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看汪淑萍的文学潜质(点评)

点赞:21150 浏览:943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识汪淑萍,还是在2012年底.

我特别认真地读了她精心创作的短篇小说《石磨》,一个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很平常也很普通的故事,被作者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真让我有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这一点是我特别看重的.居住在长江边上的、经常帮助别人打捞尸体的老汉杜周年,到老来长期病歪歪的,犹如一段行将倒塌的朽木,与他的老伴杜大娘相依为命.大大咧咧的杜大娘在精心照顾老杜的同时,还能够生活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实在是难得.谁也没有料到杜大娘会先他而“去”,这让杜周年悲痛万分,也孤独无助.杜周年尽管出身卑微,但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多年来他一直和隔壁的曾五月暗恋着,在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合力监督下,最终只能各自行走在自己的单行道上.随后又组建了各自的家庭.杜大娘去世后,瘫痪在床的杜周年更是感到无比的冷清,这让他特别地无奈.偶然中他得知自己年轻时打捞过的一个孩子居然就是他和曾五月爱恋的产物,唏嘘中那份自责更是不知去向何人倾诉.一切都温温漫漫波澜不兴,生活依然继续着.作品结尾没有去描述杜周年最后的生活会怎么样,但留下的思绪却颇让人寻味.


汪淑萍以前只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读过很多她喜欢的文学作品.落实到写作,实际上还是退休以后才开始的.据说她加入江北区作协还是陪同她一个朋友来看稀奇,无意间发现了自己心中多年来一直存有的文学梦想,于是乎她才渐渐地在这里找寻到自己将来生活的乐趣.她开始给《嘉陵江》及当地的报刊投稿,尽管至今还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突破,但毕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创作阶段了.我读到过她写的一些小说,总起来看,由于她多年教师职业的熏染,她的文字还不错,叙述语言特别鲜活灵动.有的还极富诗意,譬如像:“‘咚’的一声,日头就被灌进了磨眼.推了几转,日头又被磨成粉末,白白的,细细的.杜大娘把粉末装在药罐里,搅了几搅,清汤寡水的,她又抓了一把正在化着的越来越浓妆的晚霞,像撕桑叶一样,一片片撕下来然后就丢在药罐里.”这样的语言读起来,就很有新鲜感和亲和力.汪淑萍的小说创作,文字基础很扎实,有很浓郁的场域感,她的想象也比较丰富,这些都很不错.她的写作已经不再是严格的传统话语模式了,在“接地气”的同时,已经有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调.一些专家认为,这正是汪淑萍小说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个文学作者要有足够的文学潜质.当读者读完这篇《石磨》后,你的脑海会出现一些画面,你的眼前会有一抹让你惊喜的亮色,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汪淑萍带给你的那一份感动吧.

《石磨》看汪淑萍的文学潜质(点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期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诚然,作为一个年长的新作者,她的作品还是有着明显的缺憾的.我以为她最为欠缺的就是在叙述中太过沉迷于具象的现实描述,缺乏把故事和时代背景、和当下元素有机地关联或者说关联得比较少,这就使得她的作品读起来现实意义不够,这也是她创作道路上的一个瓶颈.这些都有待作者今后要继续地多读多写多咀嚼,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把在《石磨》里已经多少有了的语言上的新意,故事的拓展和桥段的运用手段延续下去,多一些有益的艺术借鉴与尝试,如此也许效果会更好.

真心希望《石磨》的作者汪淑萍能够借这次在核心文学期刊崭露头角的机会,把自己的眼界放得更远,写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好作品来.

责任编辑 白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