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移植2016年第8期

点赞:2889 浏览:86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4月,美国佐治亚州一名69岁的男子桑尼葛汉在成功换心十几年后,朝自己开结束了生命,与心脏捐赠者泰瑞卡托当初的方式一模一样,而且前都没有什么征兆.

也许你会认为这只是巧合,但葛汉其他的表现更耐人寻味,他在1995年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不久,认识了卡托生前的妻子.葛汉说:“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已经认识她许多年了,我无法让我的视线离开她.”他深深地爱恋着卡托的妻子,并很快与她结婚了.

难道卡托的心脏换到了葛汉身上后,卡托的记忆和喜好也转移到了葛汉身上自1967年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成功以来,心脏移植手术日益普遍,若调查一下移植“后遗症”就会发现,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好像普遍“遗传”了捐赠者的某些习性或个性.

器官移植“后遗症”怪现象

类似葛汉这类难以理解的现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施瓦兹记录了超过70例.其中有个很著名的例子:一名喜欢写诗、作曲、弹奏乐器的18岁男孩保罗在车祸中死亡,他的心脏被捐给了一位叫丹尼尔的18岁女孩.就在他死后1年,他的父母偶然发现磁带内保存有保罗谱写的一首歌,歌名为《丹尼,我的心是你的》,歌词写到:男孩感受到自己要死亡,死后会捐出他的心给一位叫丹尼的女孩.当男孩的父母见了丹尼尔,给她播放保罗生前创作的这首歌时,虽然丹尼尔从未听过,但她却知道歌词,并且能唱完整首歌.

性格移植2016年第8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物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施瓦兹教授还调查了一名29岁的女同性恋者,她在心脏移植手术前喜欢吃汉堡、炸鸡块等各种快餐,在接受一名19岁女素食者的心脏后,竟然讨厌吃肉,见到肉就恶心.更耐人寻味的是,她不再对同性感兴趣,在接受移植后不久,就嫁给了一名男子.

在一个同样令人费解的案例里,器官捐献者是一名16个月大的男婴,叫哲瑞,因掉入家里的浴缸而窒息死亡.接受捐赠者是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7个月大的男婴,叫卡特.几年后,一次卡特和家人去教堂,竟然甩开妈妈的手,直接奔向了站在人群中的哲瑞的爸爸,抱着他的大腿喊“爸爸”.而卡特从未见过哲瑞的爸爸.当卡特被问到为什么把哲瑞的爸爸当爸爸时,卡特说他能感受到哲瑞的存在,他只是跟随着哲瑞叫“爸爸”.某天晚上,当哲瑞的父母与卡特一家一起过夜时,半夜卡特进入哲瑞父母的房间,像哲瑞那样蜷缩在哲瑞父母之间.此情此景让哲瑞的父母忍不住啜泣,卡特则告诉他们不要哭,因为哲瑞说一切都很好.

器官移植后出现的上述现象不只限于心脏移植,肾脏移植也有类似现象.英格兰林肯舍郡的琳达加门斯的一个肾脏捐给了她丈夫.手术后,平时厌恶家务的丈夫竟然也像妻子那样喜欢烘焙、逛街、扫地和园艺,原来讨厌狗的他也像妻子那样喜欢养狗了.

别人的器官带来了别人的性格

器官移植后为何会出现上述种种奇怪现象有的医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心脏移植这类威胁生命的重大手术让病人面对了一次死亡,生与死的考验可能让病人在个性上有了彻底的改变.但让人说不清的是,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性格改变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刚好变得与器官捐赠者的一致.

这些问题和现象足以让科学家思考:当医生摘除捐赠者的器官时,是否也触动了人体的其他机制被移植的会不会不仅是捐赠者的器官,连捐赠者的性格、记忆等都捎带着移植了过去

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我们的意识不是封存于大脑中,而是遍布整个身体.他们认为意识是由人体中每一个活细胞共同协调创造的.人体内的心、肝以及每个器官都储存着个人的记忆和个性.如果一个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么这些记忆、个性,甚至意识的产生机制也可能被转移.

现代的生物学还没有可行的理论来解释我们如何储存记忆、如何产生意识,科学家甚至还无法回答“意识究竟是什么”,更无法确定它来自哪里,它存在于身体的哪个部分.

也许,诗人、浪漫主义者的观念有几分道理:心可能也是情感产生、“灵魂”驻足的地方,我们常说的“心想”“伤心”“心爱”等词或许并不是毫无根由的创造.


(摘自《大科技》)