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制胜:广播新闻的形态之变

点赞:5984 浏览:21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1世纪开始的十年,是新媒体发展蓬勃的十年.传统广播媒体借助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创新,在竞争中谋求新的生态形式和平台.广播新闻秉承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历经语态、传播方式的革命后,微电台的加入迎来第三次革命.本文重点论述广播新闻终端制胜的第三次革命,将促使广播新闻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进一步提出广播新闻研究需与时俱进.

关 键 词 :广播新闻 形态 终端 微电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的改革创新是伴随着电视和新媒体的崛起而发展的,从广播新闻三十多年的发展来看,它先后经历三次革命:播报语态、传播方式和广播终端的三次重大变革.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加强研究,以理论创新来迎接广播新闻的新一轮革命.

一、变革:从播报语态到传播方式

1986年12月15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创办了珠江经济台.珠江经济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的方式,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珠江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地方陆续开办了经济广播,主持人、大板块、直播、、听众参与等节目形式被广泛采用.在“珠江模式”的推动下,受到电视冲击的我国广播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播报语态的改变可以说是中国广播新闻的第一次革命,它由“播新闻”到“说新闻”,在说的过程中突出亲和力和贴近性.这一“革命”甚至影响到电视媒体.1998年4月1日,一档名为《凤凰早班车》的电视新闻节目在香港凤凰卫视首播.主持人陈鲁豫开创了一个“说新闻”的时代.用受众的话说,“他们是在‘告诉’我们而不是‘通知’我们.”播报语态的改变,“以人为本,贴近百姓”,让广播电视新闻回归新闻本体、媒体本位.

如果说第一次革命还是限于声音传播、节目风格的制作方面,那么第二次革命就涉及到整个广播媒体,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再到媒体运作,表现为媒体运营层面的变革.2004年1月1日,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全新登场.它以全天31次整点新闻、半点快报为发展主线,早中晚三大新闻密集区为重点支撑,清晨、午前、午后、夜间、五大板块为延伸,30档背景式新闻专题和谈话节目为两翼,上下贯通、前后呼应,共同构成立体推进的动态新闻模式,充分彰显“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的传播特点.


改版后的中国之声新闻性、贴近性、权威性、可听性等核心指标取得长足进步,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中国广播新闻的第一品牌.2008年,中国之声影响空前,南方遭遇冰雪灾害,中国之声是风雪中群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的首选媒体,是有关部委发布信息的首选平台;汶川大地震,中国之声第一时间从震中发出报道,是沟通震区内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中国之声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播新闻频率.

传播方式的创新是让广播新闻遵循传播规律的生存之道.新世纪以来,广播新闻节目创新主要集中在连线报道、行进式报道、直播、谈话节目等几种形式.谈话节目是把人际传播植入大众传播,是最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的一种节目形态.连线报道拓展了广播新闻的报道空间,直播则加强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

终端制胜:广播新闻的形态之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08年汶川地震、冰雪灾害,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通常由于电力等设施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广播就成为灾区军民了解外界情况的唯一途径.在重大灾难面前,广播组织多种方式传播,在发布灾情、协调救灾力量、传播救灾知识、鼓舞士气、抚慰民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学者指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广播是信息的“传达者”,救灾行动的“参与者”、鼓舞人心的“动员者”,广播在新媒体冲击的今天,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独领.①特殊时期,广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于是,有人提出广播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媒体”的观点,笔者认为这对于突出广播的独特作用没错,但千万不可将其过分强调并把它视为一般属性,因为,一种以特殊方式存在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广播不是.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终端革命

广播新闻的第三次革命是基于接收终端的改变.这是一次超越了广播媒体本身的革命,它已涉及到媒介融合的范畴.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使得广播的接收方式有了巨大地改变,并已经对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和播出提出了巨大挑战,移动终端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广播生态.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结合,出现了网络广播.网络广播有两种形态:一是广播节目的在线直播和点播,二是专门的网络电台.目前,全国各大电台几乎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不少电台利用台网一体化,实现了台网间直播报道的融合互动.如,2011年,西安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推出了“魅力西安,缤纷世园——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五种语言的大型直播,并借助国际电台的国际在线等网络媒体实现多平台、跨区域和多媒体的直播,直播实现了频率在北美、澳洲六大城市落地;西安电台五套广播节目同步直播,直播节目通过国际电台平台同时覆盖了南美、南亚等地区.②广播借助网络,发挥了伴随性强、以声动人的特点,也弥补了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劣势,实现了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已经对广播新闻的传统生产和播出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战.新媒体不仅在同广播新闻抢夺“快”,抢夺“随时刷新”,还用链接的方式,把新闻历史、背景和海量的关联信息全部同时呈现给受众.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新媒体还用极容易参与的方式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互动的转变.新媒体不仅在争夺信息发布时间上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培养出了主流人群全新的信息接受方式.广播新闻要应对主流人群接受方式的变化,就必须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流程,建立起全新的播出平台.

广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听众的互动,因此,广播新闻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深圳新闻频率“先锋898”的新闻节目《读家新闻》,开通了微博、群等实现选题征集,促进了听众对选题及节目的跟踪与参与,并及时提供反馈,有效增强了节目对于听众和网民的黏性.③在微博、博客、论坛大规模充斥网络的时代,以受众为中心的多元化的互动评论也在广播谈话节目中有所体现.如中国之声的《央广夜新闻》打出了“同步你来说”的口号,在节目中,要求评论员就热点话题与微博网友进行讨论.实现了主持人、评论员和听众的实时互动.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