土文武之道,晓以顺天承理之义,以使尊奉汉朝统制;对君者高帝刘邦,他引古论今,晓以要“逆取而顺守,文武并用,乃是长久之术”的道理.即雄辩博论,针对游说对象述以义理,晓以利害.(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4分.)

22.(2分)养天下之人(或“耕种养天下”“勤力养天下”)

23.(2分)古人讲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写这一句的目的是为了写当世文者读书只为求官发财,失去士者所追求的本义,即而陈说士者为何居四民之末的原因.

24.(2分)C

25.(3分)相同之处:两文语言都简洁易读,记事或讲理通俗明晰.不同之处:《项脊轩志》因文体所限多记写叙描之词,倾向形象性;本文因文体所需多简叙多议之词讲事说理,以达到欲长喜必去世之痼忧的目的,以尊农重农来和胞弟同勉.(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3分.)

26.(3分)因为工人制造器具为人使用,商人互通有无以利社会,农夫苦身勤力耕种收获,来养育天下之人,都是利民之人.但唯独士于民不便利,一捧书本,就想作官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产田;那些不能发达者,在乡里作恶,钻营谋利.所以作者从与社会利害关系角度说士为“四民之末”,非高世人一等的论断.(答1点2分,第2点加1分.)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