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点赞:22543 浏览:1055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但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文素质水平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着实让人担忧.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构建加强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体系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 键 词: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现状;实践体系

注重和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思想转变过程中深化教育改革所面临和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与急迫任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的这种人才培养责任,决定了其学校教育应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形成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接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社会大环境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对学生们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实用、轻精神;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他们认为人文素质远不如分数、奖学金和证书有用,人文课程对自己的前程没有多大的实用性,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知识与能力脱节,且缺乏创新精神;人格“残缺”,这种残缺表现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过程中,采用极端的手段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缺少挫折感,心理素质差等.笔者就所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做过近300名学生参加的涉及六个专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6%的学生对人文素质一词及其含义不太了解,只有20%的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文素质;当他们基本了解了人文素质的含义之后,82%的学生认为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但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人文素质有所提高却仍有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15%的学生觉得人文素质从理论上讲是应该加强,但社会就业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等社会现实,使之不太愿意参与到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

人文素质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素质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究其原因,首先是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的制约.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在我国,这个阶段恰恰是德育被忽视的应试教育阶段.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各地中小学无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至于思想品行方面,这绝不是影响成绩优秀生升学的障碍.致使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多数人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还有很多人心理素质低,经不起失败、批评等.

其次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当今的社会,充斥着连成人都无法抗拒的各种诱惑,对还不能明辨是非免疫能力较低的大学生的影响更是深远.家庭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同样举足轻重,更多的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学习成绩怎样,而很少关心孩子在其他各方面的表现.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

(一)营造人文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超越单纯的文化知识填补活动,更加关注人文文化的内在教育价值,关心受教育者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内化,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在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

1.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人文素质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始终,要改变当前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摈弃“单项灌输”的教育模式,认识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充分发挥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的教学体系.

首先,积极推进第一课堂的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分强调“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专业课渗透,把专业教学作为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为一体.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大学生对传统的“课堂说教”的抵触情绪,注重把科学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学生愿意听、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而不能用一种教条的甚至脱离实际的语言和方式进行.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实施在教室,而且教室外的其他场所,如运动场、图书馆、食堂、走廊甚至卫生间等一切空间场所,都应有素质教育的因素,开辟第二课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在第一课堂上得不到的非专业素质的训练,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

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同志曾经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更应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楷模.”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寄予很高的期望.

2、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这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行为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应当是学校对每个教职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三)大学生自身意识和素养的提高

学校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提供便利的同时,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更加不容忽视.首先,大学生要改变“重实用,轻人文”的观念,尤其是注重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生存技能学习和提高的同时,主观上不能忽略在人性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应当注意自己的修养、内涵;其次,应该主动寻觅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而达到人品、人格、修养上的提升;再次,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审美创造,加强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完善自身人格的塑造.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多途径的整体教育,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合作,它实施在学校,但其影响不能只限于学校,而应超越学校,应该让学生带着或深或浅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烙印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同时也让社会、让家庭、让其他相关场所都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