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复兴建筑与哥特文学文艺观的比较

点赞:18960 浏览:828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社会人文背景为着眼点,发现哥特复兴建筑与哥特文学文艺观的共同点和可比性,使哥特文学有更准确的艺术定位.

关 键 词:哥特复兴建筑,哥特文学,文艺观

产生于18世纪60年代,并在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蔚然成风的哥特小说,很快波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在欧洲文学史上,没有哪种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能像哥特式小说那样,汇集那么多的社会焦点,也没有哪一部小说或作品能像霍勒斯瓦尔浦尔的《奥特兰托城堡》那样,引起了当时以及后来那么多的关注和争论.至此以后,哥特小说成为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特立独异的经典文学体裁,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从心理、女性主义等角度来解读哥特小说,但几乎没有批评家结合哥特小说的建筑背景来分析作品.文学与建筑现在很少作为一个整体文化运动的共同组成部分来讨论.但从柏拉图到拉斯金(Ruskin),都认为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加拿大评论家弗兰克(Frank),在《文学性的建筑:通向传统的散文》中说将文学与建筑进行比较的习惯,从柏拉图延伸到萨缪尔贝克特,这是沿自两种艺术形式的等价观念.弗兰克称“文学与建筑是相对应的或是相等的”(6).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也被弗兰克的观点吸引.罗丹在评述巴黎圣母院时说:整个我们的法国就凝聚在这座大教堂里,正像整个希腊凝聚在帕提侬神庙中一样.索福克里斯的诗句,柏拉图的散文,正是帕提侬神庙的建筑美在希腊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建筑与文学相互交融,用以对世界的叙事,展现,创造,和再创造.在艺术史中,建筑与文学两种艺术形态相互影响.建筑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并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外文学历史上,《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都是以建筑为背景,展开人生画卷的重要文学作品.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贯穿了整部文学作品,大观园的兴衰与人物和情节的起伏紧密联系.维克多雨果将建筑艺术称为“石头写的史书”,哥特建筑艺术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具有了生命的气息.而哥特文学更是与哥特建筑休戚相关.在欧洲文学史中,哥特复兴式建筑和古典浪漫主义运动被视为促成哥特小说流派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哥特建筑这一因素现在很少为哥特文学研究者讨论.因此从社会人文背景,发现哥特建筑与哥特文学文艺观的共同点和可比性,将使哥特文学有更准确的历史定位和艺术定位.

一七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是建筑的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代的大背景是复古思潮影响了建筑艺术.建筑家将目光投向代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使之成为这一时期欧洲建筑的主要流派.英国是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发源地,哥特式建筑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创造出不少经典哥特式建筑.而同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文学也得到飞速发展.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成为欧洲文化界最明显的特征,并影响到不同的艺术门类.从建筑角度而言,哥特复兴或仿哥特式亦称为建筑的浪漫主义.由于建筑界受当时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哥特式建筑成为浪漫主义的象征和代表.所以,对于哥特式建筑的关注,成为当时欧洲文化界的一大特点.十八世纪,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门类之间是相通的,许多伟大的诗人,在写作的同时也进行其他艺术门类创作.因此,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都曾从事过建筑艺术创作.英国剧作家范布勒爵士(SirJohnVanbrugh)亲自设计的布伦海姆宫,被后世称为英国最美的风景.布伦海姆宫人工景色中透露的田园般的自然风光,是剧作家诗一般情结在建筑中的表现.贺拉斯瓦尔浦尔更是声称他仿建的哥特建筑――草莓山庄,激发了他创造第一本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灵感.哥特复兴建筑与哥特文学在同一文艺思潮中体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

哥特复兴建筑与哥特文学文艺观的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哥特式建筑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轻理性重情感

十八世纪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给欧洲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这种情况反映在建筑领域中,就是当时欧洲建筑理论三巨头之一的罗斯金(Ruskin)提倡的“哥特式”建筑艺术的复兴.建筑艺术不是为了方便施工,而是为了表现人的自我意识.罗斯金看到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凝聚了建造者的信仰与狂热,是人类极致情感在建筑中的体现.与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波利奥(VitruviusPollio)在他著名的《建筑十书》(TenBooksonArchitecture)中盛赞的和谐与适用的经典希腊罗马建筑风格相反,哥特式建筑外形上突出的尖塔和塔楼所形成的不规则形状,正是建筑者强烈情感的象征与展现.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极端的,不受控制的,注重比生命更强大的情感体验,其目的是要调动大众强烈的情绪反应,不论是敬畏,怜悯,同情,恐怖或恐惧.哥特建筑的建筑艺术就是为了表现人的自我的意识.而哥特式文学是浪漫主义和哥特式建筑的结合.哥特文学继承了卢梭的“重情主义”和十八世纪感伤主义文学的传统,推翻了古典主义关于“理性”的无上权威,强调感情的作用.恐怖,热情,强烈的情感是哥特式文学的基本概念.哥特文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主观性,既要求强烈抒发个人的情感.哥特文学通过展现极端场景与事件,探索神秘体验,强调非理性因素,注重对人类情感和感性的展现.在文学中,哥特式小说使人们从对理性、合理生活方式的关注,转而注重对人类情感和感性的探索.

二、对大自然的赞赏与关注

长期以来,哥特式风格和观念一直被认为是与自然无关或者说是超自然的一种形式,这也正是哥特式艺术远离古典主义规则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十八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英国园林对自然的推崇和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出现了一种从起源上将哥特式建筑艺术向自然靠拢的观念.作为蒲伯作品的权威汇编者,威廉沃伯顿主教(WilliamWarburton)在1751年对蒲伯《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AnEpistletoDr.Arbuthnot)的注释中将哥特式建筑的起源与早期哥特人对植物形式特别是树木的模仿联系了起来.沃伯顿的这种主张首次将哥特式建筑与自然联系在了一起.1762年,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的重要人物理查德赫德(RichardHurd)主教在《骑士精神与罗曼史信札》(LettersonChivalryandRomance)中表明,“哥特式建筑拥有它自身的规则,当以此规则来审视它时,就能够发现其自身的对自然的关注.”(Dynes430)1772歌德在文章中以一种直觉的观察颂扬了对斯塔拉斯堡大教堂的赞誉之情,将大教堂形容为“上帝之树”.英国美学家、艺术评论家罗斯金最先为哥特式建筑的复兴振臂高呼.罗斯金用中世纪的自然形式反对工业时代的批量化、模式化生产.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其实是借用了中世纪哥特式的形式,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的自然形式反对工业产品及与古典艺术对抗.而在哥特文学中“自然”具有多重的含义:即指大自然,更指人的原始本性,包括人的丰富情感.哥特文学的创作者强调人的内心活动与大自然是紧密融合的.与建筑家一样,哥特文学的创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类极端情感的的关注,也是在逃避现实,期望从强烈的情感中找回自我,寻找精神寄托.另一方哥特小说重在表现自然情感的宣泄,崇尚自由,不迷信权威,富含想象、神秘、恐怖的成份,哥特小说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哥特文学中流露的感伤与恐怖,恰恰是人性中最自然真实的情感体验.


工业革命后,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对于社会的关注,对于建筑的描写,或多或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建筑场景描写为作品增色不少.文学与建筑分享共同的审美与建构规则.建筑在文学家的作品中,大多体现在故事的场景和细节的描写上,成为作品中展示情节故事的叙事空间.在文学中以建筑为题旨的很多.无论是易卜生的戏剧《建筑巨匠》(TheMasterBuilder),还是兰德(Aynrand)的小说《源泉》(TheFountainhead),都以建筑师为主人翁.而瓦尔浦尔的《奥特朗托城堡》中,建筑不仅是作为小说的叙事空间,还成为小说的主题之一.在欧洲,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之中以建筑为题旨的更多.同时产生与十八世纪的哥特文学与哥特复兴建筑有共同的话言,也有进行沟通比较的必要.将这两种艺术形式放在同一坐标下研究,会使哥特文学有更准确的定位.

tion.Toronto:DescantEditions,1979.

[2]WayneDynes.ConceptofGothic,inDictionaryofthe

HistoryofIdeas.ed.PhilipWiener,CharlesScribner'sSonsNewYork1973,Vo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