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简评

点赞:2615 浏览:63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谭载喜先生的《西方翻译简史》以史为线,对西方翻译发展进行了综合概论,意义斐然.本文通过简评,旨在以此书为本,得到启发.

关 键 词:西方翻译简史述评启发

《西方翻译简史》(以下简称为《简史》)为我们刻画和描绘了西方浩瀚的翻译历史画卷,涉及范围之广,延续年代之久,包含人物之众,介绍理论之深广,都是前人所未及的.但是如此纷繁复杂的理论史稿,却下笔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史料翔实,叙述明晰,着实为中国译界一大里程碑.

1.关于作者及本书

谭载喜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理论研究学者,香港浸会大学驻校学者、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其最主要贡献是将美国翻译理论研究学者奈达的理论译介到中国.除此以外,谭教授著述丰富,有著,译作12部,论文40余篇.

《简史》为其最重要著述之一,自1991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和欢迎,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院校均把它作为外语及翻译专业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并于2000年重印.这次增订版经教育部有关专家学者审定,于2004年被正式纳入全国统一教材“研究生教学用书”系列.

全书除南木先生作序外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整个西方翻译简史进行了简要叙述,给读者以整体印象,后五章分别阐述绪论中提及的内容,即详细介绍.

2.简介及优点评述

2.1以史为线,脉络分明

《简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以西方历史分期为时间轴,即从第二章开始至第六章分别介绍古代翻译、中世纪翻译、文艺复兴时期翻译,近代翻译和现,当代翻译.而另一特点就是在每一个阶段分国别对西方翻译史进行梳理.且在梳理的过程中,对自古罗马以来各个时期西方译事的发展变化、主要流派及其动向,以及有关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其中涉及的著名翻译家和理论家的经历、代表译作和论著都作了重点介绍.可以说,论述主,辅线纵横交错,主清晰详尽.例如以时代为主线,以每个时代的著名理论家为辅线,作者呈现给我们一条清晰的脉络:从最初的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奥古斯丁等文学家、神学家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之余附带的零星译论谈起,论述了后来不断涌现的翻译理论家所提出的翻译问题,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法国16世纪的多雷、18世纪的巴特、20世纪的穆南、赛莱斯柯维奇;德国19世纪的施莱尔马赫、20世纪的卡特福德、斯坦纳、别林斯基,20世纪苏联的费道罗夫、加切齐拉泽、巴尔胡达罗夫和科米萨罗夫等等.

《西方翻译简史》简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以历史分期为基线对浩瀚跌卷的西方翻译历史进行梳理,体现了谭先生在布局全书时的独到眼光,这种方式有如下优势:

①层次清晰,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循序渐进,使读者能够由浅及深了解翻译史的发展过程.

②既然本书为“翻译史”,故名思议,以历史发展的顺序为主线,既契合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符合写史的要求,又为西方翻译史的发展提供了真实客观的历史背景,揭示了翻译发展受到历史阶段影响的客观规律,反过来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产生某种翻译现象或者理论.如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从崇拜到奴役,在译作中表现为对希腊文艺的“宰割”,并相应提出的“与原作竞争”的翻译原则,其历史根源就是罗马对于希腊的殖民带来的意识上的逐渐优越.

③作者以史为线,为西方翻译作序,带给我们一个伟大的启示,即翻译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一条连续不断的脉络,承前启后,既带有各个时代的烙印,又记载了时代的发展,并会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向前.这使得我们对翻译史的研究拥有一个宏观的发展的眼光,是科学而有进步意义的.

2.2材料丰富,介绍详细

相信看过本书的研究者都会感觉到此书叙述之丰富,材料之详尽.如前所述,作者对各个时期西方译事的发展变化、主要流派及其动向,以及有关历史事件作了概要的回顾,涉及的主要人物有273人,对其中杰出的翻译家和理论家的经历、代表译作和论著都作了重点介绍.如此繁巨的史料需要爬梳剔抉,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作者却逻辑分明,层次清晰地一一表现.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翻译”这一章节,作者先介绍了什么是文艺复兴,是“指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重新发现和振兴.它是一场思想和文化上的大革命”(谭载喜,2008:55);紧接着提到“文艺复兴本省就包含并有赖于规模空前的翻译活动”(谭载喜,2008:55),表明翻译在文艺复兴阶段的重要性;然后提到文艺复兴运动对于翻译的影响,即求索和征服客观世界的精神使得翻译界力求不断发现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文化遗产,将新的思想移植本土;在表明了以上翻译产生的根源后,作者分别对德国,法国,英国三个主要西欧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情况进行回顾,在回顾中分别包含主要翻译家,译作和翻译理论等.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作者在描述每一个阶段的翻译史实时,凭借清晰的思路,将繁杂的材料系统化,逻辑化,给读者以丰满详尽的介绍.

2.3述评相间,启示读者

通读此书,另一特点为并非只是机械记载史料,而是将自己的评述和观点恰当地融入其中,为读者进行了很好的向导和启迪,用心良苦.如仅在“近代翻译”这一章,作者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自己的观点:他在描述近代翻译特征时,评价道“这一时期的翻译不如文艺复兴时期浩大,但所译题材不仅涉及古典作品,而且其广度比文艺复兴时期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谭载喜,2008:84);在描述翻译理论时,他又评价道“理论家们开始摆脱狭隘的范围,提出较为全面,系统,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模式”(谭载喜,2008:86).从以上二例,我们对于这种边述边评的方式可见一斑.而这些评述对于读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是可谓字字金珠.具有很好的启示的.

3.本书缺憾

当然,每一本好书也有其弱点所在,对于谭先生这样的大家也无可避免,即是本书所涉及面过广,使得重点分布受到一定影响,也使得读者接受信息量过大,容易“过目即忘”.然而,这些所谓的不足并不能影响到《简史》在我国译界的崇高地位和谭载喜先生的卓越贡献.也希望藉由谭先生的贡献为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对翻译史的研究树立良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