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学生认可的好老师

点赞:33135 浏览:1548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容易,做一个学生崇拜的老师难.特别是刚登上讲台的青年教师,热情十分高涨,教育教学经验相当缺乏,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不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那样简单,往往是事与愿违.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书育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出自内心地去爱护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不会成为一个让学生崇拜的老师.爱自己的孩子是凡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我们教师就要做这样的圣人,应当视学生如儿女.教师的爱是博爱,教师应把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有缺点错误的学生,都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一行,循循善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严慈相济,那么学生自然也会“亲其师、信其道”,把你看成良师益友.

二、要做一个让学生敬畏的老师,而不要做让学生畏惧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一点,或严厉点,他就很畏惧你,不严格的话他又会有点放肆.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不畏惧老师而又听话呢? 那就要做到敬畏.

敬畏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在哄调皮的小孩子时说“你不听话,给你老师说.”一般的,立竿见影,小家伙会乖巧许多.可见老师是有权威的,学生对老师是有敬畏心理的,然而,如今不少学生对老师没有了敬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度.

对老师没有敬畏,就容易对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对老师的忠告不理不睬.对老师没有敬畏的学生,基本上胆大妄为,胡作非为,无所作为.

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不是说害怕老师,是说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这实际上是对真理和知识的尊崇,是对正义和高尚的膜拜.尽管社会在进步,强调师生公平,但是对自制力不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学生来说,敬畏感还是必需的.

学生敬畏老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得心应手,家长会放心舒心,学生会健康成长.最大的受益者归根到底还是学生.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敬畏老师呢?

被学生敬畏的老师,批评学生时,不会把学生骂得体无完肤,而是像谈心一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愧得无地自容.被学生敬畏的老师靠的是自己渊博的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靠的是对学生的关心、负责,靠的是能够人性化地处理班级事务和学生所犯的错误.这些内在的东西被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后就会对老师产生敬畏感.随着时间推移,和学生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对老师的感情不仅仅只有怕了,更多了一份理解和敬佩.

不要做被学生畏惧的老师.

畏惧,害怕;恐惧.被学生害怕的老师,并不一定能都得到学生的尊敬.因为这种害怕是这样造成的:打骂等各种体罚,恶语伤人等.

学生怕老师,特别是怕班主任老师,时间长了,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惧怕心理,不敢见老师,见了老师就像老鼠一样躲着走.这样的学生表面上看很乖巧,其实心理已经扭曲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做一名学生认可的好老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要学会惩罚,而不要体罚

体罚的含义: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

教师用体罚的方法来处理违反纪律的同学也应称为体罚.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归纳有以下几种形式:罚抄、罚钱、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敲教鞭,甩东西、未经领导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

体罚和变相体罚,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它不仅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消极的情绪,形成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性格,甚至能促使学生思想绝望,采取过激行动,走向极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它会妨碍学生自我意识的正常发展,扼杀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易形成奴隶性格.总之,体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省市实施的有关条例上都明确规定了“严禁体罚”的条款.

在教育管理中体罚学生显然是不对的,但教育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犯错的,如果他们犯错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可以说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当他们犯错时体罚是错误的,赏识教育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当孩子犯错了我们怎么做才合适呢?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说到惩罚,有些人马上会把它与体罚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两者存在着本质区别:体罚是用触及人体皮肉等有损人体健康和侮辱人格的方式来惩罚学生,它是一种简单、落后、愚蠢的教育方法,是陈旧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无知无能的表现,它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侵权行为.

而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惩罚的最高境界是唤醒被惩罚者的人格深处的自尊与自信,让学生意识到:错了应该受罚,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关键是掌握好惩罚的尺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的教育作用,而对学生不造成伤害.

惩罚的方法也是很多的.比如数九寒天,学生因怕冷而迟到现象增多,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跑步.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跑步既能磨练意志,又能克服迟到现象.好可以让学生写迟到或犯错误的真实过程和感受.你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很感人,可根据他写的能感觉到学生的心理轨迹是什么,便于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内心世界,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依据.

总之,在教育管理中,适当的惩罚是好的、有效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惩罚更不能蜕变成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要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惩罚时要注意尺度,运用时机,掌握技巧.在批评、惩罚学生时,要避免使用嘲笑、讥讽、挖苦的语言,要就事论事,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言行的急躁,减少情绪激动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作为教育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公正得到对待问题,不要东扯西拽、借题发挥.

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批评好,惩罚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的.在教育管理中,我们只有适时、巧妙、恰当地运用,才能让惩罚闪耀智慧、充满艺术,让“罚”中有情,让“罚”中有爱,让“罚”中有理,让“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