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林格的哥特形式与哥特式复兴建筑

点赞:5485 浏览:171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从哥特的概念、形成及发展历史出发,运用沃林格的哥特形式论原理,分析阐述了哥特式形成的根源以及对现代建筑带来的影响.


关 键 词:哥特;哥特式;建筑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6-01

1907年,德国艺术史学家沃林格发表了博士论文——《抽象与移情》.其意义在于它奠定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南北方论调,他将哥特艺术归为属于北方民族,与南方地中海地区的古典主义置于对等的地位与高度.

《哥特形式论》(ForminGothic)是沃林格既《抽象与移情》后,继续以其中理论具体建立哥特艺术与一般哥特精神的内在关联.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哥特式艺术是北方日耳曼民族的独创,其产生和发展从来都不是间断性的,而是一直不断延续的,在中世纪达到了顶峰,后来也没有消失,并一直影响到德国的现代艺术.

沃林格的哥特形式与哥特式复兴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哥特式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本文试图从这部艺术史经典的理论出发,寻找其与哥特式复兴建筑的内在精神关联,继而扩展结合至当代建筑,发现新的哥特式文化趋向.

一、沃林格对于哥特形式论的研究

《哥特形式论》一书是沃林格运用了《抽象与移情》中的艺术风格心理学理论来阐述有关哥特式艺术形式问题的著作,其中主要观点有二:一为哥特式艺术与北方日耳曼民族一般心理状态的联系;二为哥特式艺术形式在意志上不同于古典艺术的发展道路.沃林格与之前的艺术史学家贡献不同的是,他不仅将“哥特式艺术”局限在形式的条框之中,而是企图挖掘其背后更深的精神、文化来源,他主要是从德意志民族一般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把哥特式文化真正看做属于“德国的文化”,并且是值得拿来和地中海文化一试高下的.

哥特式不追求纯粹的抽象几何线条,北方人追求的乃是一种动感的抽象,或者说是不安宁的,极具表现力的,似乎是具有某种永恒运动感的形式.“这种不安的生命是一种骚扰人的、匆匆完成的的觅求,这种觅求使得我们无愉悦感地去追寻其运动轨迹.因而,一种强化的运动就是建立在无机特性基础上的,这就是中世纪北方人的一个重要原则.”由此可知,哥特式所追求的形式即可概括为“无机的动感”.这一点在中世纪建筑艺术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二、关于“哥特式复兴”建筑

自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复兴哥特式艺术就成为一种潮流.在英国,这种潮流似乎一直就没有消亡过.1750年,英国人荷霍勒斯·沃尔普斯将自己在草莓山庄的私宅改建成像城堡一样的哥特式风格并进行扩建.这代表着哥特风格确立为英国乡村住宅风格.沃波尔显然是提倡哥特式的关键人物,但他对哥特式的理解显然是从更加精神方面的角度出发,他对哥特式的热爱已经溢于言表“令人肃然起敬的迷人哥特式”,“新颖而异想天开的气氛”.

哥特式复兴建筑最重要的代表要数重建后的英国国会大厦.1834年,英国国会大厦被一场大火焚毁,而国会提出必须按照伊丽莎白式或者哥特式来重建,从而体现英国面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似乎英国人已经把哥特式当做一种国家风格来加以推崇,可见哥特式复兴的魅力之所在.

而在沃林格理论中的哥特式艺术的发源地——德国,续建科隆大教堂无疑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返哥特式的代表.1842年,普鲁士帝国强盛,财力雄厚,在德国人极力想表现自己强国地位的决心下,续建科隆大教堂就被提上日程.可见哥特式代表的建筑在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三、“哥特式复兴”与现代表现主义建筑精神

哥特代表着年轻、激烈,而希腊古典精神则是年长和成熟的.浪漫主义时期带来的哥特式复兴也是既新古典主义的一种突破,他大胆地预言,哥特精神的最后展现会是在现代摩天大楼的功能主义里,那种对垂直高度的突出强调是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回响.而沃林格也说:“钢铁结构的现代艺术再次赋予我们一种以内向的哥特式理解.这里人们再次面对着一种艺术形式,其中艺术的表现被结构的媒介所取代.”费克特进认为,哥特精神在当代的复兴,甚至驱使整个西方艺术走向表现主义.如果表现主义是哥特精神的纵向发展,那么哥特精神远还没有结束.

密斯·凡·德·罗·在1919年梦想设计的摩天大楼为全玻璃墙,这在当代似乎也司空见惯,但在那时,这可以被定义为浪漫主义的一种迹象,这种迹象加上抽象无机而高大纵深的形式无疑是北方人的哥特精神思维.而且也是事实——“这种表现主义的趋势,无疑出于政治原因,这种膨胀在德国最为显著,最为强烈.”可以说,现代建筑中的摩天大楼,确为一种隐秘的哥特式精神下的产物.而将结构暴露在外的种种设计,除了材料的要求,与中世纪恢宏的哥特式教堂内部结构竟是如此地相似.哥特式作为一种艺术精神甚至心理状态,也从未真正消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