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

点赞:2560 浏览:6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12-0046-02

【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急危重症的院前救治方法,以增强抢救的有效性,提高存活率.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部分病例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对98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结果对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结论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和第一急救措施的迅速到位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日常的医疗急救工作中,常会遇见危急、危重的各科患者,如何提高急危重病人院前救治的有效率、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既是急诊、危重病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医学任务,也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59例急危重症院前急救的病例分析,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救治急危重病人的措施与方法,抢救更多病人的生命造福人类.

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急诊医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8年6月,由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经现场救治的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其中绝大多数是笔者亲自参与救治的,并且对所有病例进行跟踪随访.

32例急性左心衰病人因采取不同的第一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治疗,造成3例死亡,29例病情好转,5例危重哮喘病人,1例因拒绝现场救治,结果到达医院时心跳呼吸已停止,其余4例救活,1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好转,10例重症脑血管病人经积极抢救,全部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人,经治疗病情好转,8例CO中毒病人2死6活,35例骨折病人中,5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病情好转,14例头颅外伤病例,3名伤员病情极为严重,但只有1例死亡.


98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中急性左心衰病人:男30例、女2例,年龄5791岁,平均70.88岁.危重哮喘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967岁,平均37.67岁.心梗:男10例、女5例,年龄47~69岁,平均60.88岁男例.脑血管病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86岁,平均47岁,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6.2岁.CO中毒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17~35岁,平均24.60岁.骨折病人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9~61岁,平均30.8岁.头颅外伤病人,男性13例,年龄22个月29岁,平均15.25岁.

2结果

急性左心衰病人,有3例病情急性发作后采取了错误的体位(平躺体位),最后导致死亡.而其余则采取正确有效的体位(坐位,下垂),以后经进一步的救治最后病情好转.危重哮喘病人中4例经过现场紧急平喘、吸氧等处理,症状缓解后再送医院进一步治疗,最后病情好转.另1例则因现场拒绝抢救病情迅速恶化,最后死亡.心梗全部救活.重症脑血管病中,2例大面积脑梗死全部救活,8例脑部出血病例3例死亡、5例救活.8例低血糖、糖尿病昏迷病例经现场和院内的有效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CO中毒病例,虽经全力抢救,最后2死6活.骨折病例,3例由于在现场采取错误的措施,最后出现骨折移位及严重的并发症.2例则采取先固定、后搬运措施,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头颅外伤病例1死3活,其中2例罕见病例的成功救活与现场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密切相关.

3讨论

现代医学进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率的提高,而院前急救处理是紧急医疗救援的前沿阵地,危急、危重病发生后的"黄金一小时"内,特别是头10min被称为"白金10min"是决定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如果得到正确有效迅速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转危为安,为后面的救治赢得时间,相反,如采取错误的处理方法,则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医疗实践,并通过对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例的分析、总结,感悟和体会颇深,认为要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3.1提高病情正确判断力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相关病史分析、只有正确判断病情,才能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使其病情好转.低血糖昏迷,在家中快速测量其血糖,发现血糖很低,立即静推50%葡萄糖40mL.几分钟后症状缓解、病情好转,然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CO中毒病例,也是通过检测生命体征和现场环境分析、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最后存活.由表显示,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当时首发症状是胸背部疼痛,现场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样改变,送到华东医院后,经心肌酶、心超、MRI等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立即转送到中山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成功救活.该病发病率低,常突然死亡[1].

3.2第一急救措施应迅速到位

急性左心衰中有3例死亡者,笔者亲眼看见由于自己采取错误的平躺体位,使回心血流量加大,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其气促加剧,脸色发紫,结果很快就死亡.而另9例给予正确的坐位、下垂的体位后在进一步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急性左心衰救治的第一急救措施应该是体位.5例危重哮喘也是如此,其中1例因现场拒绝抢救,要求直接送医院,由于等候电梯耽误了约10分钟等原因,失去了救治的黄金时间,结果死亡.骨折病人的第一急救措施应是先固定、后搬运,表中显示的骨折病例,虽然全部存活,但是其中3例由于未做固定、盲目搬运,结果造成严重并发症.

3.3强化自救、互救意识,普及、宣教急救知识

资料显示:2例大面积脑梗塞和3例早产病例,都是由于目击者自发开展救援,为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最后全部救活.资料仍然显示,4例头颅外伤病例中有2例系属罕见.病例1,男性,18个月,他左手拿螺丝刀不慎绊倒地上后,螺丝刀正好戳进他左眼并深入到脑部,表面仅露出刀柄.事发后,其外婆用手紧握住该刀柄.不让其深入或拔出,从六楼直跑到弄口,拦了出租车直驶普陀区中心医院,再由救护车转到市五官科医院和华山医院,最后送到市儿科医院.辗转四家医院,花费近6个小时.结果手术成功,即保住生命又保住了眼睛.事发后,笔者特意随访了小孩的外婆,问她:“当时你怎么想到紧握刀柄直到手术才放手"回答说:”过去我在部队当过卫生员,听老师讲过这方面知识".由此可见,当发生急危病症时,目击者、救援者开展正确、有效、及时的院前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学科,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来,国际上提出进行超高级生命支持的概念,指对濒临死亡的病人用便携式体外循环泵和人工肺(膜肺)进行体外循环和呼吸支持[4].对急危重症院前救治有效性的提高,是急诊医学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