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形式美得有内涵

点赞:22513 浏览:1044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有一节主题是“网络信息的多途径下载”的课,安排很丰富,教师讲授了很多内容,学生练习的操作技术也涉及很多方面.从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不同的媒体格式,再到综合网站、专题网站、厂商网站以及FTP等不同信息来源,循序渐进地讲解、操作任务明确,其中“收集感恩节素材”主题设计生动精彩,作为一节技术教学的课,课堂效果整体是非常显著的.但是,课堂的创新表现可见性却不太强,学生操作虽然明确但情绪氛围欠佳,操作成果评价也存在着前紧后松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集体教研,对这节课进行了课堂形式的美化,特别是加强了在丰富形式的同时体现技术内涵的提升,使这节课焕发出美的光彩.


● 丰富分组形式的内涵

学生分组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强教学组织与管理,这很重要,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加强小组关注,有效解决学生管理问题;二是加强学习过程的优势互补,同组异质的学生在一起,各自发挥其强项,提供不同的专业基础和过程贡献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解决了一部分技术难题和知识缺乏的缺陷.

但是在教学评价交流时,我们发现组与组之间的作品、成果非常相似,每一个组汇报的过程、结果也都差不多.前几个小组汇报之后,后面的小组汇报的兴致也因此大减,成就感也降低.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方尝试在分组内涵上进行重构、深化与提高.

让课堂形式美得有内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内涵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分组的一般流程是由教师根据班级统一的小组管理机制进行就近指定,这在机房中学习就会容易遇到合作不利的情况,因为兴趣爱好、技术特长没有预设.因此,技术学习应有自己的小组管理,可以在学期开始之初即通过兴趣、技术水平等调查进行互补分组.当然,随着学习的推进,可能会有多种原因导致小组出现分化、不作为等现象,所以要考虑在过程中进行小组调整,或者干脆根据不同的主题课堂进行临时分组,既照顾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小组的新鲜感.建议在学习之前,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提前分组,预先提高小组的默契;分组时要由学生自主进行划分,通过小组长的自选、协商、动员等更自由的方式,增强小组管理的内涵;根据主题建立架构小组文化内涵,如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有自己的口号等,以突出小组特色,提高精神层次.

小组任务大家已经比较成熟,只是在任务的确定上要突出特色,加强内涵的深化.例如,每一个小组要有自己不同的选题、成果.即使是同一主题,如感恩节,大家一味都说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就显得很重复.如果每一个小组关注的角度不同,有的小组专题研究感恩地球,有的是感恩劳动者,有的是感恩文化,有的还可以是研究感恩节历史渊源.由此,大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更多感恩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做法等,丰富了小组的任务学习,也相应提高了小组的学习成果,学习评价也自然地提高了层次,具有更多的内涵.

● 突出核心技术的内涵

纵观多数的课堂形式设计,出现问题最多的是因为侧重考虑设计的细致性而导致了重点不突出,核心技术不突出,从而让技术价值的内涵淹没在繁杂的操作之中.例如,本节课定位应是“不同途径的信息获取需要用合理的技术”,而我们过分强调了文字、图像、文件这些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分类下载,就忽视了下载技术的不同.实际上,Web网页图文,甚至包括动画、视频(已经观看过的),都已经在临时文件夹中了,如果保存只是转存而已,并不存在“重新下载”的问题,其实这些媒体的获取是相似的.

因此,我们这节课要在学习网页图文保存操作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不同途径)和下载效率提高(下载工具)上.另外,对网上邻居、FTP、网盘等处理时要定位在技术引领、拓展认识.

关于不同的网站,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如厂商网站相当于专卖店、综合网站相当于大商场等.这类比喻,在形式上要配以相当精美的图示,才能有助于不同的技术内涵的表达.

关于不同的下载需求,特别是文件下载的效率,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适当深化讲解多线程、断点续传的特点,以及BT资源下的特点会更好.对于流媒体等,要注意教材所列软件的局限性,可以涉及一些时兴的应用技术,如利用“硕鼠”下载流媒体视频.

总体上,关注信息来源是对信息下载有效性的判断,下载途径有助于选择下载方式,而突出下载的效率和技巧可以很容易彰显出核心技术的内涵.

● 引发互动活动的内涵

课堂形式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应是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要善于给学生互动的机会.有的教师认为问题简单不愿让学生思考与回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也有的教师认为技术很难,需要一步一步给学生讲清楚.实际上,无论技术的难易,只点明方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指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是最有意义的.当然,教师问题的预设要有技巧,不要简单地问为什么.张泉灵在微博写道,她曾听报告说,中国教师提问甲午海战的历史问题是问发生时间、地点、人物,日本教师提问是问哪方胜利、原因以及以后发生类似战争哪方会胜的分析.这是什么概念的教育?当然,除去军国主义的嫌疑之外,就课堂问题而言哪个才能形成真正的互动呢?

其实问题只要提得有意义,都是可以增加互动活动内涵的.比如,我们在下载时预先设计在学生下载的过程中把网络断开,学生发现下载失败,提出问题,然后借机让学生体验断点续传的作用.又如,在网络断开时,让学生保存图片,提问为什么网断开了图片仍然可以用“图片另存为”保存下来,从而让学生了解网页完成图文下载的网络机制,甚至由此进一步让学生探索脱机浏览、临时文件夹等,探索更多网络内部机制,提高技术素养.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大问题.主要原因,往往是出现两极分化以至于讨论会成了演讲会,多数学生成为听众.因此,要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效仿项目小组的形式,首先针对自己的小组起一个有针对性、有感召力的名字,并用标语的方式体现主题信息,如“感恩地球,我们地平线小组在行动”、“手拉手小组,我们一起感恩乡土”等.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自我推荐为首席文创、艺术、技术、园艺、农技、历史等头衔,让学生有责任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帮助其他人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挑选有张力的乡土图片、乡村歌曲,介绍农村发展与问题等. 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是任何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互动.这也不仅指小组学习,单纯个人的学习与内容的互动也是最重要的.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在最近的一节课前,让学生随便搜索一些西方的节日.结果我在提问时,学生回答出不少名称来.我问了几个班的学生圣诞节是怎么来的,不少人回答不知道.我说“圣诞”两字的意思是什么,居然不少学生也不知道.实际上他们已经搜索出来了,却并没有人认真去看.当然,这个最著名的西方节日很多学生经常过,但是也并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是“瞎过洋节”.然后,我找学生搜索感恩节,也提问类似问题.很多学生也是没认真浏览,只凭感觉说感恩节就是感恩父母、朋友,个别的还说感恩老师.可见,技术在不少学生手里是单向操作的,搜索出内容完事,而不与内容进行交互,继续提出问题与见解的就更少了.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形式的时候,要通过专题讨论、论坛争论、博客发表等方式,从内容、技术、环境角度考虑学生与内容的互动性.例如,采用散文录音形式,让他们真正录下自己的朗读形成音频,试听、配音、鉴赏.这样,他们会因为对录音的不满意,而去主动进行编辑与修改,或者因为配乐的不理想去寻找、加工音轨.例如,背景音乐太大,如何只减小背景音乐呢?学习与内容的互动就此形成.与内容互动的契机就是问题发现,而问题发现的契机是真正实践,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是有内涵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才是有内涵的互动.

总之,在课堂的形式中,无论是分组、讨论、流程或者其他的元素,都要注意突出技术的必要性内涵、技术的价值性内涵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影响的内涵,有内涵才能够美得更有深度.

苍山点题

本次蓝调解码关注的是思想内涵,因为唯有有思考的行动才是有效的行动,才是有价值的行动.不论形式,或者内容,缺乏了思想性,那么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是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和创造力的.

教育蓝调提倡的是有思考的行动,这样的行动不论是的,还是安静的,它都会散发出水晶一样的耀眼的光芒:自我的价值感、成就感和思维精神.自我的价值感来自哪里?首先就是来自自主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只有自己真正去思考了才能感觉到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各自的价值所在.经历一番思考,体验一番实践,得出自己的作品或结论,成就感由此厚积薄发,进一步体现出思维精神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诚然,很多课堂现实状况是学生索然无味,教师无可奈何,于是我们开始丢失思维精神,于是大家不愿意思考,懒得去创新,厌学、厌教的现象此起彼伏、泛滥成灾.因此,我们需要蓝调的教育,低调得有内涵、优雅得有思维、创意里有自主,把一粒粒的沙砾用心血包裹成珍珠,散发出爱的光辉.

第一篇文章,在一个专题的多个环节中,分解出了在安静课堂中思考前行的内容与策略,那就是用可思考的内容,采取可思考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必须.文中之所以没有提“学科整合”而是提“学科联合”,一字之差很有用意:不是简单地把技术作为工具,而是在应用中借助技术去思考,在思考中借用技术去发现与表达.另外,文章还有一个看点是在小组合作:每个人,不仅要完成自己擅长的部分,给别的同学以启发,更要注重研究自己不擅长的技术.这一点一下打破了原来小组单一提倡互补时造成的会者会、不会者仍然不会的片面性.

第二篇文章,通过一个完整的课堂改进的集体教研,出教学形式改进中思维内涵的重要性.本文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以分组探索的多样化形成丰富的活动内涵,而不是简单的齐步操作完成任务模拟.观点之二,是要深切知道技术的内涵,由此才能决定教学形式的内涵,技术的关键价值在哪里如果模糊不清楚,就很难说教学层次不混乱,混乱之下鱼目混珠,内涵被淹没.本文重要的一个看点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习内容要有信息的交互,没有交互只是为获取而获取、为加工而加工那当然就是没有内涵的学习了.这一点,实际上与第一篇文章的“学科联合”有共性的成分,只不过它更形而上一些,不限于学科问题的思考,而着眼于信息交互的思维.

总之,不论何时何地、何人何物,静下心来,动起脑来,在教育蓝调的微笑里让教与学更好地呼吸,那将释放的是压力,获得的是动力,迎接的是教育的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