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几个问题

点赞:4938 浏览:168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琵琶表演艺术方面,很多老一辈教育家、演奏家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继承老一辈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科学化、理沦化、先进化的教学.今天,我就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以供商讨,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琵琶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奏者对作者意图,作品内容深刻周密的思考,有机、巧妙地运用各种演奏表演手段,以达到生动地表现乐曲内容,完美地塑造音乐形象为目的的.也就是,通过演员的再度创造,运用综合的表演艺术手段,给作品赋予实际的生命.

要想完整地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必须具备以下技术、技巧,艺术修养和表演手段.

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几个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琵琶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左右手必须具备科学的演奏方法,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高难度技术、技巧.

如左手:换把运指,跳把,特别是在演奏多声部时,和声曲调,各种音程、和弦、快速旋律,跳把旋律等按音的准确性、灵活性,各种吟揉的松驰性及运动幅度,速率时的自如性,推、拉、滑、抹、撞时的柔和性和棱角性,颤音的灵活性等等,都是左手在琵琶表演艺术中必备的主要技术、技巧.

又如右手:弹挑的正确演奏方法,各种运动方向和角度、力度,夹弹、滚的力度和速率,稀扫的力度和慢快运动时的速度和速率,轮指均匀的颗粒性力,是快、中、慢轮指时的定数和各种分解演奏,凤点头、摇指均匀,连贯的颗粒性力度及速率.还有很多汇组方法,各种指法交替运用连接时动作的科学化,以及有的演奏者借用其它弹拨乐器的某些手法等等,也是琵琶表演艺术中右手必备的主要技术、技巧.

(二)完成琵琶表演艺术须掌握各种音色的发音原理及科学的演奏方法.

在琵琶演奏艺术中,发音与音色变化也居于很重要的地位.声音是通过弹性体的振动获得的.琵琶本身复合振动系统,是通过其弦受到激励,使有效弦长部分的振动引起复手传致面板、音梁、音柱、背板等整个外壳及共鸣箱的共振而获得声音,也产生了泛音列.懂得了琵琶的发音原理,远远不能满足琵琶演奏艺术的需要,还必须掌握其大量声音色彩的变化手段和演奏方法.

琵琶的发音.从声学角度来说,分乐音、噪音两类.乐音是一系列规则的振动,在一个基音上有较多谐和泛音列产生的结果.而噪音则反之.发出的乐音又分:基本音色和多种变化音色.基本音色的美体现在:清晰、滑润、松、厚、亮、结实.而变化音色有的体现在刚劲有力,有的体现在优美柔合,有的体现在松驰浑厚,有的体现在尖薄刺激,有的体现在明亮轻快,有的体现在暗淡压抑等等.

获得好的音色,除左右手演奏方法正确外,从力学角度要特别注意三点:(1)力的作用点(触弦的位置),(2)力的方向(触弦时手指运动的方向,指甲触弦的角度),(3)给予弦的触量(力的大小),这是正确用力的三要素,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再就是触弦时碰撞时间的长短,指甲的选料,制造的形状等都与发音有关.

在琵琶演奏艺术中,仅掌握基本音色的发音是远远不能适应琵琶表演艺术需要的.还必须充分掌握多种变化音色的发音原理和方法.

触弦斜度加大,指甲入弦加深,甚至弱奏时用指面演奏,这样使指甲与弦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大,激发点也进一步增多,演奏时虽然看到右手运动幅度并未缩小,但作用到弦的分力则由于斜度加大,相反倒缩小了,再加之吟揉巧妙运用,其发音饱满,浑厚,柔和,优美.

对弦激发位置和角度的大幅度变化,也引起了音色的大幅度变化.激发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弦长的三分之一处,指甲与板面的角度,入弦度,根据发出音色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使激发点双方的弦振动都较充分,产生谐和的泛音也较多,使其余音延长,点的感觉减弱,音色圆润、柔和.激发按弦位置与复手之间弦长的二分之一处,激发点双方的弦振动最为充分,产生谐和的泛音列也最多,使其余音延续的更长,点的感觉更弱,所以音色更为圆润、柔和.以上几种变化音色,适合于表现优美秀丽,柔美恬静的抒情性文曲.

反之,激发位置靠复手处,触弦角度与板面垂直,指甲人弦较浅,用指尖弹奏,导致弦的高频振其音色尖锐、刺激、干瘪.同样激发位置在复手处,人弦加深,角度缩小,又会使其音色相对加厚,给人以遥远、朦胧,渺茫或怀念、哀思的感觉,

世界上没有绝对、抽象的美,各种美的音色变化都是为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怎么写作的,并存在于对比之中,所以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有时还可以发出多种形式的噪音等等.

科学的掌握琵琶各种音色的发音原理与演奏方法,同样也是完成琵琶表演艺术的必备条件.

(三)完成琵琶表演艺术必须具备好的音乐感觉和高深的艺术修养.

音乐感觉是人的分析器官(听觉)在长期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产生的特殊复杂的感觉.如:节奏感觉、音准感觉、强弱感觉、快慢感觉、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感觉,以及为了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各种情绪,描写各种场面的需要,将节奏放慢、拉宽或加快缩短各种气口的感觉等等.


在琵琶表演艺术中,演奏者还要具备全面的、高深的艺术修养.这种艺术修养包括:广泛的音乐修养、美学修养,渊博的文化智力(包括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当的政治水平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等等.

广泛的音乐修养是指:对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民歌、戏曲、说唱等风格特点的广泛了解与掌握,对琵琶表演艺术中如何巧妙的运用左右手各种技术技巧,出色的表现出所演奏乐曲的风格特点韵味是非常重要的.

演奏者对社会各种生活的了解深入与否,美学修养、文化水平、政治水平的高低,同样也是能否在琵琶表演艺术中,正确运用各种技术、技巧,生动地表现乐曲内容,出色地描绘各种景象和场面,是准确的塑造各种音乐形象的重要方面.

(四)各种呼吸状态在琵琶表演艺术中的运用.

在琵琶演奏中,正确的运用各种状态的呼吸,先解决力气和神气(情绪)的有机配合问题.

人所共知,我们用力离不开气,各种呼吸状态可控制肌肉运动速度的快慢及给弦能量的大小.同样在我们的演奏中,要想有感情的表达各种情绪,也离不开气,不同的呼吸状态可表达不同的神情.

我们演奏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或说话时的呼吸,有时相同,有时截然不同,平常的呼吸纯为自然的动作,而演奏时的呼吸,则是高度技术性的,后天训练的结果.

呼吸的种类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在演奏中身心安静时的呼吸.第二种是在演奏中心情紧张、兴奋时的呼吸.第三种是在演奏中有意识的强力呼吸.

我们演奏时,尤其演奏热烈的音响激昂的情绪的吸气,肌肉较大的幅度,缩和提肩,将身体上提,呼气时又要通过较大幅度的向下甩头,肩部及上身向腰部速落弹起,这绝不是所做的动作,而是因为吸肌群和呼肌群有不少肌肉与颈部、肩部、腰部相连的缘故.这也进一步说明:演奏艺术绝不是通过身体某个局部所能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全身各部肌肉直辖市的有机配合才能完成.

我们所演奏的乐曲有喜、怒、哀、乐、抑、扬、顿、挫,这就须要我们的呼吸状态也要有急、缓、连、断等才能在琵琶表演艺术中完成表达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任务.

(五)表演动作与演奏动作在表演艺术中的有机结合.

为了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我们在表演艺术中须用很多种表演动作.现在重点谈一谈大臂在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动作与演奏动作的结合问题.

大臂动作主要是在表演艺术中,根据表现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需要,不同速度的抬起和落下.大臂不同速度的抬起和落下,不但有利于胸廓扩大和协调各部肌肉有弹性的配合工作,而且还可衬托所表现的乐曲内容和艺术形象.但是,大臂有节奏的抬起后必须有节奏的收回.这是因为我们右手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大臂应自然下垂,在大臂抬起后如不按节奏及时的收回去弹奏,就会造成错误的演奏方法.

如:我们在演奏中表现高亢、激昂、热情、歌颂性旋律时,大臂根据乐曲速度气口的要求,快速抬起,刹那的保持,然后快速收回至演奏姿势,同时弹奏出强烈的音响效果,这样有助于我们表现的乐曲内容和塑造的音乐形象.反之,我们在演奏慢速优美、雅静、稳健的乐曲时,根据乐曲的内容和节奏,大臂也可慢度优柔的抬起,慢速优柔的收回,弹奏出优美、雅静、柔和的音响效果,或慢速的抬起,较快的收回,可弹奏出结实、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这样我们在演奏时,就可通过我们形象的表演动作,将观众引入到我们所要表达的乐曲境界中去,有利于使观众在欣赏中加深对我们所表演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在我们的琵琶表演艺术中,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而且还有一个好的音乐感觉,高深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美学修养和正确的运用各种呼吸、状态及表演动作等.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琵琶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功训练,还要教育学生注重对音乐共同课和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尤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要有创新的精神,突破学科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才能培养出有学问的琵琶表演艺术家,为振兴祖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梁丽君:山西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