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通医合道释疑

点赞:25304 浏览:1185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形意拳有合医道之说,为历代先贤师祖共同明论为证.笔者根据几十年练拳深研体悟,认为内家拳术确实与医道是分不开的,是密切相合的.

刘公奇兰师祖曰:“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习时为通医合道来健体,行之于敌为用.总言之,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李存义师祖曰:“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以虚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白西元师祖曰:“练形意拳之道,实是祛病延年之真宗.余自幼行医,年近七旬时,身体动作仍似当年强壮之时也.并无服过参茸保养之物,此拳之道,养气修身之理,实有确据,真如服仙丹之效验.”宋世荣师祖曰:“形意拳之道有道艺与武艺之分.武艺者即动心敌将也,道艺者是故形艺拳之起点为无极式,其理是最初还虚之功用也.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从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再生三体,三体重生而万物长,即此意也.”以下还有多位前贤师祖和上辈高师论形意拳之道.车毅斋师祖曰:“形意拳之道,中正广大至易至简,不偏不倚,和而不流者也.”总是以身形中正,使丹田气不能向上散也.形意拳者要与道合,必须首先要与中医理论相合.只因中医理论是道学养气的开路先锋,如不明中医之经络,五行拳就不能直接与人体五脏发生锻炼关系而受益.


形意拳与武道合

下面解释练形意拳诀与道相合之拳经主要诗词一首:

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

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

如问真形需求真,要知真相和真形;

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

“混元一气吾道成”,这句话首先是说,练武术练的是经脉之气.内经云:“经脉之气谓之真气.”经脉之气是要以形引气才能引动的,以意领气是领它不动的.经脉之气冲于络脉,变成混元气才能营养身体.混元气是外气,是在人体外大宇宙之中的阴阳未判之气.道家修道就是以“混元气”为道,儒家则以它为无极.此阴阳未判之气,则用以意引气,可由人身毛孔、腠理、七窍、全身穴道进入人身体内,直接营养身体.练武术是以形引气,引的经脉之气;以气动意,意又引气,引的混元气,两气相合混元一体.所以说“混元一气吾道成”.

“道成莫外五真形”,实为劈、钻、崩、炮、横五行拳正确之形体锻炼,方能道成.

“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即能把五行拳真正的形体做对,此真形内就含藏着真正的精神.体内五脏之气就可得到中和,能养浩然之气,凝聚于下丹田.因此,我们第一步功是炼精化气,气足之后才能转入第二步功炼气化神.

“如问真形需求真,要知真相和真形”.即如果真想把真形做到至臻完善标准,就需要向真求,要知真形和它的形象要相合(这是“真相”简单的解释).这个真相还有形之讲法,就是练拳的“形”是主于人体之外表,那么与外表的相对就是体内.所以说体外真形与体内之气机相合而至善矣.这就是前面说的经脉之气必须以形体来引动,以意领气是领它不动的.因此,我们要知道形与气的关系是形不离气,气不离形,形动气随,气为形用.如将真形练对,此则为内外合一,又为形气合一.因此进入第二步功炼气化神再加深研苦练,年长日久而至全身团结如球、内外合一,此即神形合一也.

“真相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这是说正确的形体与体内之气机要想合到一起,就要有真正的诀窍.真诀合于道学养生健身之法,算是彻底灵通.

道学养生有两种功法,一个是静功,一个是动功.坐禅养气为静功.利用桩功和一切锻炼的形体、动作、养气之法来养气健身,叫动功.因此我们所练的内家拳才有“武术道”之称.

下面把形意拳“三体桩”(也称“子午桩”)之理论作以解释,以此来证明形意拳术的锻炼,处处是拳与道学养气相合的.此桩法还是形意拳和道学静功养气的第一步功炼精化气的主要方法,可以动静两功同用.

“子午桩”是按天干、地支、五行、八卦来论述的.按天干而论,壬癸,方向是北;丙丁,方向是南.按地支而论,子在壬癸方向的中间,方向是正北.地支的“午”是在天干“丙丁”方向的正中间,方向是正南.按五行来说,水的方向是正北,火的方向是正南.以八卦方位而谈,坎的方向居正北,离的方向居正南.再按中医理论配于人体而论,肾脏属五行之水,与地支“子”的方向相同;心脏为五行之火,与地支之“午”的方向相同.以上所谈,八卦之坎、地支之子、五行之水,三个方向是相同的,都为正北.离、午、火的方向则相同于正南.三位的排列是内有五行,外有八卦,天干、地支居其中也.在人身而言,头顶百会为“午”(头为元神之府),会阴为“子”(为肾阳发生之所).百会上顶而神意下照,会阴上提而精气上升.若配合“吸提撮闭”则成炼精化气的诀窍,此为子午桩的内涵真意.

形意拳站桩是以无极为预备式,转化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道家的四个层次是相同的.配于人生之体,古者道学之术语与中医理论谓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生必由阴阳交媾,卵子与精虫合抱,为阴阳之生太极也.由此生婴儿之两肾,此所谓两仪之现,而后再生肝、心、肺、脾五脏全矣.因肾为先天之首,生阳元之本也,五脏全,再生其手足四肢,此所谓四象全也.最后为八卦之层次,即全身所生之毛发是也.合道学配合天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个层次.

练形意拳第一步功,是练“精化气”,合中医理论的“心肾相交”又为“水火济济”.是用合乎修道的站桩式体形来锻炼,使人体外肾之精自然化精而成气质,由督脉长强穴上升经三关,过百会,通过大小脑(此即道家所说的还精补脑,又是中医理论的“脑为髓之海”之说)至督脉之终点龈交穴,再用舌顶齿叩之法,过鹊桥关,接通任脉之承浆穴,再顺任脉过心脏降至下丹田至会阴,此则为周天功之小周天之运行法.练至此种阶段,口中生出甘甜之津液,即佛道称之为“甘露水”是也.此津液被人体脏腑吸收再生精细之精,这就是道释儒三教所说的“聚津生精”术语之由来,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水火相交”,或“水火济济”.按八卦称为“坎离交”,按地支则为“子午合”也.此即古人所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气达三关透泥丸”之意.

在研究车师祖技击的小故事时,有的怀疑是他用邪术把对方崩倒于地,而他老人家在论形意原稿中说:“身形一起,即把开玩笑者崩倒于地.”这种说法实则错了.如车师祖身形一起,其丹田气定要随身形上升而流散,这样既不能把开玩笑者崩倒,又有可能被开玩笑者踢倒.笔者觉得应是开玩笑者踢来之脚似挨非挨之时,车祖忽然发现,刹那间,不知不觉形神合一,坐胯抱丹,把开玩笑者崩倒于地.

以上说明,拳练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无拳之中是真拳”之境界的先贤师祖们,是受到前之师祖的真传实教,才能按着前面通医合道的形体把丹田气(即内劲)练好.到此境界就是把道学静功的第三步功之以神还虚练毕矣,也就是把形意拳的第三步功的化劲练毕.车师祖与开玩笑者之小故事说明,在这种情况下,车祖绝对是没有用意念的时间,更没有以意领气的时间,也没有想用什么招术来对付开玩笑之人.只因车祖用合道学养气的正确形体把丹田气练好与其形神相合,他老人家已经练到彼有刺激就有本能反应.再说车祖洗面之时定是高的身架,他突然发现开玩笑者的脚将到后腰之时,不知不觉身形一动坐胯抱丹.这个姿势定要命门后突.我们练武术是以形体来引动经脉之气,人体本身之内气随着坐胯抱丹的形体,下丹田之气就如同一个气球 似的向前后左右下全面崩出.他老人家这种动作定是胸虚腹实的,所以才能把开玩笑者崩倒于地,这也是由内而向外发动爆发力抖擞之威的效果,也是全身抱丹田之整劲.如果按车祖论形意之原文是“神形合一,身形一起则把开玩笑者崩倒于地”,则大错矣!如身形一起,他的丹田气则随身形上起而上升,丹田气则向上而散矣,腰部命门穴也会随身形上起而前塌.那样,车祖不但不能把开玩笑者崩倒,反而会随命门前塌为彼之顺力踢倒.所以说“身形一起”之说法是错误的,笔者才把“身形向上一起”改为“坐胯抱丹,命门后突”.练到此种程度就是“拳无拳,意无意”,这种境界就是用正确形体来练好丹田气而达到养生与技击之目的.道家修道就是以静功来养丹田之气,以养生而修性,这就是炼到拳与道合,也就是内家拳有“武术道”之名的来源.

形意拳与医理通

我们练形意拳还必须要通医理.因为形意拳的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与养生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常言形意拳锻炼有外练五拳,内养五脏之说.外练五拳为劈、钻、崩、炮、横.内养五脏为肺、肾、肝、心、脾.配中医之五行即金、水、木、火、土.练五行拳的正确形体对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系统十二经脉是相合的.锻炼日久,可使气血畅通,五脏坚实,精神倍增,延年益寿.久习可自知其乐也.

下面将练形意拳五行合五脏之经脉起止穴位及练法简述于下:

1、劈拳:劈拳属肺脏,五行为金,为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中府穴,止于手拇指之少商穴.练劈拳时右拳拇指横直盘于食指与中指的中部下端握拳,再由体中线经下颏向前伸出,小臂里裹,与体中线鼻准对正时,中府穴与少商穴也同时吃力,此时肺经十一穴则通畅而直接入肺脏.左臂向前伸出,左拳变掌时姿势形动同右臂.放掌后,五指稍作似钩非钩,惟食指有上挑之意,但不能伸直.此种食指之形协同掌臂之形,可以沟通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的商阳穴,止于头部迎香穴.

2、钻拳:钻拳属肾,五行为水,为足少阴肾经.起于足之涌泉穴,走向腹至胸之俞府穴.

3.崩拳:崩拳属肝,五行为木,为足厥阴肝经.起于足之大敦穴,走向腹 至期门穴.

4.炮拳:炮拳属心,五行为火,为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走向手小指之少冲穴.

5、横拳:横拳属脾,五行为土,为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之隐白穴,上行经腹至大包穴.

以上为外练五拳而内养五脏之道理.以五行拳正确形体来锻炼,是与人体经脉相合,这可算是以形体而沟通经脉之畅通,可以坚实五脏,此谓合医理之说;用五行拳正确形体来锻炼,可以凝聚经脉之真气,积聚五脏精华之气质,能扩大丹田之气足,此谓合道学之养气养生之论.以上两者所谓通医理而合道义,即明气理.因此形意拳才有“武术道”之称.

拳经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

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白西元师祖曰:“练拳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养尤难.”由白师祖所谈,我们只知练拳来养气、健身,再加技击还不算为全面.以练拳养生之条件,还必须涵养道德,也就是内修心性,这才为习拳合道全面的修道法则.

总结形意拳术通医合道之功,由入门至最高境界的练法过程,有简易之论与详细之谈,分述于下.

简易之论就是以老前辈的教学而谈.过去多数人没有上过学,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就以练拳所应用的形体来练,如沉肩、坠肘、含胸等等等简单名词要领来练下丹田之气,使其和而不散来养气,利用由头至足全身之正确形体去操作,丹田气则能充足和而不散.此则是和道家之静功养气是一个道理.这样就能使丹田气足,也就是形与气合,练的明劲,即易骨,也就是道家炼精化气的第一步功.前面解释主要诗文中说:“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习练日久,自然就会由气足而化神.这就是道学的第二步功,即炼气化神也.这步功练的是暗劲,易筋也.暗劲练毕,再向前深追苦练,心窍一开,身形也就会自然柔顺而刚柔并济,虚实分明,而使神意运用.练至此境界就是道家之第三步功,即炼神还虚,以虚至无也.这就可说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就是“无拳之中是真拳”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难.古人云:“练艺者如牛毛,艺成者似麟角.”真成者,要得明师之传,再看自己之志也.这三步功,只凭练还不能至善至美,哪一步功也免不掉师徒、师兄弟或朋友间的互相切磋,再加真打实作,深研苦练,方能至此上境也.

第一、二步功前面已作简述.下面我把三步功之练法作一简介.第三步功为最高境界之功,即化劲.化劲练之周身四肢皆不可转动,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似前二种,不可改变.虽然周身运转不着力,也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贯通也.拳经云:“三回九转是一式”,亦即此意也.

关于中华武术“形神”之论,有人认为“形似不如神似”.我们认为,先有形似再有神似,如没有形似,哪里来的神似呢.如没有形似,哪里来的合道学之说的炼精化气如没有炼精化气之功,哪里来的丹田气足呢?丹田气不足,哪里来的合道之说的炼气化神呢总之,火车是一站挨一站的走,决不可能跳过一站再走.所以说神似是对的,但必须由形似才可炼至神似,由神似最终才能练至形神合一.又有说“得其神而忘其形”,此言差矣.如真练至入化境是“得其神而固其形”才对.例如车师祖之小故事,开玩笑之友用脚踢来时,车祖决不可能是身形一起把友人崩倒于地.笔者把身形一起改成“坐胯抱丹”,由此证明是固其形.使丹田气由内而向前后左右下而爆发,方有抖擞之威,这才能把开玩笑之友崩倒于地.此爆发力爆发于前后左右下,气力就无上行的原因,是车祖能稳固下盘、沉肩坠肘、含胸等等内家拳之形体,丹田气则不散,这叫练至形神合一形体,随机应变,无意之中坐胯抱丹,把开玩笑之人崩倒,这才叫做无拳之中是真拳,所以说应该是固其形,而不是忘其形.

还有说练拳学习之进入过程和写字是相同的.这种谈论是对的,但是有的地方也不合乎道理.如写字之规矩是先写楷书而后再写行书乃至草书.书法到这种神化境界,与楷书则大不相同.楷书的笔画是顺直横平钩点撇捺,处处分明.到行书则随便自由.到草书,它的笔画那就不能提了,歪斜不正,撇点捺有时不分而应用,有的草书字根本就没有那个楷书字的字样.如按练拳,这种情况是坚决不行的.如郭师祖谈的三步功,第一步功练的是明劲,脚下有声音.第二步功,脚下不发声,是练的暗劲.第三步功练的是化劲.总之就是发力与用意上有分别,惟形式(即形体)规矩似前两种不能改.形体不能改的原因是我们练拳和平常干活及行动全是用的经脉之气,经脉之气是气随形体而动的,练拳的形体、规矩一动,丹田气则乱矣.如形意拳之盘根步,其呼吸似有似无,就是身轻如羽,其步法再快也是保持抱着丹田而不散,不失其一、二步练拳之规矩,不能失本形.所以说怎么也不能前扑后仰,头动尾撅.气是随形动,身法一乱失其规矩,丹田气则散矣.写字则不然,尤其草书,它的字体、笔画不端,甚至有的配合歪斜还是很美观的.练拳则不然,永远是要骨正筋舒的.所以说练拳至化境与书法不全是一统并论的,如人写文章,写的是一层功夫一层眼力,不彻底明细之处请不可乱写.

形意拳通医合道释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丹田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