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点赞:20451 浏览:940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老年人在过去岁月中形成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社会身份、交往范围、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在评论事物时价值观念会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退休生活的适应与否.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本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在老年活动设施中的调查、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

◎能够较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有些老年人离开长期工作的岗位后感到无所适从.有一位退休干部,过去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寄托.他退休后感到生活索然无味.家人曾劝他早晨出去活动一下身体,可他有好多次竟不自觉、习惯地走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附近.当他猛然醒悟自己已不需再去上班时,心中出现一阵强烈的失落感.当然,这位老人的例子十分典型.但是,如果类似的种种不适应,持续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自己仍然调整不过来,那就应当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了.

◎自我认知能力强,能容纳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个基本的评估,有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有的人由于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强烈的自卑情绪,常常自卑、自责.因此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过分高看自己和过分自卑的人自我认知的水平都不高.这种人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能力差.一个人不能容纳自己,哪里还会有平衡、和谐的内心生活?

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地位的变化、权力的失去、经济收入的减少、与家人孩子关系的变动(由被依赖者转为依赖者)等情况,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容纳自己的.


◎对生活充满了兴趣

许多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使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如对书画、、跳舞、歌咏、旅游、社会公益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参与,既体现了老年人依然充满朝气的生命力,又是他们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老年人意识”远离了他们.

◎能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

人是社会中的人,乐群性是人的天性.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的交往是有选择的.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在老年退休后,无须看谁的脸色行事,生活更加无拘无束,摒弃了金钱、权力、地位的因素,这样保持和新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才可能是真正的知音.有些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人,退下来后,一些常围着转的人开始疏远了,自己感到世态炎凉,其实过去一些人只是看上了你手中的权力,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业务伙伴.这些人的疏远又有什么奇怪呢?还有些人与你的交往只是一种正常的工作关系,你离开了工作岗位,又有什么理由还要求人家继续围着你转呢?人家不再像过去一样与你交往,并无恶意,本来就很正常.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老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交朋友,也有个总量对等、交往互补的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无论你过去的工作、职位、荣誉如何,今天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自傲、不自卑,只要性格相容,能够从兴趣、爱好、知识、心理等方面相互补充、支持、交流,就都可以建立起新的真正的友谊,至于那些过去多年培育起来的真正的友谊则更应当保持、珍惜.因此,每个老年人只要有颗平常心,能够彼此间平等相待就都会建立起一个新的交往圈子.你会从中感到乐趣.

◎能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退休之前,人们生活的中心往往在工作岗位上,与家人关系不十分突出.退休之后老夫妻朝夕相处,与子女们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如果把本人退休所产生的不适都发泄在家里,就会引起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矛盾.

有位老先生过去工作时较少管家里的事.他退休后不是主动去替妻子分担家务,而是成了妻子的监工.他看妻子怎么干也不顺眼,提出许多要求,非让妻子按他的意见办.妻子不肯,他就吵闹.这位老先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退休后的不适应.

一些老人退休后脾气变坏了,常因生活小节跟老伴、儿女合不到一块.如果不是子女不孝、不尊重老人引起的,很可能就是老年人的心态因退休后的不适应,产生了消极变化,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如果自己调整有困难,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

◎能接受新事物,与社会有效相处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一系列变化,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无法与社会有效相处.

有句经常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年人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的完整.老年人的价值应从对社会事物建设性的态度中得到继续体现.人若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智力健全

智力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和表现等等.

◎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力表现较好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过度兴奋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不利于健康.悲伤时要能控制自己,而不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悲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作为一种稳定的心境,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意志力常常表现为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也常常表现在制定、实施自己各种生活计划的过程中,如办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急躁,能经受得起各种挫折等等.

◎心理年龄适当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一直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有儿童的心理特点,青年有青年的心理特点.如果青年人、成年人仍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就是心理年龄的滞后,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例如,有一位老年知识妇女,她已做了祖母,但其行为的某些方面由少年至老年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说话就是:“我们女孩等”,而且动作让人感到她是在模仿纯情少女.其实不然,她并非检测装,而是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水平是可想而知的.这是人格发育的问题,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个例子很典型,像这样的人可能不多见,但由其他表现形式反映出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的人也不是个别,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佳,处理个人感情生活和其他社会事物显得笨拙.还有个别老年人,在年轻时就与自己的孩子抢吃抢喝,与孩子下棋、做游戏,也争强好胜,不是在哄孩子,而是自己表现得也像个孩子.到了老年,竟生怕自己的孩子超过了自己.还有极个别过去曾经有过一定身份、地位的老年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贪图虚名、弄虚作检测,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反而怪罪他人.

老年人意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有的意识,老年意识的到来,标志着生活兴趣的降低和心理的迅速衰老.有的中年人或初老年人产生了悲观情绪,老年人意识就会很迅速地控制住他们,而有的高龄老年人自强不息,仍充满青春活力,没有丝毫的老年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