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新闻与美学的关系

点赞:32629 浏览:1545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宣传与传播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同时,要新闻及新闻宣传写作中能够及时地体现美学价值是新闻写作和宣传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此,本文对新闻与美学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撰写新闻一要声情要并茂,二是新闻现场要细节化,三是新闻表达要多样化,通过这些体现出新闻学与美学的关系,使新闻更加多姿多彩,引人入胜,进而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关 键 词 :新闻与美学;新闻美学;现场文学;新闻;美学

提起写新闻,大多数人会觉得新闻和美学不搭界,认为新闻重于报道事实,“直说”就是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里,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眼睛、耳朵、鼻子的延长,成为接受远距离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新闻写得枯燥无味,平滑呆板,就一定会使人生厌而减弱它的传播功能.翻开新闻史,凡是属于脍炙人口的好新闻,无不声色并茂,情趣横生,引人入胜.

一、新闻与美学的关联性探讨

众所周知,同志就是一个写新闻的高手,也是在写新闻方面的典范.他曾经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客观、真实地描写了渡江场面:“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仅十六个字,既写了场景的特色,又写了我军的强大阵容与进军的锐不可当,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这里摆脱了“杀声震天,炮声隆隆”的习用套数,以“风平浪静”的实景,暗寓我军的从容镇静;用“齐放”和“直取”两个动作词,既使人联想到古战场的气势,又显示了我军必胜的信心.读来具有稳如泰山、胜券在握之感.这与作者的风格气度、美学修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另一篇新闻报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以大段背景描写,纵论古今中外战场,说明南阳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取之则胜,失之则败.初看似乎落笔太远,读后方知不为虚笔,使这篇新闻有一种夺人的气概.人民读了叫好,反动派听了顿足,很好地起到了舆论宣传作用.这里既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又表现出作者的精心构思、用笔自如的才能.由此看来,新闻与美学是有联系的.


二、撰写新闻声情要并茂

新闻的声情之美,并不象小说、散文、诗歌,可以由作者任意抒发,它必须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实景、实声、实情.正如章学诚在《古文十弊》中所说的:“记言之文,非作者所能自主也,等言辞不必经生,记述贵于宛肖.”就是说声情描绘必须“宛肖”客观事物.比如说在1983年11月23日由日本新闻社写的《在羽田机场的笑容》,就是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新闻.全文共有四段:第一段运用描写式导语.“‘你好!’——抵日发出了这响亮清脆的第一声”;第二段、第三段写欢迎现场.“桔的晚霞夕照”,“五星红旗标志的机场”.身穿“茶色的大衣”,“头衔是威严的,但他始终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无拘无束”;第四段摘引的书面谈话.“我相信,在贵国期间一定会过得非常愉快.”当时的记者评论道:“一下飞机立刻表明了为中日友好而倾注的热情”.国家要人的国事访问,一般都写得庄重,但本文却写得轻松而热情.原因就在于记者是以日中友好气氛为主题,抓住了声韵,使读者听到来访要人的声音,看到来访者的仪容,感受到他的情绪,给读者以亲切之感.

可见,以形象描绘传达特定氛围意境,才能体现出新闻文体的美,读之使人情味俱生,文风活泼清新.正如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所说:使读者“听之有声、视之有形、尝之有味、触之有感、闻之有香”.这无疑是道出了新闻美的真谛所在.

略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撰写新闻现场要细节化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写作也是“现场文学”,它要牢牢把握住现场细节,将它凸显的读者眼前,通过生动的、有意义的细节,传达出新闻的意图.《日本经济新报》报道访问筑波科学城时,参观机器人操作.不料“机器人的打眼操作难以顺利进行,使负责人焦虑不安.担任解说和若松清司说:‘智能机器人有近于人的能力,所以,在大人物面前也有怯场的时候.’胡总书记马上幽默地说,‘怯场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操作的人吧.’使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这一细节生活气息浓厚,视觉感强,对人物的描写近于小说描绘的艺术效果.共同社报道参加宫中午餐时,“欣赏了雅乐之后,走到演奏人员那里,拿起琵琶和笛子极力称赞演奏得好很好.对这种破格的做法,连日本首相也大吃一惊地说:‘哎呀!被邀请到宫中的公宾到那里恐怕是第一次吧.’他说‘作为人要学习接近群众这一点.’”通过这一细节,人的干部不自视高人一等,与普通人民群众平等相待的作风跃然纸上.

四、撰写新闻表达要多样化

一篇新闻通篇叙述固然不好,但只注意描写声音、色彩、气氛,缺少新闻人物的行动也是要逊色的.新闻要活起来,就必须注意写人物的动作,注意动态描写.因此,西方把多用动词作为写好新闻的要素.比如《在羽田机场的笑容》第三段中写他走下飞机的情景:“当他一走下舷梯,一位十一岁的华侨女孩子送上一束鲜花,然后他同以外务省礼宾宫角谷等为首的前往欢迎的人‘热烈握手’.在他那身躯中充满了第一次访日的喜悦,他连声说:‘谢谢!你好!’”这里边,连用“走下”、“送上”、“握手”、“喜悦”、“连声说”等动词.在眼花缭乱的场景中.每句使用一个动词,写得节奏鲜明、层次井然.这是因为记者始终把视线紧紧盯住来访人的动作,所以使读者也有目视其境之感.如果说上一段场景是全景镜头的话,那么这些动作描写大都是近景或特定镜头,简洁鲜明.因此,写新闻要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和描写技巧,还要选择多种角度,写出有立体感的新闻来.因此说,写新闻要讲究一点美学,要研究表达技巧、美学感受、读者心理等等,使新闻显得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冯 月(1979-),女,汉族,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为新闻稿件与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