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考试心理”的利用

点赞:8599 浏览:33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在本校的高、中、低年级各选几个班,做了“你喜欢考试吗”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喜欢的占80.49%,四年级喜欢的占21%,而六年级喜欢的只占6.80%.不同年级学生对考试的态度截然不同,由低段到高段呈递减趋势.低年级学生对考试明显有着期待感,这种低年级所存在的“乐考现象”,正是我们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的低年级学生“考试心理”.

一、低段学生期盼考试的原因与价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听老师的表扬和别人的夸奖,获得满足感、快乐感和成功感.例如,有一次,要单元测试了,有几个一年级的小同学来问:“老师,是不是今天要考试?”我回答:“今天考.”他们高兴得嚷嚷着:“今天考试喽!”边往教室跑.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考试没有压力感,对自己能否考好很有自信.他们盼望考试的原因有几种: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刚入学不久,对考试的新鲜感还没有消退;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夸奖“××考试考了100分,真棒!”“××语数考了双百分,真聪明!”孩子想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以得到老师、同学、父母的肯定和赞扬;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竞赛,在比赛、竞赛中获得快乐、成功感;来自家庭教育的巨大力量.

这种“考试心理”遵循了心理学中的“内主外辅”原则.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课中不断适时地表扬鼓励,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很有效.

二、挖掘“考试心理”的作用精心设计教学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素材、设计学习活动

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时,正是求知生情的良机.设计具有竞争性质的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统计知识的教学,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统计不同颜色的花各有几盆”设计成统计校园里的花.我提出要求:“同学们,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能统计出我们校园里的花有多少种呢?”这种活动要求吸引了学生对学校的关注,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滋生爱校之情.接着,请学生了解、统计全班同学的人数、小组内每人获得小红花的朵数,这些练习的设计涉及每一个学生,他们感到亲切、有趣,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统计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了解、记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增加了解、增进友谊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在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既关注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需求,又努力把数学学习与社会发展和未来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例如,《 年、月、日 》一课的教学,教师请学生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一天,把“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告诉我们,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生产和科研实践中选择素材引入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激发、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需要,对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极为有效的.

三、利用学生“考试心理”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课、复习课在小学数学课中是常见的课型.这类型的课的知识已经学过,学生没有新鲜感,没有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很少有教师能够设计出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大都是“讲练结合”等如何恰当地利用低年级学生考试前的心理,提高数学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案例1】在教完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除法 》后发现,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对于“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掌握得不太好.我准备上一节复习课,将本单元的知识梳理一下,将《 学习手册 》及平时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讲练一下,准备第二天单元测试.

这节课到底怎么上?怎样才能让学生认真耐心倾听,积极参与到复习的内容中来呢?联想到明天即将进行单元测试,学生又期盼考试的心理,灵机一动就来了“灵感”:“同学们,本单元即将学完了,准备明天单元测试.”学生一听:“耶!”我接着说:“想不想考个100分?让爸爸妈妈和老师高兴高兴?”“想!”“好!今天我们就上一节复习课,上课的内容都是明天要考的主要内容.想考好的同学就认真听讲.”同学们“刷”坐得端端正正.“能不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能!”“凡是今天认真听讲的小朋友,明天一定会考出满意的成绩”.

真是想不到,一节课中,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积极参与.当然课的中间不忘安排个课中操,让学生放松、调节一下,课上适时地表扬上课认真、表现突出的几名同学,最后表扬全班的同学.

案例中教师能适时抓住学生的“考试心理”,主要采用语言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克服生理、心理的不足而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学习“苗头”及细微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运用低年级学生的“考试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1.课始抓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考试心理”,从心灵上去激发、鼓动学生,课前教师可以这样去激发学生:“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个练习比赛,同桌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好不好?”学生齐回答:“好!”学生听到要比赛,个个坐得非常端正,就连平时最爱开小差的伟伟也挺直了腰板.

2.课中穿插“游戏”

复习课、练习课上光有良好的开始还不够,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课堂上有意注意只有十几分钟,有的会更短.作为教师都有同感,往往一节课刚开始纪律很好,上着上着就有学生坐不住了,乱动了,小声“嗡嗡”了.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何让孩子们真心喜欢“玩”数学呢?大声的喝斥并不能将他们的心真正收回来.

【案例2】在学完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进入期末总复习阶段,本册的许多内容如“乘法口诀”“乘除法口算”“统计与可能性”“时、分、秒”等,练习起来学生易乏味、懈怠.特别是“乘除法口算”是本册学生要巩固、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正确率.我设计了一个“多用魔力转盘”,只要轻轻按一下按钮,指针指到哪题就口算哪题,还设有相应的“奖品”(小红花、小五星,小红旗等).当“魔力转盘”一展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个个跃跃欲试,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转盘,教学效果很好,真是事半功倍.这个“魔力转盘”可集体玩,也可分组玩;可在课堂上玩也可在课外玩;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更换卡片或底板,适合各年级使用.学生非常喜爱,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低年级学生“考试心理”的利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在课堂中恰当地安排一些游戏,并把要复习的内容融于游戏之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复习课、练习课中,可以玩的游戏有“坐汽车”“开火车”“钻山洞”等,教学效果很好.

3.及时总结、反馈

在进行试卷分析时,低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因为自己没错而觉得事不关己,出现开小差,开小会现象.教师可以把典型错误放大,让学生自己进行找错、析错.因为“即时反馈效应比远时反馈效应大”,及时表扬、鼓励和适当的正确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成就感,提高自信心.例如,有位漂亮的小姑娘考试做了三道题抄错了三个数,于是老师请同学分析她丢分的原因,最后师评:“小可千万不能抄错数呀,不然别人会说,这个有美貌没智慧,是个马大哈!”幽默语言令生大笑,课堂亮点由此诞生.考试失误,是每个学生都有的现象,教师利用学生想考好试的心理,注重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教给评价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低段学生的“考试心理”是积极向上的,当然也存在部分消极的、不良的“考试心理”,如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考试心理”,主要在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观察和发现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进行恰当的开发利用.对于不良的“考试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化弊为利,使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和快乐!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