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检测

点赞:33911 浏览:1566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108例,分为AMI患者36例,UAP41例,SAP31例,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结果:GSP水平AMI组及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正相关.


关 键 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化血清蛋白

GlycatedAlbuminDetection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

Liubin,LiuZhuoran,LiuJing

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setheglycosylatedserumproteindetection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sandtheirrelationsbetweeneachother.MethodTochooseourheartinAugust2010toDecember2010,with108casesofhospitalizedpatientsweredividedinto36patientswithAMI,UAP41cases,31casesofSAP,thecontrolgroup,50casesweremeasuredbloodsugarlevelofserumprotein.ResultsTheGSPlevelinAMIandUAPgroupa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SAP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glycatedserumproteinlevelhadpositivecorrelation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

Keywords:Acutecoronarysyndrome;Glycatedalbumin

【中图分类号】

R8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04-01

为进一步探讨GSP与ACS的关系,我们通过GSP水平的测定,探讨GSP在ACS发病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108例.根据WHO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严格筛选病例:①AMI患者36例,男29例、女7例;②UAP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③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男19例、女13例,以上三组平均年龄(65.22±9.341)岁;④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55±10.252)岁.无相关病史.

1.2测定方法:ACS入院病人分入院即刻、入院24h和入院48h共3个点采集5ml不抗凝外周静脉血,以3000rmin-1离心10min后取血清,采用硝基四氮唑蓝(NBT)显色法分别测定.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实验.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1各组GSP水平,见表1.

GSP水平AMI组及UAP组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GAP水平在AMI组略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2ACS组内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的GSP水平比较ACS合并2型糖尿病者GSP水平略高于非糖尿病的ACS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和冠状动脉心脏病是吃出来的“富贵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营养过剩的反应.血液中的蛋白质,包括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和是相对稳定的,可以缓慢和己糖(主要是葡萄糖)结合,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先形成不稳定的醛亚胺希夫碱,几小时后,重新排列,形成稳定的共价键的结合酮胺的Amadori产物,即早期糖基化产物,包括GSP(糖化血红蛋白).这些产物慢慢通过脱水,氧化和化学重排,和一系列的缩合反应,形成不可逆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GSP主要是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糖非酶糖化发生慢反应的蛋白质产物,GSP水平反映在过去一至两周的血糖水平,是反映近期血糖控制的一个敏感的和可靠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只是血糖一种状态特征反应,GSP已被证实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有关.研究发现,ACS组外周血中GS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略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这表明GSP水平可预见的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及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此外,ACS组与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GS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这些作用之所以不依赖于高血糖,是由于蛋白质的较长的半衰期,即使血糖正常,GSP也可以继续发挥致病作用.早期的研究发现,非糖尿病大鼠注射GSP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GSP广泛积累在结缔组织而发生糖尿病.最近大量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可随着GSP增加而增加,激活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因子的活性,增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氧化应激的增加及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有关.早期糖基化产物可直接损伤细胞的功能,因此,可发挥致病作用,而引起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

从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来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久坐的生活方式,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糖化血清蛋白反应体内血糖升高,是体内血糖升高的一种表现,同时伴有尿糖升高,久之形成糖尿病;同时伴有血脂蛋白异常,内环境失调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使人易怒,暴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