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压力与疏导

点赞:34275 浏览:1572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其师德师风及自身发展问题成为近年来热议的焦点.而青年教师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他们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对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调查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并通过理论探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 键 词]高校青年教师压力与疏导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14-02

作为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中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和自身的多方压力.在角色转变的同时,其自身心理压力问题日渐凸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量的压力有利于个人潜力的开发.但是,过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对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积极心理学主张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向上的人格,并在人际交流中探讨“人”的意义.这对疏导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分析

心理学理论认为,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一起导致种认知体验和行为体验过程.按照对人们的影响,可将压力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当前,高校教师的压力状况不容乐观.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源概括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内部压力,主要是对自身发展和需求的压力,二是外部压力,如社会、学校、同辈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相对于中小学教师,高校青年教师承担更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具备硕士或以上学历,年龄大概在30―40岁.其学历和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稳定,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相应的,对他们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心理学认为,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人的生理发展趋于平缓并走向成熟.许多青年教师是一出大学门,又踏入了大学门,他们的角色从学生和研究者转变为教师.然而,他们在知识结构、个人修养、教学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中国各大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不仅要求他们继续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又要求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些本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机遇,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高校教师压力表现

哈工大教师心理健康课题组主持的一项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6.49%的教师有躯体化症状,24%的教师有强迫症状,20.99%的教师人际关系敏感,20.95%的教师有焦虑症状,26.46%的教师有抑郁症状,23.98%的教师有敌对症状,23.98%的教师有偏执症状等.这些症状在青年教师团体中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其自身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长期慢性疲劳引起的焦虑、浮躁、抑郁、压抑、受挫感等,甚至出现偏激的情绪体验.在诸多压力因素之下,部分青年教师开始颠覆了之前构架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青年教师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科研、生活等能力,变得失去自信,意志消沉.在高校大环境的竞争之下,慢慢变得急功近利,或者不思进取.这些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降低.长期下来,形成了职业倦怠,对师德、师风、教风都有消极的影响.

二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必须在社会共同活动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成功,还会给个人的内心造成较大的影响.社会中有很多因为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悲剧.这些对于身居在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影响更为强烈.

三是家庭、婚姻的不和谐.前人学者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压力现状做过调查,并将高校教师的婚恋压力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爱人或者伴侣的压力、来自性方面的压力,来自以往经验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伴侣压力、家庭压力和经验压力方面.对于已婚的青年教师来说,来自家庭经济的压力较大,其次是夫妻在异地或者分居的压力.个别青年教师颠覆了道德上的家庭观,在拥有家庭的同时按捺不住诱惑,甚至和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2014年10月9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针对高校教师指出了维护师德师风的七条准则,统称为“师德红线”.其中,有一条指出:“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如有违犯,可最高给予解聘或开除的处罚,更有甚者直接开除党籍.”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些青年教师埋头于工作和科研,急于取得一定的成就,却忽略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导致中国式家长总是不断催促未婚的青年教师尽早恋爱、成家,因此不断为其安排约会、相亲等.但是,许多青年教师在不断的相亲中陷入了恶性循环,很多青年教师成了大龄“剩男”“剩女”.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疏导压力的科学依据

(一)积极心理学为高校青年教师疏导压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传统心理学主要使得社会中出现问题的人变成普通的“正常人”.而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帮助社会中的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同时,积极引导其自身充分发挥潜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涵以下三个方面:从主观层面上说,强调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和乐观主义.从个人层面上来说,积极的人格特质.从整个社会群体层面来说说,主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公民美德、职业道德等.积极心理学努力帮助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寻找自身的价值,追求幸福.同时,倡导用积极的、开放的视角面对社会和社会中的人,研究人所具备的积极因素.这些理论对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疏导压力提供了理论指导.(二)积极心理学为高校青年教师疏导压力提供了现实借鉴

第一,积极心理学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重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2014年9月9日,总书记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指出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要做到这些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

第二,推动高校青年教师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个人也只有依赖社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个人与社会就是通过一张人际关系的大网紧密联系着的.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能否得到有效缓解,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师德师风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关系着整个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三,积极心理学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高校青年教师是社会中的成员,离不开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现实中,对精神需要的追求往往高于物质需要.整体上说,高校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上进心.他们勇于探索和超越,在以往的基础之上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具体来说,他们渴望社会上公正而客观的评价,期望获得较高的社会荣誉,极大实现自我的价值.高校青年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疏导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的对策研究

教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支“思想强,作风正,业务精”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疏导压力,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来自积极的社会环境,如大的社会环境、工作单位、家庭等.

从社会环境角度来说,完善制度、协调机制.高校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千秋大业,是为未来社会奠基,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工程.教师师德水平关系教书育人水平,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社会道德风尚.社会整体机制的建立对于疏导高校青年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压力与疏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青年教师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采用内外部结合的方法积极营造环境.首先,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高校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心理条件.学校领导必须敦促青年教师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及早发现问题,做到“发现”“早解决”.其次,重新构建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相应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地位,根据不同的高校定位和学科背景,灵活、高效地进行评估.最后,提供更多的发展的空间.如鼓励高校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实施办法,对青年教师提供在教学水平、科研创新、个人提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打造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从某种角度来说,普通人很少去阅读专业期刊,如何把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值得思考.若不能行之有效,部分理论必然摆脱不了夸大其词的一面.因此,如何真正宣传到位,值得思考.

情绪、情感是一种心理的现象,是人对事物偏好的内在的反映.情绪、情感不仅影响着事件的整体效果,也是形成流畅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情感激励也是人与人之间激励的重要方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关怀和体贴.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首先要正确对待压力,认识到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潜能.同时,也要认识到过度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其次,适度地加强体育锻炼.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加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利用旺盛的精力缓解压力.再次,开展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咨询,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员工帮助计划.最后,可以进行压力缓解的相关技术性操作,如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引导各种运动的尝试.

(三)展开积极的心理咨询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应该有所侧重,增强来访青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帮助其改变以往消极的认知模式,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和情绪体验.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但是,据调查很少有高校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而展开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具有专业性强,侧重心理疾病的识别与矫治,这对发现和缓解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学礼.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08.

[2]张桂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环境的分析[J].思想政治研究,2004(05).

[3]李恒.高校青年教师的婚恋压力现状调查[J].科技视界,2004(06).

[4]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

(03).

[5].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4,9(10).

[6]王慧.八大激励模式让员工更具活力[J].中外管理,2006

(09).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