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工业区竞技体育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调控与探究

点赞:5097 浏览:113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调控等问题进行剖析.得知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总结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的任务,同时也讨论了使我省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紧张的主要因素是竞技体育的地位、教练员的水平、传统思想和竞技体育体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利用.

关 键 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调控

中图分类号:G81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4-0575-03

ResearchontheArrangementofHumanResourcesabou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

CompetitiveSportsinHeyIndustryZone

PANShubo

(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4,Liaoning,China)

Abstract:Withthemethodsofquestionnaire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thearrangementofhumanresourcesabou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Liaoningsportsisanalyzed.Thestatusquoandthearrangementtaskofhumanresourcesofpetitivesportsareresearched.Theresultsshowthatthemajorfactorsofhumanresourceshortagearethestatusofpetitivesports,coaches'level,traditionalthinkingandsportsinstitutions,whilethelevelofeconomicdevelopmentalsoinfluencestheutilizationofhumanresources.

Keywords:petitivesports,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rrangementofhumanresources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的重要窗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制高点,也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的坚实基础.

我国重工业区竞技体育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调控与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竞技体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要引入人力资源理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代国家事物中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的人员现实及潜在禀赋的总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的使用,特别是要更多的培养出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人力资源及其素质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作用超过了物质资本,本文从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竞技体育中人力资源调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取自大连市、沈阳市、朝阳市、铁岭市等4市,共发出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8份,有效回收率91%.这些对象分别属于425个非体育家庭和303个体育家庭;所有对象中具大专以上文化者486人.把所选4个市分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大连、沈阳)和相对不发达地区(朝阳、铁岭)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

1.2研究方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对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进行研究.采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0.00计算机软件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1.2.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为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问卷包括3类共计可回答70个问题.问卷的第一类为答卷者的基本情况,第二类为我省竞技体育人才资源调控的评价,第三类为评价指标.

1.2.2数理统计法

第一类问题和第二类问题各组别、各问题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10.00程序下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对象的文化程度和所属家庭(表1)

表1文化程度和家庭情况

结果表明:体育家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25.59%,非体育家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41%,所以非体育家庭比体育家庭的思维观念和重视文化程度修养比例高.

2.2家庭对竞技体育的态度(表2)

结果表明:体育家庭有61.9%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和非体育家庭有60.6%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非体育家庭比体育家庭不愿意比例稍低.

表2家庭对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表3家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结果表明:10岁以下孩子72.9%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11~15岁51.6%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体育训练;15~18岁51%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18岁以上69.4%家庭不愿意子女从事运动训练.x2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家庭愿意和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也就是说,两种类型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较高.

2.4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人群对竞技体育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表4)

表4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结果表明:发达地区的两个市(大连和沈阳)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家庭所占比例大连占63.6%、沈阳占62%,不发达地区的两个市(铁岭和朝阳)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家庭比例朝阳占60%,铁岭占60.8%.不发达和发达两地比较是发达地区占的比重大.说明人们还有旧的思想观念和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从侧面给竞技体育界提出了对我国青少年体校办学方向的重新定位问题.竞技体育体制问题,认为体制不合理、竞技体育队伍风气不正.

3分析与讨论

3.1竞技体育对人力资源调控态度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两类家庭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比例远低于不愿意从事训练的比例,其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点:首先是体育工作者普遍待遇低,除了为数不多的高级教练员和运动员之外,无论是教练员还是学校体育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都比较低,而且我国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塔基过宽,成才率过低,家庭和个人都不愿意投资于回报较少的竞技体育.其次是国家对教练员的投资少,缺乏规范的教练员培养制度和方法,以致出现短期行为,用急功近利的“近亲繁殖”的方法培养教练员.昨日还是驰骋在运动场的运动员,今天却成了教练员.这些人执教的方法还是“老祖宗”传下的那一套.这样下去就会造成非良性循环的局面,而且对他们教育和继续教育又长期无法保证,使不少教练员的文化水平低因而影响了他们对竞技体育的新思想和新理论的迅速掌握.我国体校文化学习氛围差、学生素质低,也是另一个影响社会和个人投资竞技体育以及人才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再有就是人们对体育不正确看法(特别是非体育家庭).即搞体育的人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从事体育训练又苦又累且成才率低还影响文化学习,一旦成不了才,便影响了一生,因而人们也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


3.2家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由表3看出,孩子在初中阶段,家长开始考虑中考和将来的高考,试图把竞技体育作为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和大学的敲门砖,因此,不愿意者逐渐减少,不愿意的比例出现下降;但一旦发现孩子无法借用竞技体育进入高中或大学时,就再次反对孩子进行运动训练,比例再度上升.研究发现,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可加分”、“中考体育必须及格”、“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大学”等.这反映只要有相应的政策,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家庭为数仍然不少,问题是如何制定相应政策培养合格的“运动员大学生和大学生运动员”,这样既能增加我国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本投入,又是改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素质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素质可归纳为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人力资源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竞技体育的水平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资源应该是不会枯竭的,但任重而道远.

3.3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人群对竞技体育态度的比较分析

从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沈阳、大连两市与相对不发达地区铁岭、朝阳两市家庭对待运动训练的态度(表4)可见,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家庭多于愿意的家庭,不愿意的程度x2检验分别达到显著和非常显著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原因有经济收入可满足子女读书的需要,也有传统思想的问题.至于不发达地区也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体育训练,原因则可能是从事体育训练又苦又累,家庭补偿多,家庭承担比较困难.从事职业运动训练成才率低、得到回报慢等原因,也是导致不愿意子女从事职业体育训练的原因.

3.4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的任务

《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存量越大,素质越高,道德品格和精神本质水平也会越高,从而竞技体育中的各种异化现象将会越少,国家对竞技体育所投的物质资本生产率就越有效,竞技体育就越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人力资源调控的任务是:

第一要保持人力资源供给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之间的平衡;第二要促进人力资源在竞技体育生涯的良性发展;第三要实现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其最大价值;第四要促进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5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竞技体育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合理需求,是竞技体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发展模式.不同人力资源系统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作用,而要发挥人力资源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价值,就必须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调控,具体原因如下:

1)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级专业队、依托市场发展的职业队、依附于各类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等实体,而不管是对于哪一类型的运动队,都必须遵照我国整体发展竞技体育的需要谋求发展,国家必然要对这些不同人力资源实施调控.

2)我国实行的是积极政府的模式,政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必须为国家调控,并要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

3)当前各国更重视奥运成绩和排名,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各国均对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实施了调控.

4)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而国家和人民对竞技体育要求和期望却很高的情况下,政府控制竞技体育的职能不能削弱,只有当市场机制逐渐完备、社会逐步成熟之时,政府才有可能将部分权力和利益移交给社会.

5)另外,市场经济虽然具有计划经济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失灵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6)未来几年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竞技体育面临一系列重大赛事及谋求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考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均必须有赖于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调控.综上所述,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确存在不容置疑的紧密联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的总目标.体育资源调控是建立健全竞技体育资源培育、开发、配置及利用为重点内容的“四位一体”式的调控体系.均衡我国竞技体育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调控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基本平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资源产业,完善竞技体育资源市场,健全竞技体育资源的法规制度建设,促进竞技体育主要类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竞技体育资源是竞技体育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及保证.竞技体育资源具有生成性、调控性、社会性、有限性及整体性等特征;竞技体育资源观对竞技体育资源调控及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竞技体育资源观主要由系统观、发展观、价值观、辩证观、开放观等组成.人们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主要原因是:竞技体育的地位、教练员的水平、传统思想和竞技体育体制.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有可能出现危机.

3)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人群更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更不愿意投资于竞技体育.但是适当的政策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有助于储存和开发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竞技体育的经济回报率,对人力资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存和开发具有调节作用,竞技体育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4.2建议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调控体系.从前面表中可知,愿意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家庭数的比例低,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职业运动训练,所以若想发展我省的体育事业,就要礼贤纳才,积极发现人才、广招人才、大力培养人才.要建立由决策系统、协调系统、操作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等组成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制度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政监督、组织协调的水平,要在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配置、利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

2)营造人力资源发展的适宜条件及合理流动.要建立体育人才数据库,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并逐步解决体育人才的进修、升学、晋职、留学、住房、就业等问题,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积压、不浪费、不屈才、不抑才.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部门要切实搞好体育人才流动的宏观控制和微观调节,健全体育人才交流工作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有关规定,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体育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市场相似度检测机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3)建立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保险机制点.建立运动员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及投资运营机制,加强保险供给方的责任监督机制,强化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保险制度的运作监管,注重竞技体育保险相似度检测业务的发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内在动力.要重点加强运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祖国培养意识”和“普通公民意识”,培养其高尚、健全的人格.加强对体育干部、教师、教练员、科技人员和优秀运动员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