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瓶颈因素*

点赞:27007 浏览:1212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介绍了当下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现状,指出其主要瓶颈因素:工作量大、内容评价费时费力、学术图书的非定量化、非公式化特征以及非共识性特征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精选一批有耐心和责任心的学科同行专家并建好用好同行评议专家库,建立规范的中文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立以同行专家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宽容“非共识”的评价制度.

关 键 词:科研评价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图书评价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5-0082-06


Bottleneck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oftheEvaluationofChineseAcademicBookin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AbstractThebottleneckfactorsinpresentevaluationofChinesebookin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aresuchaslargeworkload,timeconsumingcontentevaluation,non-quantitativeandnon-formulaiccharacteristicsofacademicbooksandnon-consensusofevaluationresults.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advancedinthispaperare:toselectabatchofpatientandresponsiblepeerexperts,tobuildandmakegooduseofapeerreviewexpertdatabase,toestablishstandardcitationindexdatabaseofChineseacademicbooks,toestablishtheacademicbookevaluationindexsystemandevaluationmethoddominatedbypeerviewexpertevaluationandsupplementedbyquantitativeevaluationandtoestablishtheevaluationsystemthattoleratesnon-consensus.

Keywordsscientificresearchevaluation,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evaluation,bookevaluation

1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现状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和传承学术的重要阵地,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与学术图书长期以来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学术研究水平提升了,必然会促进学术图书的产生,反之亦然,学术图书的不断面世又会从整体上带动学术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如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推动学术图书出版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但通过对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进行比较可知,尽管我国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总体水平不高几乎是被人们公认的事实.相当多的学术图书学术创新不多甚至是重复研究,学术价值不高甚至没有学术价值,读者量少甚至没有读者,被引用率很低甚至为零,学术影响力不强甚至没有学术影响,逐渐呈现出学术图书被人们漠视的趋势.为此,一些科研机构在科研绩效考核甚至职称晋升时不再考虑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做为评定条件之一,这也许是我国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的悲哀,当然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悲哀.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必须以高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为前提.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繁荣与否与其评价体系密切相关,没有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质量就很难从整体上真正提高,因而人文社会科学也就很难得到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价值被漠视的状况,势必引起人们的反思,为此需要反思我国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体系的问题所在,并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的瓶颈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的论著以及重要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我们可以厘清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发展的脉络,了解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的现状.国外的图书评价主要以书评形式展开,书评在国外能够有效地反映图书的创新程度和质量高低,可以作为图书评价的主要依据.但是目前国内的书评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异化,书评日益失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遭遇到诚信危机,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关注书评,因此国内的书评不足以作为图书评价的主要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先后发表了一些文章,从不同视角讨论评价制度问题,研究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介绍国外评价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学术著作逐渐增多,见仁见智,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如1999年卜卫、周海宏、刘晓红编著的《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价》认为“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技术问题”[1].该书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供了较为有效、公正和易操作的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娄策群提出了“建立社会科学评价文献计量体系与模型的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研究人员、学术机构与学科评价的文献计量指标与模型”[2].刘大椿等所著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在分析和总结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位和特点,剖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状况、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上可行并有成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理念,努力形成一套可作为操作原则的评价指标体系甄选方法和程序把握要领.”[3]任全娥“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形式特点与传播规律,设计出了论文成果、研究报告成果与著作成果三种不同类型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4]苏新宁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通过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引证数据,利用引文分析方法进行规范的数据处理,科学地分析了各学科图书学术影响力,论证了图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5]该成果对论文中引用图书的关系统计分析,从论文引文角度对各学科图书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最终遴选出涉及人文社会科学21个学科的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3140种图书.但正如书中所述,“本书给出的书目主要是通过CSSCI中论文对图书引用量的统计得到,客观地说,引用量只是说明了图书在学者研究中被利用的情况,应该说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图书的学术影响,希望读者不要将其绝对化,更不能说本书未列出的图书都没有学术影响力.再者,本书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期刊论文,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中另一些主要形式的成果(如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的引用文献没有涉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6]邱均平等著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也述及著作类研究成果评价体系[7]等.这些著作从各自独特的立场、从不同视角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评价进行了多层次的扫描和多角度的审视,或从宏观上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体系,或从微观上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标准,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战略作用与研究价值,或从具体的层面论述人文社会科学图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学者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评价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