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见闻录

点赞:24237 浏览:1155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寻访四溟堂的故乡

应韩国四溟堂纪念事业会的邀请,1999年11月,我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应邀赴韩国南部的密阳市出席了在那里召开的第三届四溟堂纪念国际学术会议.

四溟堂是韩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高僧和护国人物,是一位杰出的义僧将领.他生于公元1544年,园寂于1610年,俗姓任氏,法讳惟政,字日离幼,又号松云大师,出生于李朝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朝的时候)丰川(今密阳市)望族.400多年前,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朝鲜战争,前后长达8年之久,这便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壬辰倭乱”.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拯救自己的祖国,四溟堂以自己卓越的胆识和智慧,与援朝抗倭的中国将士一道,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和森云密布的谈判桌上,屡屡挫败倭寇,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利益,赢得了后世的尊敬.韩国人民为他立寺纪念,号曰“表忠寺”,数百年来一直香火不绝,受人供奉.韩国战争纪念馆将他列入护国人物行列,他的生前遗物被视为国宝,他的故居和为纪念他而修建的表忠祠、表忠碑阁、表忠书院被列为韩国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专人看护.

韩国四溟堂纪念事业会是韩国的一个著名的学术社团,集聚了韩国学术界、佛教界、新闻出版界及政界的不少著名人物.该会会长为德高望重的朴权熙先生,朴老已年逾古稀,同时担任着在日本韩国人科学技术者协会名誉会长,在韩、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第一届四溟堂纪念学术会议是1997年9月在汉城召开的,当时讨论的主题是“四溟堂的生涯、思想、照明”.第二届仍在汉城召开,时间是1998年11月,讨论的主题是“壬乱时期的韩、中、日三国关系”.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四溟堂及其时代”,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的四溟堂研讨会,韩国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韩国国会副议长辛相佑、庆尚南道知事金(火赫)、密阳市长李相兆等政界高官到会讲话,来自韩国国内及中国、日本的15位专家教授先后发表了主题演讲,当地传媒也连日作了报道.设在密阳大学礼堂的会议主会场,被该校的学生和来自韩国各地的研究者及宗教界、文化界人士挤得满满的,会议开得极为成功.

会议期间,作为东道主的密阳大学和韩国茶人联合会合作,精心安排了一场“四溟大师献供茶礼与禅茶示演”.只见10位身着民族服装的韩国妇女,在舞台供上四溟堂大师的画像,随后焚香、滤器、献茶,一道道演示过来,与会人士都看得如醉如痴.以往我看过多场日本和中国的茶道、禅茶表演,如今又有幸看到了韩国的茶艺表演,给我一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三者之间既有一种内在相通的文化气息,又都形成了各自本民族的特点.相比起来,韩国的风格更加朴实无华一些,尤其是看了四溟大师献供茶礼的表演之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了韩国人民对这位传奇高僧的深切敬意.

韩国见闻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主办者还安排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一次文化考察,参观访问了表忠祠、表忠书院、表忠碑阁和四溟堂的故居.

表忠祠位于岭南密州的灵鹫山下,那里青山环抱,绿树参天.寺庙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祠内供奉着四溟堂的画像,祠左侧的历史资料陈列室内着多件他的生前遗物,都是韩国编号在册的国宝.令人惊奇的是,在祠的右侧,便是表忠书院,祠庙与书院并处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闻,在韩国也仅此一例.据韩国的史籍记载,四溟堂7岁读史,13岁研习《孟子》,熟读韩愈、欧阳修的文章,幼时接受的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才出家为僧,念经礼佛.如今的表忠祠和表忠书院,除了供人礼敬外,已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就在我们参观的时候,便看到不少韩国人开着私家车络绎前来.

表忠碑阁坐落在离四溟堂故居不远的一座小镇上,距表忠祠则大约有半个小时的汽车路程.从外观上看,表忠碑阁似乎并不十分起眼,它的规制与中国的许多碑阁相仿,石碑通高2.76米,宽0.97米,厚0.70米,碑文为镌刻的汉字,立于公元1742年.不过,在韩国几乎男女老幼都知道有这个碑阁的存在,这不仅是由于碑阁是为纪念四溟堂而建的,而且这块石碑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每当国家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它的碑体就会冒汗.据说从1894~1999年的105年间,它曾经冒汗23次,像1910年日本入侵、1945年抗战胜利、1950年南北战争爆发以及后来的韩国总统被时,石碑都曾冒过汗.因而看护碑阁的人十分尽心,一旦石碑冒汗,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经常是在碑前常跪不起,有时也要赶来维持秩序.由于无人对此现象作专门的研究,所以许多人愿意把这一切看作是四溟堂的显灵.

从表忠碑阁出来,我们便直奔四溟堂的故居.这是一座韩国李朝时代典型的农村建筑,低矮的平房、木材结构,房间、灶间都极为窄小,但却有一个相对较为宽敞的围院,围院门旁是一座谷仓和供下人住宿的厢房.不过,距此建筑不远,便可见到一些新建的二三层高的西式建筑,反映出韩国农村的新面貌.当我们的车队来到这里时,整个村子仿佛都动了起来,快乐的小伙子们在村口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村长和长老们与代表们热烈地攀谈着,勤劳的妇女们一刻也不停着,忙着准备招待这些远方来的客人,他们为自己是四溟堂的家乡人而感到骄傲.在村前.的一片高地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的纪念碑,这是当地政府与人民为缅怀四溟堂的丰功伟绩而新建的.望着眼前的一切,听着当地人民叙述着四溟堂的故事,我也不禁深深地为之感动.是的,一个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舍身忘我的人,一个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他的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把他忘记的,历史是会永远记住他的.

作为莅会的一位中国史学工作者,在深切地感受到韩国人民对四溟堂的深切怀念、不忘先贤的崇高品德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漫游“王宫之城”

汉城是韩国的首都,位于朝鲜半岛,汉江下游右岸,距离海岸线30公里,不仅是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也是全国陆海空交通枢纽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四面环山,低凹,城北有北岳山、北汉山,市区内有南山,南隔汉江,还有冠岳山等群山环绕,汉江回绕城市的东南两隅,向西奔流,注入黄海.

走近汉城,只见水抱山回,浅蓝色的汉江和四郊青葱的群山把它簇拥成一座天然的花园.城市街道宽阔,最宽的大道为十线道,其他八线道、六线道比比皆是.街道两旁有的杨柳夹道,随风摇曳;有的松柏成行,四季青翠,到处充满着生机.

汉城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大都市,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经济的起飞,一大批现代化的建筑在这个城市拨地而起.不过,汉城在很久以来便一直是以“王宫之城”驰名,迄今城内仍拥有5座故宫,庄严华丽的大门,雕梁画栋的内宫,琳琅满目的陈设,令人美不胜收.

汉城始建于公元前18年,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由于地处汉江入海口,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君王发号施令、称王称霸的基地.像韩国古代的百济王朝、高句丽王国、新罗王朝、高丽王朝、李氏王朝都曾在此建都.历代王朝在此修建了许多宫殿,为当今的这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了许多古意盎然的遗迹.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城最大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就集中在这些既富丽堂皇,又文化内涵丰富的宫殿里.这些宫殿是汉城最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而且几乎都是靠近市中心的位置,交通十分方便.

景福宫始建于朝鲜王朝第三年(1394年),位于世宗路北端,建筑外形酷似中国的故宫.虽然在1553年、1592年先后遭到火灾和入侵倭寇人为的破坏,但在1868年又进行了全面的修复,整座宫殿占地面积20公顷,由几座大型建筑物构成.东边有建春门,西边有迎秋门,朝北的为神武门,南面是光化门.宫内最大的建筑物是勤政殿,曾是御座所在地和上朝听政之所,殿前的一品石、二品石、三品石等,按官职等级序列规定了百官们应该站立的位置.宫内还有思政殿、乾清殿等建筑,匾额依旧清晰可辨,这些宫殿只是比北京的故宫规制要小些,因为历史上中国曾是朝鲜的宗主国,是礼制决定了这一切.置身其间,仿佛是在游览北京的故宫.不过,细加观察,其中不少建筑与北京故宫所见还是不同的,如建筑在一座人工湖上的巨型两层阁楼――庆会楼,宛似处立于波涛之中,是当年国王设宴招待众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位于一个荷塘的乡远楼,是当年王室成员单独聚会的地方.富于韩国历史意义的石塔、石碑在宫内随处可见.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的韩国国立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就在景福宫院内,展示有韩国各个历史时代的珍贵文物有8000多件,其中以韩国民族生活为特点的展品有5000件之多.

距景福宫不远,是汉城又一处著名的王宫――昌德宫,宫内为中国式建筑,是李氏王朝的宫殿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被称为“韩国的故宫”.宫内的大部分建筑在“壬辰倭乱”中被焚烧,唯有敦化门幸免于难,被认为是汉城最古老的宫门,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珍贵遗迹.该宫自1611年重建后到1910年日本再次入侵时止,一直是王室成员的正式居所.进入正门后就是处理朝政的仁政殿,殿内设有国王御座.殿后的大造殿是王室寝殿,还有宣政殿、乐善殿等.乐善殿为韩国传统式木造结构建筑,今天仍是尚存的王室成员的住所,殿内陈列着王冠、王服以及墨宝、武器和其他手工艺品等.仁政殿后面的秘宛,建于17世纪,面积约6万平方米,为当年王室的一座依山而建的御花园,是昌德宫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经是王室成员和们的居所,既有亭台楼阁和天然的峡谷溪流,也有科举时代作为考场的映花堂,还有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钓的鱼水亭、钓鱼台和池中的鞭蓉亭等,如今都已对游人开放.

在汉城的诸多故宫中,昌庆宫与昌寿宫也是很值得一去的.昌庆宫紧临昌德宫,游人在这座修缮后的宫殿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早期宫门和拱桥.而昌寿宫坐落在与汉城市政厅隔着一条环形马路的旁边,院内存有一些传统的朝鲜王朝建筑物和一些富于西方风格的漂亮建筑,其中的石造殿是韩国第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石造建筑物,是19世纪末王室成员根据一位英国设计师的图纸建造的.

美丽的汉城,可游可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置身汉城,仿佛就像进入了韩国的历史博物馆,“王宫之城”实在是名不虚传.

访问东国大学

在韩国首都汉城讲学期间,根据行前的安排,我访问了那里的东国大学校.

东国大学是韩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尤以佛学研究驰名世界.东国大学的曹永禄教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明清史和佛教史研究专家,曾先后担任韩国的东洋史研究会、明清史研究会的会长和东国大学的文科大学长.同时他也是一位热心推动中韩文化交流的长者,不仅多次带领自己的学生来中国交流、考察,而且还多次邀请中国的专家学者到韩国访问、交流.此次造访东国大学,便是曹永禄教授热心安排的结果.根据他的建议,我将在该校历史系举办一场以“江西佛教史”为专题的学术演讲.

韩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的许多主要宗教在这个国家都很活跃,不过影响最大,信教人数最多的还是首推佛教.据史书记载,佛教于4世纪由印度和中国传人朝鲜半岛,经过1600多年的传播、演变与发展,迄今全国有20多个佛教宗派,万余座寺庙,1100多万信徒,佛教徒的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1/4.

在中韩佛学交流史上,江西曾经占有重要一席.众所周知,魏晋时期的江西庐山是当时中国南部的一个佛学中心.东晋年间,佛学大师慧远与豫章人雪次宗、南城人周续之等结为白莲社,于东林寺无量受佛前建斋立誓,期生四方净土,创立了白莲净土宗,其影响便也传到了韩国.鲜为人知的是,如韩国乾凤寺的万日会,就与净土宗念佛结社有深厚的渊源,而乾凤寺就是后来四溟堂第一次举义兵抗击倭寇的地方.到了唐朝时,江西作为禅宗南派的一个重镇,更是吸引了许多韩国僧人前来习禅,而其中不少人回国以后又开宗立派,成为了韩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从我们已掌握的材料来看,最早进入江西学习禅宗的韩国高僧是曦阳山派的始祖法郎,他曾从师于四祖道信.随后,又有迦智山派初祖道义、我实相山派初祖洪陟师从虔州(今赣县)宝华寺智藏禅师,圣住山派初祖无染、狮子山派初粗道允、崛山派初祖梵日拜于泐潭寺(今靖安县宝峰寺)马祖道一弟子如满、实彻、济安等禅师门下,伪仰宗初祖顺之师从于大仰山(今宜春市境内)栖隐寺慧寂,东海四无畏大士(庆猷、迥微、利严、丽严)师从于云居山(今修水县境内)真如寺道鹰禅师,曹洞宗高僧庆甫师从于浒湾(今金溪县境内)疏山寺匡仁禅师.此外,像南昌佑民寺、上高九峰寺等寺庙在历史上也都留下过韩国僧人活动的痕迹.

来到东国大学,这里优雅的教学生活环境、别具特色的佛教大学的特点很快就吸引住了我.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该校浓郁的好学之风.

东国大学历史系主任金相铉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他向我介绍了该系的发展情况和教学科研方面的主要成就,系内的赵敏觉教授、金泳信博士还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交谈中彼此觉得十分亲切.

演讲地点是在一间能容纳近百人的大教室里.说实在的,演讲之前我还真有些担心,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究竟会有多少人对邻国一个省的佛教史感兴趣.因而,当我看到校园的广告栏中贴着有我演讲的海报时,心里直犯嘀咕,此时我考虑的不是演讲的过程中,听众可能会提些什么刁钻疑难的问题,而是担心空旷的教室里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个捧场的听众,抑或中途还有人退席.然而,一走进教室,很快便感觉到所有的担心都是完全多余的.只见宽敞的教室里已座无虚席,黑板的一侧还临时张贴有一张江西的旅游交通图.虽然我是用中文演讲,但由于有金泳信博士精彩、流畅的口译,听众听得专心,我也讲得格外卖力,因为面对的大多是佛教史研究专家或者是正在钻研佛学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已经感受到了他们渊博的佛学知识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听众中有一位是佛学系的女研究生,她告诉我,她的硕士论文就是以唐代的江西社会与马祖道一的活动为题.还有两位是汉城佛学周刊的记者,不知他们是从何处获得的信息的.他们提出要对我进行专访,并要求刊登我的演讲稿.

在我演讲之后,紧接着还有一场演讲,主讲人就是该校的曹永禄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江西寺庙踏察记”.原来,曹教授在1999年暑检测曾带领他的几位学生专程到过江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考察,受到江西宗教界和知识界的热情接待.他们将沿途看到的一些江西重要的寺庙拍摄下来后,又制成了教学幻灯片,受到现场听众的热烈欢迎.两场演讲中,两个国家的学者,报告的却是同一个主题――江西佛教史,真是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