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点赞:5443 浏览:197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目前,对高师美术教育的讨论声不绝于耳,许多关心高师美术教育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发表了意见,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几年我借指导美术教育本科毕业生写论文的机会,确定了一些有关高师美术教育得与失的选题让学生们去写,顺便也作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对这四年来的学习生活并不满意,提了许多意见,有的也一语中的,发人深思.联想到平时经常和一些中小学的教学管理者联系,他们对高师培养的美术教师也颇有微词.

学生不满意,用人单位也不满意,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无法回避:高师美术出了什么问题,它缺失了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看法.我认为目前的高师美术教育缺失的是这么两个方面:


一、高师美术教育缺失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做人的教育,是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凝聚的经典,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它以文、史、哲、艺术为其核心课程,以涵养学生心灵、丰满学生的人性为其根本的目的.

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高师美术教育缺失人文教育,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谈起:

(一)从教的方面看

学校的人文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有形的部分和无形的部分.有形的部分一般是通过通识课程加以实现的,无形的部分则包括一个学校的学术讲座、学校的氛围、社团活动、教师的气质、风范等因素对学生的熏陶和涵养.从有形的部分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大致分为四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我们知道,人文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它是以培养学生品行和素养为主的,这些课程大都应该在通识教育课程里得到体现.可是以我们学校的培养计划为例,通识课程中的40学分基本上被政治、外语、计算机、体育课占据,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只有一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仅有36学时2学分,它不但局限于近代史,还是以纲要的形式出现的,这样我们对学生进行的人文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就很难得到保证.有形的部分是这样的,那么无形的部分呢一般的高师院校,和人文教育相关的讲座,学术报告都很少,校园的人文环境也较差,再加上专业教师上课讲技法技巧的多,对学生的心灵并不关注,这样就形成了大学四年来,学生对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少之又少,更说不上对传统中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对经典的回顾和研读.如此下来,怎么去谈学生的涵养,品行呢怎么去谈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二)从学的方面看

人文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的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人格不健全.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缺少独立意识,自主精神,他们崇拜权利,追逐金钱,有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2)理想和精神追求弱化,毫无社会承担意识.他们对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漠不关心,认识不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我们应该为人类文明做点什么,丝毫没有为社会承担道义和责任的想法.(3)由于专业教育路径狭窄,学生的人文视野不开阔,治学基础浅薄.这表现在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这些学生的毕业创作大都思想贫乏,思路狭窄,绘画语言简单、概念.毕业论文就更谈不上科学的立论和创新的观点,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之类,有的干脆连文体都搞不清楚,出现的问题非常多.(4)人文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丧失丰富的内心世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差,想象力贫乏,创造的动力枯竭.在美术专业的学习课堂上,他们面对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风景、静物,往往都表示出极大的冷漠,毫无表达的和冲动,没有情感体验、没有艺术的想象和创造,这样的学生是很难有所进步的.

新课改后,中小学美术教学强调的是它的人文性、综合性和探索性,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全面、整体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创设文化环境、增加文化含量”,“涵养人文精神”.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人文素养浅薄,纵使有一手美术的绝活,上课也只能干巴巴的,毫无生趣可言,这样的课不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人单位不满意,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高师美术教育缺失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叫美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的终极追求.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人文教育一样,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师美术教育缺失审美教育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教的方面看

学校把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同等对待,和德育、智育同等对待,间接地取消了审美教育.

高师美术目前在教育的方式上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际内容,突出的表现是,把美术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其实,这两种教育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美育是通过美的形式感化人,是美术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但美育不仅通过美术教育进行,还有其它的渠道,如自然、社会等.美术教育具有审美的作用,但又不仅仅如此,它还有为社会培养各种美术人才的任务,如高师美术教育就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由此看来,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人才,而美育的关键是让人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也是不同的,德育、智育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美育则不同,它的教育方式是审美的,即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当然,德育、智育中也不乏这种因素,但它更多的是注重理性,带有一定的灌输的味道.而审美教育强调的是“涵养”,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德育、智育的目标有一定的现实功利性,而美育的目标是超功利的.

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势必会在观念上把他们等同起来,认为美术教育本身已经在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智育工作也已经包含了审美教育,所以审美教育的课程就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有条件就应付一下,没条件就顺其自然.我们的美术专业教师在上课时也不能利用丰富的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课堂上技法讲的多,美学理论和知识讲得少,如何画讲的多,心灵体验、评判鉴赏讲的少.这样,审美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任务就不能落实和完成.

(二)从学的方面看

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2)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观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特征和个体性差异.为什么同样一种事物或现象,给人的感受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呢这就取决于他们的审美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才可能有正确的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能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而审美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学生在美的事物面前无动于衷,无感动、无兴奋,对丑的东西也不深恶痛绝,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我们知道没有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对于学习美术的人来说是很可怕的.当然要想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必须要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学习美学理论知识才行.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既表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了社会的共同性、普遍性和一致性.而审美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的学生丧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他们分不清高雅和低俗,精华和糟粕,把病态当优美,把落后当时尚,这样的例子在高师院校很多.而健康的审美情趣也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它也需要培养教育.

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美,并获得美感的能力.有无感受能力对我们学习美术的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一件艺术品成型的起点,也是作品有无情感,有无深度的基本保证.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鉴赏是审美的关键,如果美丑不分,效果就大不一样.人们感受美、鉴赏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创造美是审美活动的归宿和目的,也是我们衡量美术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创造需要想象、需要判断、需要感受,如果这些都没有了,艺术的创造力也就枯竭了.因为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目标、无方向、只动手、不动脑、毫无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学好美术,毕业后又怎么能当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呢

总之,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缺失,使高师美术教育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想,这正是需要施以援手的时候,正是需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的时候.只要我们抱着关爱的态度,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出谋划策,对症下药,高师美术教育一定会及早地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