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际关系中的谎

点赞:3521 浏览:114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说谎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外关于说谎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说谎时行为表现的研究、对说谎识别的研究以及测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本文在综述说谎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从学校人际关系这个新的视角来探讨说谎行为.


[关 键 词]学校;人际关系;说谎

【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0-113-2

近些年来,关于说谎行为的研究不断受到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性、哲学、学等都将说谎纳入了研究范畴.本文将关注点放在教育社会心理学领域,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学校人际关系中的说谎行为.

一、概念界定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通过直接交往(包括沟通和其他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情感联系.学校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是指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学校成员在群体中或群体间相互认认识、体验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心理学视角下的说谎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认为说谎是:一个人存心误导别人的有意行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并且对方也没有明确要求被误导.他认为说谎的方式包括隐瞒和捏造.DePaulo认为,“说谎”是指在明知真想的情况下故意对事实进行隐瞒、歪曲或凭空编造虚检测信息以误导他人的行为.JaumeMasip等人将“说谎”定义为: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的地隐瞒、伪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检测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为说谎.

国内学者中,林正文认为,说谎是个体明知是错误的行为,但为了得到某些利益或是为了避免接触不愉快的情结,而有意以不真实的叙述来蒙蔽他人.陈会昌认为,从道德的意义上来说,“谎话”是一种出于故意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伤害的不真实的话.

二、谎言的分类

从上世纪五十年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谎言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查尔斯福特把谎言分为无恶意谎言、幽默谎言、利他谎言、防卫性谎言、攻击性谎言、病态谎言、幻想性谎语癖等种类,虽然分类的标准欠统一、分类的结果相互包含交叠,但后多有人沿用其中的术语进行学术研究.

学校人际关系中的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Vrij根据说谎的原因,将谎言分为自我导向的谎言和他人导向的谎言.

我国心理学界目前对说谎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说谎问题上,因此,对谎言的分类也就局限在儿童谎言的分类上.根据谎言的意图,谎言可以分为白谎和黑谎;根据不同交往动机可以将谎言分为善意性说谎、利己性说谎和玩笑性说谎;高玉洁将儿童说谎分为想象型说谎、虚荣型说谎和逃避型说谎;夏艳芳则将说谎分为混淆性说谎、谋利性说谎、防卫性说谎、模仿性说谎、报复性说谎、恶作剧性说谎和表现性说谎.

根据说谎的意图和目的可以将谎言分为善意谎言、恶意谎言与中性谎言.善意谎言是指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国家以及社会有利的谎言;中性谎言指的是出于自保、自利、自娱娱人或礼节需要、印象管理需要而说的谎言;恶意谎言是一种为了谋取某种利益所说的谎言,是主观故意性的一种违背道德的谎言.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学校人际关系中的谎言是双向的.如:师生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谎言,也有学生对老师撒的谎.有学生对学校撒的谎.也有学校对学生撒的谎.

三、善意谎言在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工具性”作用

善意的谎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作用.可以说,善意的谎言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善意的谎言不仅能够建立起一段人际关系,还能将这段关系长期的维持下去.甚至还可以挽救一段关系.

(一)谎言维护面子的作用

“好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突出现象.由于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人际交往中,会重视他人的看法和感受,从而通过各种方法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面子经常会受到威胁,比如,说话人因为自己做粗某事儿需要向别人道歉,道歉这种行为会使自己的面子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就有可能会采取说谎的方式来为自己找借口,从而维护自己的面子.这种情况在学校人际关系中经常发生.例如,学生迟到了会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导致起床起晚了.

(二)维护学校形象、稳定教学秩序的作用

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有危机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会使用善意的谎言.比如在遇到有学生或者精神异常这样的危机事件时,学校往往会采取息或者减轻程度的方法来维护学校的形象.同时也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影响在校其他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充当教学手段的作用

教师善意的谎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解决班集体问题等.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问了一位性格内向,从不敢主动发言的学生,并在他回答完问题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种表扬可能要比他实际的表现要夸大很多,但是这种正强化会增加这个同学的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四)维持人际关系、增进感情的作用

小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同成人一样,也会使用谎言.从目前国外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性的实验研究,都发现儿童在幼儿时就已经发生说谎行为,并且会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实验研究还表明,儿童在5岁时(也就是在入学时),其心理理论已经趋于成熟,在6到8岁的说谎儿童中,73%的是女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女孩普遍比男孩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赞扬.因为她们更懂得通过撒谎来维护自己和老师的关系.

这种作用在中学和大学中更加普遍.在同学间的交往中,为了建立、维持或者修复友谊,善意的谎言会频繁出现.一句“你的衣服好漂亮”就可以建立起一段友谊;在安慰他人的时候,我们会说“你是最棒的,只是没有遇到机会”;或者为了避免不开心,求同而避异.善意的谎言在恋爱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限在爱情中的年轻人,很容易就说出一些山盟海誓的承诺,而在明知这些话是谎话的情况下,听的一方仍会感觉到甜蜜.这就是很明显的谎言具有增进感情的作用.

四、谎言对学校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毋庸置疑,谎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多数是消极的.笔者认为基于人际关系的相互性,谎言首先会破坏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再进而破坏人际关系.在学校人际关系中,谎言会影响到学生间关系的稳定性,受谎言侵害的一方,会冷漠对待这段关系,关系中的双方会因此而疏远,甚至关系就此破裂.经常撒谎的一方被信任度会降低,还有可能遭到周围同学轻视和排挤.老师也会不愿相信经常撒谎的学生.一旦被孤立或者忽视,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