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与电影创作的相互性

点赞:10513 浏览:441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候,健康积极的舆论环境无疑是电影市场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舆论与电影创作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关系,互相影响.良好的舆论环境能够激发优秀的电影创作.在本文中,将对舆论与电影创作的相互性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舆论与电影创作的关系;接着分析了我国电影舆论环境现状;然后,指出现在舆论对本土电影关注度不高的原因;最后,提出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大家一同探讨.

[关 键 词]电影创作;舆论;媒体;客观

一、舆论与电影创作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影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大有和国际大片分庭抗礼的趋势.一方面说明我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创作水平的提高,有些电影制作已经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电影创作向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走“品牌化”道路,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选择.一个电影品牌的建立,首先是需要电影内容和品质的建设,也就是优秀的电影创作,其次则是需要集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于一身的电影品牌形象,也就是说需要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所以说,现代电影的发展需要舆论和电影创作的相互影响.通过大众舆论,电影创作者可以从中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大众对电影的评价和看法,有助于电影创作者更好地了解大众口味,创作出受大众欢迎和喜爱的优秀电影作品.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电影创作者是掌握一定话语权的一批人,他们创作的电影大多是传达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而优秀的电影作品所倡导的价值观一定是能唤醒人心底的真善美,为这个世界增添正面力量.而在电影上映后,这种正面力量通过舆论一传十,十传百,形成规模效应,使得这种正面影响最大化.所以说,舆论和电影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相互激发、相互促进.


二、我国电影的舆论环境现状

电影是一门大众艺术,受到大众的肯定和喜爱的电影,才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在现在这个的时代,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影体会,这就是我国常说的社会舆论.无可否认,一部电影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对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商业化都给予了积极关注.这种关注使得老百姓能够对电影更加了解,更多的参与到电影的讨论中,将观众的想法和建议反馈给电影创作者.现在的市场条件更加多元化和宽容,观众对电影的认识也更加多元和理性,在对电影进行价值评判的时候,也更加的宽容和,这就是现代的舆论环境.在笔者看来,现在的这种舆论环境能对电影创作产生积极影响,对电影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的舆论环境更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的力量推动的,也就是说并非真正都是来自老百姓的声音.从另外一面来看,我国传媒对于本土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自身意识并没有完全觉醒.我们在各大媒体报刊上,经常看到关于好莱坞电影的报道,甚至是日本韩国电影的报道,而关于本土电影的报道也有,但是不多.显然,目前来说,传媒对美国大片的兴趣要大于对本土电影的兴趣,这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故事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上来讲,都高出一大截.这就使得传媒对好莱坞电影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制造的舆论潮流和轰动效应也远远胜于本土电影,因为本土电影产品的内容吸引力有限,或者说本土电影的规模无法激发传媒对其的关注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对的保护,政府主导的舆论媒体都倾向于给一个更加宽容的环境,让得以成长和发展.但是,这并不是长远之计,中国电影要发展,就必须接受来自外国电影的压力,在相同的平台下进行公平竞争.虽然还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但是看到了差距就意味着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三、舆论对本土电影关注不高的原因分析

总体上来讲,舆论对本土电影的关注比不上对外国大片的关注,这种情况或多或少给本土电影创作者以压力,带来一定的打击,不利于本土电影的发展.而舆论对本土电影关注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内地传媒对一些小制作、低成本具有一定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基本不关注,等同于采取了一种漠视的态度.缺少了媒体的报道,那么观众对电影的了解知之胜少,更不用提对电影产生兴趣,并且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近年来,一些比较优秀的此类电影作品,票房都不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舆论关注过少.比如有《暖春》《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租期》《那山那人那狗》《天狗》等,这些电影作品都有较好的口碑,投资额度也不大,但是由于传媒的不关注,很少有舆论力量为其营销宣传发挥作用,使得这些电影只能成为遗珠,观看的人数非常少,这无论是对观众还是电影创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遗憾的.尤其是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与《暖春》,情感细腻,意境悠远,格调脱俗,堪称具有本土现实关怀、本土生活经验、本土文化特色的优秀故事影片.这两部电影属于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电影市场受挫,上映后没有引发什么观影热潮,然后在寂寂无闻中下线.但是这两部电影在日本国际电影节上均斩获大奖,而且在日本上映,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甚至是霍建起导演在日本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在日本市场上初步显示了品牌效应.在日本,霍建起导演一定程度上是一张名片,国内艺术院线长期关注并且放映他的电影.在国内外两重天的待遇,说明了国内舆论环境带有一定的不健康性,对优秀本土电影的漠视,会大大打击创作者的热情,不利于电影的创作.内地的舆论环境对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作品及亏本没有什么有力量的宣传和评论,这个时候,这些优秀电影作品想要依靠舆论提高电影的营销力和院线竞争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此类电影在内地电影市场的宿命注定了,无法在中国内地电影消费市场上获得价值肯定.

关于舆与电影创作的相互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电影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二,国内舆论对已经形成电影品牌的评价缺少足够的判断和理性.中国的电影品牌凤毛麟角,无论是传媒还是社会大众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只要是具有品牌的电影,都进行大力宣传,而没有对电影作品本身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一味地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这种方式长期下去,会伤害原本的电影品牌,也会使得一些新人不容易出头,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不利于电影创作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最好的例子是2004年,张艺谋的电影作品《十面埋伏》.诚然,张艺谋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只要是其电影作品,媒体必定会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是《十面埋伏》遭遇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舆论批判,批判的范围涉及之广,是其他电影从未遭遇的.从《十面埋伏》的商业炒作、电影题材内容、营销盛典、电影艺术风格等,无一不是媒体批判的点,甚至连张艺谋本人的创作经历和艺术观念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炮轰和嘲讽.这时候的媒体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斗志,充满,但是这种过度的使他们丧失了起码的媒体公信力,仿佛是凑热闹一般,一股脑的全都是负面评价.这种缺乏理性和权威性的舆论,显然也是不利于电影产业发展的,也对电影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十面埋伏》这部国产大片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它在当年的票房成绩凸显了其繁荣市场的功用,而且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塑造话语电影类型风格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作为一部投资巨大,主流的商业大片,运用适当的商业炒作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国的舆论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当一部电影作品有市场的时候,媒体往往会批评其缺乏艺术性.而当一部电影具有艺术性的时候,媒体的宣传较少或者是几乎没有,使得电影没有市场.一边是媒体,一边是所谓的专家,这二者好似两根鞭子,随时准备抡起来,要么抽打一线的电影创作者,要么抽打电影的经营者.当然,电影创作遇到一定的反面意见,是对其具有积极意义和正面影响的,但是如果是以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忧愤心理,苛求现在的本土电影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达到完美结合,是不客观和不科学的.中国的电影市场才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的电影市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个时候应该给电影创作者们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而不是一味苛责.舆论的不支持和不宽容会打消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尝试,不利于我国电影艺术与商业品牌的建设.

四、舆论在电影创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对策

中国电影正处于起步期,其长远发展依靠电影人和媒体人的共同努力.作为内地媒体,应该是在本土电影的创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本土电影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舆论应该承担起为的营销出谋划策的责任.对于电影营销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态度和媒体的配合度.市场营销行为相当于是一座桥梁,桥的两端是观众和电影,通过这座桥梁,二者能有一个相互的了解和沟通,让电影观众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观影体验和感受反馈出去,使得电影创作者能听到关于电影评价最真实的声音.

汽车,舆论评价还应该体现艺术原则.现在的舆论评价大多集中在市场和受众上,对电影艺术性的关注较少.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有独立的美学原则,其中蕴涵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是创作者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也是电影之于观众的一种影响.一切有艺术理想和责任意识的中国电影人和中国电影观众所需要的是真实、客观、理性的舆论评价,而不是哗众取宠,夺人眼球的话语游戏.

五、结语

中国电影现在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期,需要一个健康、客观、权威的舆论环境,来让电影创作者接收到最真实的信息,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状态,从而创作出更多受观众欢迎的优秀电影作品.建立健康的舆论体系应该遵守坚持艺术、市场和受众三原则不动摇,三者缺一不可.无论是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能称得上是一部优秀和成功的电影.健康积极的舆论环境,不仅是中国电影创作所需要的,是其他任何行业的良性发展都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卢冰谈.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J].作家,2008(04).

[2]电影艺术讲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3]陈义成,主编.电视音乐与音响[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任金州,钟大年,主编.电视学系列教程《电视声音构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王红霞,刘立波.影视声音基础[M].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朱宏(1978―),女,黑龙江密山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