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探究

点赞:25991 浏览:1186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深度辅导工作作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教育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艺术院校辅导员来说,深度辅导工作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模式与途径,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应兼顾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深度辅导能力的提高,拓宽深度辅导的思路与形式,以个性化的模式对他们进行深度辅导,达到最为理想而有效的教育目的.

关 键 词  艺术院校 个性化 深度辅导

1.艺术院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对象的特征

艺术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艺术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深度结合艺术院校的学生特点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好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使之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的保证.

艺术院校学生较普通高校学生来说,更为感性,情感丰富,但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他们更加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文化基础教育,对于考勤、考风考纪较为淡漠;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且以“彰显个性”和“固守个性”为荣;由于接触社会较早,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且“伪装”能力较强,需要辅导员更为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艺术院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现状分析

2.1 与普通各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相似的现状

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深度辅导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很多现实困难.例如,很多学校受客观条件限制,谈话辅导没有特别合适的场所,多数辅导员会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深度辅导,但由于环境略显严肃,且办公室事务性工作所限,很难让学生消除顾虑、敞开心扉;很多辅导员在每次深度辅导之前需要长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才能真正帮助一个学生解决某一问题,且这样的深度辅导往往不是一两次谈话即能解决的,需要长期耐心、细致地跟踪辅导,但这样细致的工作方式就很难保证深度辅导对象的广泛.

很多高校在深度辅导过程中,主要以“大一谈适应、大二谈规划、大三谈科技、大四谈就业、研究生谈科研”为主要工作思路,但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真正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需要.另外,辅导员在谈心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时间紧、任务多和谈话技巧的缺乏等多种困难.

此外,与很多普通高校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现状相似的是,艺术院校辅导员的深度辅导的形式目前主要是谈话(谈心),也有个别辅导员借助短信、博客、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现代化手段或主题活动等形式与学生建立深度辅导交流的平台,由辅导员、班主任主要负责具体实施,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层次、分重点、分方向地进行深度辅导.

2.2 目前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通过两年多来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这项教育手段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我们艺术院校的学生中,效果和反响都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很多现实困难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1)深度辅导场所所限,往往难以在办公室的环境下走入学生内心;(2)辅导员受日常琐碎事务工作牵绊较为严重,必须“挤”出时间来进行这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往往失去了深度辅导的最佳时机;(3)艺术院校的专职辅导员很多并非由本校毕业,而是由综合类院校毕业后进入艺术院校任职,在艺术素养方面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实况;(4)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或团体辅导时,难以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响应,往往最不积极参与的学生正是我们最想去深度辅导的学生;(5)艺术院校里,专业老师(导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不容动摇,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必须与专业老师(导师)及时有效地沟通,才能保证教育达到效果,然而这非常需要专业老师们的重视和积极配合;(6)艺术院校学生“社会活动”较多,这一方面促成了他们“成熟”的自信感,影响了他们对于辅导员的心理依赖,另一方面,也促就了他们的“伪装”能力,需要辅导员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和技巧;(7)鉴于学生追求个性的特点,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深度辅导方面需要更大的信息量和及时更新观念的意识,绝不能与学生产生任何思想上的“沟壑”.

3.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的构建

3.1 解读艺术院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个性化”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我们所面对的深度辅导对象是一群极具个性又有着很多“艺术特点”的学生.在普遍采取上述普通高校辅导员所运用的深度辅导手段(途径)的同时,我们还需要针对他们的专业特点、文化素质、成长环境等特点,“适时”、“适势”、“适度”地进行深度辅导.


3.1.1 深度辅导对象角度的“个性化”

首先,这种“个性化”从深度辅导的对象来看,包括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发展方向和受深度辅导的实际需求等等.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要求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和优势.艺术类学生的独特性决定了艺术院校辅导员在深度辅导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深度辅导的作用和意义决定了它的实施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艺术院校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深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1.2 深度辅导工作者角度的“个性化”

“个性化”也指每名辅导员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各有所长的教育模式.已有几位老师在研究“发展性深度辅导实施策略”,他们提出辅导员在深度辅导谈话过程中以“专人负责制”进行,即专人研究、专人策划、专人谈话、专人深入的专人责任制.其实,这与本文中对于辅导员的个性化要求基本一致,都是根据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来,兼顾辅导员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3.2 充分掌握个性化的学生特点,找准深度辅导切入点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辅导员应当尽可能地熟悉每名学生的个人档案,定期地通过、谈话等形式从辅导目标学生的身边人(包括父母、同学、舍友等)侧面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和其性格特征,并充分掌握其这些情况的动态,这样有利于我们掌握深度辅导的主动权,有的放矢地切入到相关话题上去. 另外,网络已经成为目前不可或缺地了解并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手段,特别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已经成为我们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友谊、增进互动的最有效的平台之一.通过学生在网络上的“转帖”、“评论”、“日记”、“记录”、“照片”、“足迹”等等,让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他们.同时,学生们也能随时看到辅导员的动态和观点,很容易与年轻的辅导员们产生共鸣,进而增强信任,增添交流互动的良机.

此外,艺术院校的学生们更善于借助网络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很多学生经常将自己近期的作品放在网上供网友们品评和欣赏,透过他们上传的作品,辅导员们可以有机会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情感、思想状态,更加可以增进与他们的互动、交流、融合.

3.3 拓宽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个性化地进行深度辅导

深度辅导工作要求我们辅导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注重科学指导、形式多样,那么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辅导的水平,必须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导.

全国各级教育部门近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例如北京市教工委就分别针对心理辅导和发展辅导为全市各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专业化培训的机会,以面授、网络、交流、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辅导员们在心理和发展辅导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深度辅导能力.

如同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一样,每名辅导员也不会完全一样,我们在个性习惯、学习经历、生活阅历、专业技能、工作方式、处理问题的手法等方面也是各有所长.那么,在深度辅导工作中,就要针对辅导员的差异“个性化”地开展工作,“术业有专攻”,使每名辅导员在充分利用自身擅长的辅导方式的同时,主动向其他辅导员学习,取长补短,尽可能的让自己深度辅导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同时,在艺术院校中,对于辅导员的艺术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更为明显.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完全无法与艺术类学生产生共鸣,在努力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以方便与学生靠近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与学生不同的个性化优势,才能赢取学生的关注、信任和主动交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走近学生的生活,真正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4.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规避的问题

深度辅导要求我们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那么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和辅导员自身的个性,“受—授”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都要谨防“以偏概全”.

此外,谈及“个性化”就要求我们在深度辅导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和需求适当 “分类”,以这样的方法找出合适的深度辅导形式.然而在“大分类”的同时要注意“小分类”,例如,同样是个人规划发展方面(大分类)的深度辅导,各年级、各专业(小分类)的辅导需求和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在深度辅导的“分类”过程中,注意避免只顾“大分类”而忽略掉横向、纵向兼顾的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我们承担着教育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开展深度辅导是我们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更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细致化、全面化和深入化的重要保障.根据艺术类学生日益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和需求,我们艺术院校辅导员更应该注重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深度辅导手段,构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深度辅导模式,真正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