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点赞:34958 浏览:1593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在开发、塑造和完善人们的身心健康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格、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传统与现实的状况,音乐教师应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以适应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关 键 词:音乐教师;高校音乐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需求的日益扩大和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改革,对高校音乐教师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了要求.高校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音乐教师作为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是实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师仍然存在着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教学观念落后.因此,认真研究音乐教师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涵

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就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从现实意义来讲,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它可以促进个性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平衡.如果说德育、智育、体育主要是发展人的相对独立的本质力量的话,那么,音乐教育通过感性的自我培养,能使这些力量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在《让交响乐走入大学校园》讲话中指出“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的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音乐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和主体性原则

音乐教师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把促进学生音乐修养发展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此外,音乐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音乐实践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音乐审美、音乐鉴赏的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及音乐素养都得到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

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的不同,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既要要求有差异的个体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又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发展,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区别对待.

3.实效性原则

音乐教师作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角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发展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为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基础、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及实际情况,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想,拓展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三、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素质教育对高校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交流者

“平庸的老师,说教;优秀的老师,启发.”新时期高校音乐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较之以往,都有了较大程度改变.因此,教学过程应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高校音乐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从指令性教学向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转变,高校音乐教师应扮演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教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建立他们的审美意识,端正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教育实质出发,在教学中或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去亲身感受和积极参与,用生动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段,而对于音乐表现规律和特点的把握也必须依赖于丰富的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优美、抒情、欢快、明朗、轻松、诙谐的等各种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乐观精神、美好情操和高尚情趣.

2.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者、研究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音乐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是音乐

教师另一项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新音乐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预示着音乐课教学的重点将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索的传统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方法.音乐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依靠现有理论和经验解决不了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一定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应是课程结构的设计者、组织者

在传统的大学音乐课程模式中,音乐教师经常扮演着被动复制和执行教育行政主体既定的课程规范与课程计划的角色.而在素质背景下,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由此,音乐教师必须适应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音乐教师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音乐教师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目标牵引下,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自身角色;高校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对音乐教师知识储备量、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应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转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音乐教师应加强专业培训,为自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的扩大自身本学科知识面及音乐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项目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流派的论点和技术风格,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都能融会贯通,并掌握大量新资料,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信念及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从而促使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