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的姿态

点赞:7295 浏览:309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腾飞,当代公众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水平都较以往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公共艺术的受众、创作者、空间、时间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试图给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姿态寻找一个合理而崭新的定位.

【关 键 词 】公共艺术;姿态;公众;精神高度

虽然在当代,公共艺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但是作为一个大体明确的概念,它仍然是有着相对清晰的范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地域文化交流的加快,不论是公共艺术的设计者,还是参与者,其思维水平和审美能力都今非昔比,当今公共艺术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介入大众生活,从而影响到公众的精神高度,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受众上讲,现在大多数关于公共艺术的文献书籍论述的大都是“城市公共艺术”如何如何,仿佛城市之外的公共艺术便不值一提了,然而这一点本身就与“公共”一词相悖,公共艺术应当是一种社会文化艺术的福利,是任何阶层的任何民众都可以享受的艺术权利,这一群体的范畴相当巨大,不仅是城市居民,更有农民和其他边缘人群,甚至可以说,没有完全人身权利的监狱里的犯人实际上也是具有一定的参与权利的,因为在监狱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公共艺术,而且适时适量的公共艺术作品一样可以起到陶冶和熏陶犯人们的审美能力,改善犯人的行为,启发犯人的人本精神的作用.

诚然,发展公共艺术,城市比农村和边缘地带具有更多的优势条件,比如充裕的资金、便利的交通、先进的技术和多元的文化积淀等等,但是,当今社会讲求和谐发展,城市之外的民众精神生活层次也理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提高.而且,农村和边缘地带的公共艺术还是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一方面,不论是从群体文化水平、审美能力还是参与程度等各方面来讲,农民和其他阶层的民众水准都在不断地提高,这是公共艺术萌生的土壤和根基,另一方面,城市之外地域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这就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和条件,进一步说,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高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公共艺术的发展则可以促使民众的精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满足,从而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公共艺术作为生活中最容易为受众所接受的一种艺术方式,首先应该放低姿态,渗透到一切文明的生活环境中去,不仅要从肥沃的田地里发芽,更应当从最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只有在生存环境上亲民爱民,才能得到广泛的、普遍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姿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汗牛充栋的艺术理论宝库中,针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已经有了太多论述,笔者也无意陷入到这场辩论中,笔者认为,诚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更重要的则是高于生活,对于“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论断,实在不敢苟同.确实,即使普通民众,也有可能做出好的设计或者好的美术作品,但是,这一定经过了生活的深厚沉淀,甚至是专业的学习和积累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民众”也绝不会是普通的民众,最起码也是经过专业学习的艺术工匠,才有做出艺术品的可能.进一步讲,不是说做出一两件成熟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家,艺术的各个领域是相通的,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能够在所处时代艺术的不同领域内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在其中许多个具体领域,而不是具体到一个狭隘的范围内有所建树,这才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退一步讲,没有任何文化的田间老农也许能熟练地将麦田打理地井井有条,使之规规整整,成列成行,这当然也可以算作是一种人为艺术,但是,他是绝不可能从主观角度上设计出一件唯美的、抽象的现代主义雕塑或是其他类似作品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在这一点上讲,公共艺术应当是将心态放低到民众,而其表现手段、方式和设计的精神又高于民众.一件完全等同于民众的、大众层次的公共艺术作品虽然可以实现与观众的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但是却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过目难忘的效果,而一件只讲求气势和形式感的公共艺术作品则会因为其冷漠的性格和模糊无谓的主题而脱离群众,使之不具备“公共性”.

从这个角度上讲,笔者强调公共艺术的高层地位,并不是宣扬艺术家的地位高于人民,而是将艺术这一具备独特气质的概念从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加以升华,加以提炼,使之真正成为可以代表大众声音的呼声,如果说柴米油盐正是最普通的公共生活,是物质,是基础,那么公共艺术作品就是精神,是上层建筑.公共艺术的本质和意义也在于此,它应当是民众生活和艺术家独到慧眼之子,艺术家用其敏锐的眼光洞察民众生活最经典的片段,并将其加以提炼,通过或者概括、或者写实的艺术手法,落实到现实中,以具体的形态表达出来.艺术是一种精神食粮,而公共艺术则是精神领袖,它可以出现在最底层民众的生活中,也可以出现在所谓高层民众的生活中,它代表了所有民众的利益和需求,向社会发出呐喊,它的出身也许贫贱,精神气质却绝然高贵,它代表了最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公共艺术俨然一副生活的智者形象,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一种社会精神在无形之中传播给观众,从而起到感染民众,教化民众,提高民众精神层次的作用.

公共艺术是艺术家表达其艺术思想的方式和手段,而公共艺术作品除了体现出艺术家的想法之外,还要做好与所处环境的深度对话,包括对空间历史故事的评价、对空间现实处境的评估和对空间未来发展的预测,而不是仅仅对现有空间现存状态的思考,从而以使公共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浑然天成,富有特别性和归属感.换言之,当艺术家创作一件作品时,不仅要考虑自身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受众,还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公共空间来安置作品,而选择安置地的过程并非是单纯地选择一个地点,这个空间特有的环境还会反过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比如具体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选用,等等,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讲,作品还具有富于生命的延展力,即公共艺术陈列品的生命和成长过程.公众在以时间为主轴的四维空间支配下,不仅要在特定的时间内感受公共艺术品三维的空间状态,其心态、情绪和对作品的感受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时过境迁,对参与者的感受加以特别的关注体现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更符合“公众”的深刻含义.如何让参与者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时期产生对作品的不同的积极感受,或者,作品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对观众形成相异的客观影响,这是公共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精神,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比如在四季鲜明的城市中设立一个公共雕塑艺术作品,就应当考虑到四季交替、黑白更迭时作品的具体状态,春天的希望、夏日的热烈、秋天的飒爽、冬日的宁静,在不同时节背景的衬托下,这件作品究竟分别能体现出怎样的状态、气质和生命气息,并分别对观众的心情和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通过一件看似随意的作品来促使观众做出某种行为,或者达到某种思想层次,公共艺术的生命就在于此,它就像一个朴实而平和的智者,静静地立于一角,将生活的智慧散播到周围,润物无声,在无言之中影响到民众的精神高度.


【参考文献】

[1] 凌敏. 公共空间与当代艺术创作兴奋点―从利物浦双年展看公共艺术创作走向[J]. 装饰, 201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