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文献建设

点赞:11069 浏览:453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王士云:“吴自江左以来号文献渊薮,其人文秀异甲天下.”(《嘉定四先生集序》)江南形成文献之邦,文化家族在文献建设上的贡献是极其重要的.在相当的程度上,江南文献主要源于江南文化家族的积累.江南文化家族的规模和数量,决定了江南文献的规模与数量,而江南家族文献的积累又丰富了文化家族的精神内涵,扩大了文化家族的影响.江南家族文献,除有较为完备的家谱、宗谱外,尤以文学文献号称丰赡完备.这类文献经长期创作和整理,至清代可谓盈盈洋洋,蔚为大观.它是江南家族精神和文化的集粹,是家族发展的永续资源,同时也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清代江南文学文献建设之发达,其基础是江南文化家族文学创作的繁荣.近人薛凤昌《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序》曰:“吾吴江地钟具区之秀,大雅之才,前后相望,振藻扬芬,已非一日.下逮明清,人文尤富,周、袁、沈、叶、朱、徐、吴、潘,风雅相继,著书满家,纷纷乎盖极一时之盛.且也一大家之出,同时必有多数知名之士追随其间,相与赏奇析疑,更唱迭和;而隔世之后,其风流余韵,又足使后来之彦闻风兴起,沾其膏馥,而雅道于以弗替.用是词人才子,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卷盈乎缃帙.斯故我乡里之光也.”这里提到的周、袁、沈、叶、朱、徐、吴、潘,都是江南著名的文化家族.综观江南文献载录情况,可以看出号为文化巨族之家,恰恰是作家群集之处,是文学热情激发之处,也是大量文学作品产出之处.家族文学文献的多寡,大体可以据此判断.如京江张氏家族,据《京江张氏家集》记载,张凤翼著有《乐志园汇集》,张觐宸著有《培风阁遗稿》;张九徵著有《艾衲亭稿》、《闽游草》、《文陆堂文稿》;张玉裁著有《张太史文集》,张玉书有《张文贞集》,张仕可有《文稿》,张恕可有《庵诗稿》;张宏载有《将隐庵诗草》,张机有《东皋诗集》、《燕游草》,张逸少有《学士文稿》、《青山诗集》,张宏敏有《双桐轩诗集》,张学林有《静寄草堂制义》、《东学诗集》,张有《静轩诗集》;张秉钧有《客吟黄金台集》、《一帆江雪草》,张秉锐有《石农诗钞》、《萱寿堂同怀遗集》(与兄秉钧合刻);张成璧有诗文稿,张曾有《石帆诗集》,张冕有《春雨楼词》、《铁瓢乐府》、《艾衲亭词钞》、《青山庄社集》,张尚有《五声秘笈》、《思勉斋诗钞》;张鸿佶有《小朴遗稿》.这仍然是一个未必完全的记录,但其数已何等可观!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尚有更为弘巨者,如常州庄氏、毗陵恽氏、无锡秦氏、苏州潘氏、常熟翁氏、太仓王氏,其家族文学文献也更为宏嵩.

清代江南文学文献建设之发达,是文化家族文学生态发展的成果.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之繁兴,突出的表征是一门风雅.一门风雅,反映出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内部文人化的聚合状态.对家族之外,这种聚合通过比较优势显示出家族的人文优越;对内而言,它使家族本身就可能成为产生艺文和消费艺文的社会.在这里具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族人自成文学社群,其家族生态的文学化程度极高.让我们试看一个典型的“文学一堂”的情境.宋琬《王季友诗序》曾这样介绍华亭王广心家族:“农山有子三人,皆贤而有才.长颛士,弱冠登贤书;次子武,声藉甚诸生间;而季友年最少,长身玉立,丰神朗奕,工诗,善行草,人以为有王子敬之风.花晨月夕,兄弟自为酬倡,农山顾而乐之,为评次其高下得失,往往夜分乃罢,门以内雍雍如也.”

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文学文献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族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谈论江南文化家族“一门风雅”的文学生态时,吴江沈氏家族是常常提及的经典例证.沈氏家族从有诗歌作品流传的沈奎(1455―1511)起,因愈益众多的族人参与文学活动,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世家,清初至雍正间最为兴盛.沈奎五世孙中有文学家10人,六世孙中有文学家30人,七世孙中有文学家36人,八世孙中有文学家28人,九世孙中有文学家16人,十世孙中有文学家8人,十一世孙有文学家5人.整个家族历时几百年持久地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延续着家族文学的荣耀,后人盛赞曰:“风雅之集,萃于一家,海内所希有也.”(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卷一)与沈氏家族世代姻娅的吴江叶家,也是“令晖、道蕴,萃于一门”的典型.这是一个充满文学精神和文化气息的家庭,一家姊弟,“相对几席,朝夕吁吟”,“半世手足,两年师友”(叶世《祭亡姊昭齐文》).叶世《祭弟声期文》中曾这样描述一门文学的情景:“我祖我父,世以宦贫,家无几室,屋止数椽.诸人相聚,共一斗室.黄昏夜雨,夜簟冬缸.商榷古今,谑浪笑傲.情谊何如,乐可知也.”

清代文化家族一门之内萃集众多作家,往往就会出现一族之中若干体裁皆擅且具影响者,如松江宋(征璧)氏家族之于诗、词、散曲;苏州尤(侗)氏家族之于戏曲、诗、文;阳羡陈氏(维崧)家族之于词、诗、戏曲.有以某一体裁胜而兼通其他诸体者,如太仓吴氏(梅村)家族以诗鸣世,而文与戏曲具有成就;吴江沈氏(自晋)家族以戏曲擅长,而诗、词创作亦工;阳湖张氏(惠言)乃倚声大家并以词学开派,而辞赋、诗歌亦擅场一时;恽氏(敬)家族以诗、经发科,而古文足称大家,骈文亦有可观者;洪氏(亮吉)家族以诗歌称雄,而骈文、散文具有作手;李氏(兆洛)学无不窥,莫测其际,以古文独步,而骈文和诗亦深有意致;镇江刘氏(鹗)家族以小说名播海内,而诗和文,尤其诗歌亦不同凡响;溧阳狄氏()家族入清后,以诗传家,“陶与杜之襟怀既兼而有之”(吴颖《古照堂诗集叙》),而到八世孙狄葆贤时,诗歌之外更以小说批评在近代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状况必然使清代江南家族文学文献不仅积蕴赡渊,而且特色鲜明.

清代江南文学文献建设之发达,文化家族长期收集整理功不可没.常州恽思赞在《毗陵恽氏家乘》之“诗文著作谱凡例”中说:“著作为祖先精神所萃,学问攸关,文章为德性之符,诗咏根性情而发.网罗散失,责无旁贷,虽吉光片羽,亦必汇而存之.”对文化家族来说,收集整理家族文学文献,对外可以彰显家族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地位,显示家族学艺之盛,播扬“门第”之“书香”,以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对内在知识保存与传播之外,更可以弘扬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勉励家族后代,催生家族人才,创造家族成就,保持家族门望.正如秦瑞《锡山秦氏文钞序》云:“自古名门右族,世称邑望者非特侈阀阅,炫簪缨科第以夸耀庸俗而已,必其人文秀起,世多贤大夫卓然友可传者,始克光昭累叶,闻望勿坠.”因此,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往往带着巨大的使命感,以几代人的力量,不断收集、完善、整理、刊刻家族文学文献,铸造出家族文化的徽章,树立起家族文化碑林.

整理梓行的家族文学文献著作一般为两类:一是先人的别集,如苏州潘世恩家族潘遵祁校刻其父潘世璜之《不远复斋丛书》六种十七卷,潘曾玮注其父潘世恩同治六年刊行的《正学篇》,潘志颖光绪四年刻其父潘诚贵《听香室诗钞》,潘志询民国七年刻其祖潘遵《香隐庵词》二卷,潘志发民国八年刻其祖潘希甫《花隐庵遗稿》,潘承祺民国三年刻其祖潘观保《鹊泉山馆集》.直至近代潘景郑对其先世文学文献整理犹予倾心,他影印其曾祖父潘曾莹《笛谱》:“曾王父词章之业,昭著艺林,余事兼及声律,世或莫睹,有《笛谱》一卷等手自订定,未遑传布,阅今百年,幸无放失.丁丑之难,故乡糜沸,楹书半付劫灰,斯稿辗转携至沪滨,未随六丁之厄.虑更岁月,终惧湮晦,亟以原稿付诸墨版影印二百本,分馈亲友,冀存十一于将来.”(《后记》)景郑又据费屺怀所编其叔祖潘祖荫遗书总目,补录编成《郑庵文剩》、《郑庵诗补》.

另一类是历代先人文学总集,如吴江沈氏家族在清初至乾隆间编著刊刻了《吴江沈氏诗集录》、《重定南九宫词谱》.其中《吴江沈氏诗集录》十二卷共收录70位男性作家、21位女性作家953首作品.据《序》载《诗集录》最初由沈奎七世孙沈永隆、沈永群及八世孙沈始树编辑,而乾隆五年(1740)首次刊行版本的编辑者为沈永群之孙沈祖禹、沈始树长子沈彤,参与校阅者尚有沈氏九孙沈廷光和沈炯,这意味着《诗集录》初版已注入三代族人心血了.迨至同治六年(1867)因原刻版在战乱中丧失,沈奎第十三世孙沈桂芬进行了重新校刻,这样自初编家集至重刻梓行,沈氏族人历时两个世纪方最终完成了文学一堂、文献永存的家族理想(参李真瑜《文学世家的文化意涵与中国特色》).

这类总集,值得称道的还有《锡山秦氏诗钞》、《锡山秦氏文钞》.锡山秦氏,是清代江南最重要的科举世家、文化巨族之一.该家族代承儒素,文人踵兴,仅在清代,就曾出现过秦松龄、秦惠田、秦瀛、秦缃业等著名学者、诗人、名臣,其声名歆动江南,乃至整个朝野,而近、现代这一家族又将秦毓鎏、秦邦宪等富有历史意义的名字永远刻进了族谱.秦氏家族沿历数朝,名人频出,器大而弘,可谓相当罕见.《锡山秦氏诗钞》为道光己亥(1839年)秦彬所辑,共得《前集》八卷,记载宋元明代74人的诗篇;《今集》十卷,收集清代168人诗作,二集共包括242名秦氏族人的诗篇.《锡山秦氏文钞》为民国十九年(1930)秦毓钧辑,共十二卷,汇集宋元明清至民初123名秦氏族人的文章493篇.唐文治先生撰《锡山秦氏文钞序》激赞曰:“从未有以家族之著述,汇为鸿篇者,即有之,亦不过三、五人或十数人而止,然已不数数觏,而况奏对尺牍,书序赠答,散奇骈偶,璀璨皇,兼以闺门,绣口锦心,丽彩彬彬,芬流寰宇.此虽海内名族如曲阜之孔、太原之王、清河之张、平原之陆,亦鲜斯美,而吾锡秦氏乃独擅其盛,弥令人其羡而起敬矣!”无锡秦氏整理家族艺文,“非徒自私一门之隽而已”(顾皋《锡山秦氏诗钞序》),它不仅是家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的见证,同样也汇入了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这类总集如《瑞芝山房诗抄》(戴燮元辑)、《毗陵周氏五世诗集》(周述祖辑)、《江阴金氏文剩》(金武祥辑)、《长洲彭氏家集》(彭贤辑)、《吴江沈氏诗录》(沈祖禹等辑)、《旧德集》(缪荃孙辑),不胜枚举.

可以说,一部完整的家族文学文献,就是一部家族精神史,一部家族人文教育的教材;而即使部分家族文学文献之汇集,也同样成为家族文化发展的见证,是家族“书香”的积蕴,是后人竖起的家族精神的标杆.文化是层累而进的,正是这些家族文学文献,以一地汇之,则成就一地之文学、文化的辉煌,并成为文学、文化再创造可借鉴的资源;以一国汇之,则见证民族文化之演进,成为华夏文明的巨大财富,成为文学、文化创作走向更大辉煌的坚实基础.江南文化家族文学文献的认识意义和重要价值,正在于此.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